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88篇
  免费   1538篇
  国内免费   976篇
耳鼻咽喉   76篇
儿科学   274篇
妇产科学   121篇
基础医学   974篇
口腔科学   241篇
临床医学   1716篇
内科学   1084篇
皮肤病学   318篇
神经病学   321篇
特种医学   582篇
外科学   1189篇
综合类   4095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970篇
眼科学   209篇
药学   1841篇
  21篇
中国医学   1606篇
肿瘤学   76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555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422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764篇
  2013年   1042篇
  2012年   1405篇
  2011年   1488篇
  2010年   1360篇
  2009年   1262篇
  2008年   1305篇
  2007年   1108篇
  2006年   1033篇
  2005年   756篇
  2004年   528篇
  2003年   436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利于今后学习及研究。方法:归纳近几年文献资料。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内镜及组织学表现有特异性。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是门脉高压患者特有的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降门脉压治疗是重点。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抗CD44单克隆抗体A3D8对HL-60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寻找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的新靶点。方法 以AML细胞株HL-60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学、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和细胞因子表达,以及应用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来研究抗CD44单克隆抗体A3D8对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 HL-60细胞高表达CD44;A3D8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HL-60细胞生长。A3D8使HL-60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CD11b、CD14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增高,细胞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减小,核染色质聚集,NBT还原实验阴性,细胞表达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呈现向单核细胞系方向分化。结论 A3D8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单核系细胞分化,CD44有可能成为AML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3.
595nm激光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兔耳增生性瘢痕经595nmVbeam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比较,高倍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结论:595nmVbeam激光照射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诱导细胞凋亡。应用595nmVbeam激光预防和治疗瘢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
微生态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微生态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将9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RT)、肠内营养组(EN)及添加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组(EMN)。观察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吻合口漏、感染情况以及菌群失调情况,并监测手术前后内毒素、CRP、TNF水平变化及淋巴细胞计数改变。结果:术后排气时间EN组及MEN组均早于RT组(P<0.05),而EMN组早于EN组(P<0.05);第1次排便后细菌油镜计数结果示EN组及MEN组均明显低于RT组(P<0.05),而EMN组低于EN组(P<0.05)。术后外周血内毒素及CRP水平EN组及MEN组均低于RT组(P<0.05),而EMN组低于EN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EMN组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其他两组无明显变化;TNF水平各组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肠腔清洁度、吻合口漏、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能有效防治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5.
年龄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老年人群年龄与多种代谢异常的聚集状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744例中老年人按不同年龄分为5组,分析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特点.结果 年龄与肥胖呈明显负相关(P<0.001),与高血糖、高血压及冠心病、脑卒中呈明显正相关(P<0.05,或P< 0.001);40~60岁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基本一致(约为30%),70岁以后明显增加,到80岁时可高达51%( P<0.05,或P<0.01).代谢综合征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明显相关(P<0.05),随着临床指标个数的增加,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了6.8%,脑卒中的患病率增加了7.44%.结论 中年人群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应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年龄增长,代谢异常数目增多,尤其是≥3项指标的人数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作为心血管危险因素直接导致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率增加.因此,针对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6.
银屑病患者心理卫生状况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60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和其家庭功能进行调查,揭示家庭功能与患者心理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Apqar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将高功能家庭与失职家庭的SCL-90各项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高功能家庭患者的身心问题较低功能家庭的少,高功能家庭的患者能积极地对待疾病和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并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护理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使家属重视银屑病患者的心理需要,努力去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帮助,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7.
健身宝对衰老模型小鼠血清SOD和MD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健身宝补脾益肾、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60只小鼠随机分为 6组 ,除正常对照组外均每日注射对D -半乳糖造成衰老模型 ,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的健身宝和金匮肾气丸。 6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结果 衰老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小鼠血清中SOD活性显著降低 ,MDA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 ;而健身宝大、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小鼠血清中SOD活性显著升高 ,MDA含量显著降低 ,与衰老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健身宝明显提升D -半乳糖拟衰小鼠血清中SOD活性 ,降低MDA含量 ,可从调节自由基代谢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方面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PCR-SSCP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以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infoml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PCR-SSCP方法检测5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rpoB,rpsL基因突变并与常规药敏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常规药敏试验检测,5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共有41株耐药,其中,耐异烟肼(INH)为35株,高耐药株27株;耐利福平(RFP)为31株,高耐药株24株;耐链霉素(SM)有31株,高耐药株26株。同时耐3种药物的有21株(51.2%),耐2种药物的14株(34.1%),单耐药株6株(14.6%).PCR-SSCP方法对58株临床分离株katG,rpoB,rpsL基因突变的检测率为40%(23/58),45%(26/58),38%(22/58),其中检出3个基因同时突变的有13株(32%),2种基因突变的12株(29%),1种基因突变的有10株(23.8%).常规药敏试验与PCR-SSCP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同时耐3种药物的符合率为61.9%(13/21),检出耐2种药物的符合率为85.70k,(12/14),检出耐1种药物的符合率为50%(3/6).高耐药株中突变率为80.5%(62/77),低耐药株中突变率为60%(12/20).结论:PCR-SS-CP方法对耐2种以上药物的结核杆菌检出率较高,且耐药基因突变率随着耐药浓度增高而增高。将PCR-SSCP法与药敏试验联合应用可互相弥补,已成为临床指导用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治疗斑秃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用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治疗100例斑秃患者,并分别选择其中53例和30例作去炎松组和空白组自身对照。结果: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组、去炎松组和空白组治愈率分别为75%、51%、10%,有效率分别为97%、72%、30%,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组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去炎松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人毛乳头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斑秃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采用晚期全髋关节置换术(LTHA)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16例16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6~71岁(平均45岁)。首次骨折治疗:非手术6例(非手术组),切开复位内固定10例(手术组)。LTHA术前诊断:创伤性关节炎(PA)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NFH)5例,PA合并股骨头脱位5例。伤后至LTHA的时间为4个月~20年。假体选择与固定:采用陶瓷-陶瓷假体9例(陶瓷组),金属-聚乙烯臼假体7例(金属-聚乙烯组)。全部假体均采用生物学固定。结果无感染、脱位以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示臼杯覆盖固定以及股骨柄假体初始固定均优良。随访2~10年(平均6年)后,优12例,良2例,尚可2例(因原合并坐骨神经伤未恢复),至今无1例假体翻修或需要翻修治疗。结论①LTHA是髋臼骨折经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失败后的有效治疗方法;②髋臼骨折经手术治疗失败后的LTHA,由于广泛瘢痕、异位骨化、以及内固定阻挡等原因,手术难度显著大于经非手术治疗失败者;③采用非骨水泥固定以及采用界面耐磨损材料假体是改善LTHA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