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04篇
  免费   12579篇
  国内免费   10013篇
耳鼻咽喉   1139篇
儿科学   1349篇
妇产科学   1311篇
基础医学   14966篇
口腔科学   2164篇
临床医学   17448篇
内科学   18338篇
皮肤病学   1373篇
神经病学   6597篇
特种医学   49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8篇
外科学   13270篇
综合类   25992篇
现状与发展   41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9836篇
眼科学   3546篇
药学   13988篇
  105篇
中国医学   8517篇
肿瘤学   10415篇
  2024年   321篇
  2023年   1880篇
  2022年   3540篇
  2021年   6686篇
  2020年   5109篇
  2019年   4240篇
  2018年   4426篇
  2017年   4024篇
  2016年   3814篇
  2015年   5880篇
  2014年   7363篇
  2013年   6772篇
  2012年   9661篇
  2011年   10592篇
  2010年   7113篇
  2009年   5778篇
  2008年   7060篇
  2007年   7321篇
  2006年   7075篇
  2005年   6730篇
  2004年   5139篇
  2003年   5232篇
  2002年   4450篇
  2001年   3882篇
  2000年   3514篇
  1999年   3193篇
  1998年   2044篇
  1997年   2065篇
  1996年   1586篇
  1995年   1504篇
  1994年   1293篇
  1993年   806篇
  1992年   997篇
  1991年   803篇
  1990年   667篇
  1989年   632篇
  1988年   527篇
  1987年   454篇
  1986年   404篇
  1985年   300篇
  1984年   137篇
  1983年   117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47篇
  1979年   55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目的:建立UP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在大鼠10种脏器组织中含量,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建立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脂质、肌肉组织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大鼠给药后分别于0.33,0.67,1,4,8 h的5个时间点,分别摘取以上10种脏器组织,测定脏器组织及血液中效应组分的质量浓度,采用DAS(V 2.0)药动学软件对各样本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拟合,并计算不同组织效应组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滞留时间(MRT)。结果:所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良好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定量下限均符合有关规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血液中的分布符合一室模型,除肾脏及脑组织外,其余脏器中提取物效应组分的房室特征多为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柚皮苷在肾脏中的拟合结果为非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新橙皮苷在脑组织拟合结果为静脉注射的三室模型,给药后8 h各组织中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AUC值大小顺序均为小肠 > 胃 > 肾 > 脂质 ≈ 脾脏 > 肺 > 肌肉 > 肝 > 心 > 脑,效应组分在各脏器中均无明显蓄积;效应组分在血液、肾脏、肝脏中的滞留时间较长,MRT均大于2 h,脂质最短,MRT不足1 h;各脏器中新橙皮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约是柚皮苷的3倍,而心、肝、肾中则是3.5,2.1和3.4倍。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组织中分布迅速,达峰时间早于血液;效应组分在肠道内消除缓慢,给药8 h后在各脏器中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无特异的蓄积部位。研究结果揭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79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分析肿瘤局部相关因素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影响患者近期疗效、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患者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和复发的指标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OS和PFS分别为77.1%、40.1%、26.0%和62.6%、30.6%、2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声音嘶哑、cN分期、cTNM分期、GTV-横径(GTV-D)和GTV-体积/长度(GTV-V/L)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声音嘶哑、cTNM分期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全组有75例(41.9%)患者出现复发,61例(34.1%)远处转移,其中19例(10.6%)为合并复发和远处转移。75例复发患者中64例(85.3%)患者为单纯食管复发,4例(5.3%)为单纯淋巴结复发,另7例(9.3%)患者为食管合并淋巴结复发。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的63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淋巴结复发;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周边组织/器官受侵、GTV-D和近期疗效为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接受ENI确实可行,其失败主要模式仍为食管复发;治疗前声音嘶哑、GTV-D和GTV-V/L较大、临床分期较晚和近期疗效不佳为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肿瘤周边组织受侵、GTV-D和近期疗效是影响患者失败的独立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对2014-2016年在甘肃省和政县开展的白内障综合防盲干预项目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设计 横断面调查。 研究对象 甘肃省和政县2014-2016年老年性白内障手术前407例患者及术后半年109例患者。方法 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卫生经济学问卷调查。通过净效益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总成本。主要指标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总成本、总效益、净效益、成本效益比、成本效果比。结果 2014-2016年项目期间甘肃省和政县白内障所致总体疾病经济负担为2142.28万元。白内障手术产生的总效益为3398424.98元,总成本为2939125.20元,净效益为459299.78元,效益成本比为1.16:1。项目每投入1万元可降低5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导致的0.027%的致盲率和0.164%致残率;项目每降低1%的5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的盲率,需投入36.47万元;每降低1%50岁以上白内障患者的残率,需投入6.11万元。结论 在甘肃省和政县开展的老年性白内障防盲综合干预项目具有较好的产出回报比和较高的防盲技术效率。(眼科,2020,29: 298-303)  相似文献   
17.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 Several polymorphisms in 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33 (ADAM33)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susceptibility to allergic rhinitis (AR), but the...  相似文献   
18.
19.
BACKGROUND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 is a rare disorder that typically presents with ascending weakness, pain, paraesthesias, and numbness, which mimic the findings in lumbar spinal stenosis. Here, we report a case of sever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combined with GBS.CASE SUMMARYA 70-year-old man with a history of lumbar spinal stenosis presented to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severe lower back pain and lower extremity numbnes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sever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However, his symptoms did not improve postoperatively and he developed dysphagia and upper extremity numbness. An electromyogram was performed. Based on his symptom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electromyogram, he was diagnosed with GBS. After 5 d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0.4 g/kg/d for 5 d) therapy, he gained 4/5 of strength in his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 and denied paraesthesias. He had regained 5/5 of strength in his extremities when he was discharged and had no symptoms during follow-up.CONCLUSIONGB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inal disorder, even thoug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s sever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This cas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a careful diagnosis when a patient has a history of a disease and comes to the hospital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symptom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