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54篇
  免费   4160篇
  国内免费   2677篇
耳鼻咽喉   376篇
儿科学   887篇
妇产科学   268篇
基础医学   2575篇
口腔科学   804篇
临床医学   5860篇
内科学   3894篇
皮肤病学   446篇
神经病学   741篇
特种医学   1705篇
外科学   4068篇
综合类   12094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预防医学   4874篇
眼科学   408篇
药学   5245篇
  47篇
中国医学   4242篇
肿瘤学   1939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1240篇
  2021年   1567篇
  2020年   1486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838篇
  2017年   1163篇
  2016年   893篇
  2015年   1528篇
  2014年   2096篇
  2013年   2705篇
  2012年   4048篇
  2011年   4178篇
  2010年   3969篇
  2009年   3527篇
  2008年   3806篇
  2007年   3546篇
  2006年   3172篇
  2005年   2458篇
  2004年   1742篇
  2003年   1318篇
  2002年   1168篇
  2001年   1049篇
  2000年   803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7篇
  1962年   7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0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核因子-!B(NF-!B)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kg。B组: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C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0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8 h和24 h处死8只大鼠,采血测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C(P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大鼠处死时分别取胰头组织3份,一份组织HE染色,行光镜检查,按Kusske的方法,对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分别评分;一份制成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另一份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的表达。每组另外8只大鼠观察3 d内存活情况,计算3 d成活率。结果:各组大鼠3 d内的生存率为正常对照组100%(8/8),A组0%(0/8),B组12.5%(1/8),C组50%(4/8),C组的3 d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B组(P<0.05)。透射电镜检查示C组中分泌颗粒较少,其包膜完整、内质网轻度肿胀、线粒体清晰,未见大片坏死。SAP大鼠体内淀粉酶、脂肪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OD和P-VC降低,胰腺组织中NF-!B活化阳性胰腺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低于A、B组(P<0.05),SOD和P-VC水平高于A、B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A、B组(P<0.05),胰腺组织NF-!B活化水平低于A、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Vit C有助于及时提高SAP大鼠的P-VC、E-SOD水平,降低体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Vit C抑制SAP大鼠体内NF-!B活化、在整体水平上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助于机体免受自由基和过量细胞因子的损伤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奥曲肽对肝动脉栓塞治疗大鼠肝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 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ctreotide组、HAE组和HAE+octreotide组共四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测量肿瘤体积,检测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各干预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 HAE+octreotide组肿瘤体积也小于 HAE组(P<0.05); HAE+octrotide组 VEGF表达低于HAE组(P<0.05);Octreotide组、HAE+octreotide组 MVD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中,行肝动脉栓塞时联用奥曲肽,可降低单纯肝动脉栓塞引起的癌组织 VEGF高表达,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加强其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3.
Crohn病的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Crohn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Crohn病的CT征象,大多数病例采用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节段性肠壁增厚,CT增强有7例表现为肠壁均匀增厚,缺乏层次,同时肠壁强化不明显;有11例表现为黏膜增厚和分层形成“靶征”和“双环征”,肠壁厚度多在5~10mm;有9例表现为病变段肠管周围纤维脂肪成分增多,蜂窝织炎及肠周或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有5例CT首先考虑为其他疾病,1例考虑为闭攀性肠梗阻,1例首先考虑为肠结核,2例回盲部病变怀疑为癌,1例肠穿孔形成脓肿仅诊为化脓性感染。结论cT不但能准确显示Crohn病肠壁、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异常,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变,有助于临床采取合理而积极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4.
颈部哨位淋巴结是头颈部鳞癌最早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其所在位置及有无转移或微转移,是决定是否行区域性颈淋巴清扫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哨位淋巴结阴性的cNO患者,为减少过度治疗,精确定位哨位淋巴结十分重要.目前多采用示踪法检测哨位淋巴结,本文就其判断cNO头颈鳞癌隐匿性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5.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手术前后下腰痛程度的变化将病例分为无残存下腰痛(lowbackpain,LBP)组和残存LBP组,针对术前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残存下腰痛的临床预测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两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腰椎前突角、腰椎活动度和手术减压范围与术后残存下腰痛密切相关。残存LBP组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突和活动度分别为(22.27°±3.12°)和(22.91°±2.31°),显著低于无残存LBP组患者的腰椎前突和活动度(37.23°±2.19°)和(31.66°±1.52°),P值分别为0.000和0.002;而残存LBP组的减压节段(2.77±0.19节)明显高于无残存LBP组(1.70±0.10节),P值为0.000。[结论]对于术前腰椎前突减小,腰椎活动度下降的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施行多节段的腰椎全板减压容易导致术后顽固性下腰痛的出现,应引起作者重视。  相似文献   
106.
护理本科生双导师制带教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红五 《护理学杂志》2006,21(19):56-58
目的 探索适合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带教模式.方法 将2001级和2000级护理本科生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模式带教,实验组采用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即每名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由1名临床专科导师负责其本科室专科知识方面的指导,1名全程导师负责其实习全过程的督导及检查工作,护理部在学生实习结束前进行带教满意率测评及实习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对医院带教很满意率、学生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论文书写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双导师制可提高带教质量,是受学生好评和欢迎的带教模式.  相似文献   
107.
用Bayesian一点法拟合心衰病人的DG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及个体化给药方案,用minitab对软件DG群体药物动力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CrCL为固定效应变量,建立系列回归模型,预测心衰病人的DG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个体化给药方案及其对映的(?)ss.结果显示CrCL与DG群体药物动力学参数存在高度的相关(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CL=0.805,Vd=0.985,T_(1/2)=-0.517,K=0.525,D_(1.0)=0.714.并建立定量回归模型,预测DG个体药物动力学参数,预测参数与实测参数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Vd预测精度最好,有95%的预测值在实测值的95%置信限以内.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974,估计标准误差小于3.3%;其次是CL,有2/3的预测值在实测值95%置信限以内,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797,估计标准误差小于20%;T_(1/2)和K预测结果稍差.CrCL预测的个体化给药方案80%符合最佳个体化给药方案,且两者所对应的(?)ss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8.
2000年广西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14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 ,对20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率为45.7 % ,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7.5%。在出疹后4~14天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数以1~14岁为主 ,1~6岁最高 (44.5% ) ,风疹IgM阳性数是7~14岁为最高 (73.5% ) ;麻疹IgG检出<1:200为76例 (27.7 % ) ,1:200为59例 (21.5% ) ,1:800为17例(6.2 %) ,1:3200为25例(9.1 %) ,≥1:12800为27例(9.8 %)。结论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 ;采集血清标本要注意质量和采集时间 ;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 ,风疹是最主要的需要与麻疹相鉴别的RFIs,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 ;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麻疹抗体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09.
脐血干细胞的采集及储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脐血中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现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特别是针对目前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脐血干细胞的应用前景更是被看好。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脐血库的建立,我院脐血干细胞的采集和储存逐年增多,积累了许多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整合素β1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整合素β1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的表达变化。方法:猪肌凝蛋白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建立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于初次免疫后14、30和60d对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同时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整合素β1在心肌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初次免疫后14d,小鼠心脏有局部炎症出现,整合素β1在心脏血管周围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在第30天,小鼠心脏炎性浸润更加明显,整合素β1在心肌的表达增强,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第60天,小鼠心脏炎症细胞减少,而纤维化则开始出现,整合素β1在心肌的表达最强(P<0.05),且排列紊乱。结论:整合素β1在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重要作用,整合素β可能参与自身免疫反应及心肌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