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0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546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805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882篇
内科学   908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400篇
特种医学   2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679篇
综合类   1176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460篇
眼科学   269篇
药学   803篇
  1篇
中国医学   330篇
肿瘤学   57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11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韩军涛  陈璧  刘淑娟  汤朝武  苏映军 《医学争鸣》2000,21(10):1185-1188
目的 观察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生长,增殖,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等情况,探讨成纤维细胞的最佳培养模型。方法 将正常皮肤中的成纤维细胞(NsFb)分离出来并进行原代及继代培养,之后建立不同的成纤维细胞培养系统,分别利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及^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增殖,DNA代谢及胶原合成等情况,研究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成纤维细胞在单层及纤维蛋白胶中培养时细胞的增殖,代谢及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学功能均明显强于两种胶原凝胶中培养时的情况。结论 以纤维蛋白胶为支架的三维培养系统能更好地模拟生理条件下创面愈合时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与后方稳定型(PS)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关节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60膝)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资料,均为单侧置换。30例采用CR假体行TKA治疗(CR组),30例采用PS假体行TKA治疗(P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血红蛋白(Hb)下降量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外翻角;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TKA手术,所有患者随访13 ~ 28个月,平均(18.51±0.90)个月。CR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 d的Hb下降量较PS组减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当、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膝外翻角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术后1周、1个月VAS评分较PS组更低(P<0.05),两组术后3个月、6月、1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膝关节ROM和HSS评分优于PS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1年膝关节ROM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R或PS假体行TKA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均可有效纠正膝关节畸形、减轻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相对PS假体,CR假体保留了后交叉韧带,减少了股骨髁部截骨量,从而减少手术出血,更好减轻早期术后疼痛,有助于TKA术后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对ARCO Ⅱa期至Ⅲa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ONFH)且接受大通道钻孔减压、病灶清除,并经减压通道行股骨头内自体松质骨、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同种异体腓骨条植骨治疗的患者进行短期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纳入47例(59髋)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男39例,女8例;年龄29 ~ 51岁,平均37.2岁;ARCO Ⅱa期16髋,ARCO Ⅱb期21髋,ARCO Ⅱc期13髋,ARCO Ⅲa期9髋;酒精性ONFH 46髋(酒精组),激素性ONFH 13髋(激素组)。术后门诊随访,复查X线片(双髋正位及蛙式位片),观察股骨头形态及骨整合情况,记录患髋Harris评分。结果 本组47例(59髋)随访24 ~ 36个月,平均随访30个月。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疼痛消失(包括Ⅱa期14髋,Ⅱb期13髋,Ⅱc期4髋)。6例(9髋)患者病情进展股骨头发生塌陷,其中Ⅱb期1髋,Ⅱc期3髋,Ⅲa期5髋。按病因分,酒精性坏死塌陷6髋,塌陷率13%;激素性坏死塌陷3髋,塌陷率23.1%。酒精组和激素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术后Harris评分(82.7±5.6)分显著高于激素组(78.3±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RCO分期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其中Ⅱa及Ⅱb期优良率78.4%,Ⅱc、Ⅲa期优良率50%(P<0.05)。结论 针对ARCO Ⅱa期至Ⅲa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大直径通道减压、清除死骨,同时植入自体松质骨和同种异体颗粒骨混合物,最后配合同种异体腓骨条加强支撑,短期可有效防止坏死股骨头的塌陷并减轻疼痛、改善患功能。  相似文献   
104.
肝脏转移瘤的CT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Lu X  Bi W  Li Z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1):56-58
目的 阐述肝脏转移瘤的 CT表现 ,探讨 CT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 90例肝脏转移瘤的CT资料分析肝脏转移瘤的数目、大小、密度、边界形态、在肝内的分布 ,肝脏及脾脏的大小 ,以及原发肿瘤的同时显示等多种表现。结果 65例 ,占 72 %转移瘤病灶数目在 3个以上 ,在肝内呈弥漫性分布 ;6例 ,占 7%有 2个病灶 ;19例 ,占 2 1%只有 1个病灶 ;其中 2 9个病灶位于靠近肝脏边缘的肝实质内。肿瘤大小由 0 .5~ 14cm不等。 87例肿瘤密度低于肝实质 ;3例肝脂肪变 ,肿瘤密度高于肝实质。 4 4例肿瘤内出现坏死。 31例呈弥漫多发病灶致肝脏增大变形 ;2 6例单发及两个病灶者 ,肝脏形态正常。 4 5例 CT检查同时发现原发肿瘤。结论肝脏转移瘤表现多样各异 ,以弥漫多发大小不等为常见。CT尤其可以发现临床尚属隐匿期的肝转移瘤。  相似文献   
105.
江苏省正常人群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接血凝法检测了江苏省862名0~39岁正常人的破伤风抗体,结果显示:破伤风抗体阳性率为77.26%,平均抗毒素为0.0543IU/ml,比1985年有极显著提高。不同年龄组中以2~4岁平均抗毒素和保护率最高,3月龄最低,18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下降到75%.育龄期妇女抗体阳性率为75.49%,21~30岁生育高峰年龄抗体阳性率仅为69.67%.江苏省南北不同地区人群破伤风免疫水平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对某化纤厂99名长期接触低浓度二硫化碳(CS2)作业工人和28名同厂非CS2作业工人的血脂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结果发现:除接触组脂蛋白(a)[Lp(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其它血脂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长期低浓度CS2接触对Lp(a)的影响最大,二者呈正相关(r=0.43,P<0.01)。提示Lp(a)可能在CS2致脂质代谢障碍毒作用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对 3 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阿霉素诱导前后的 p53及 p2 1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 ,发现 7例在阿霉素诱导前即有 p53蛋白高表达 ,多为CML进展期患者 ,其中 6例对应的 p2 1蛋白在阿霉素诱导前后均为弱表达或不表达。 1例慢性期患者 p53及 p2 1在阿霉素诱导前后均无表达。此 7例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8.
大鼠脑局灶性预缺血对再次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单次缺血及重复缺血引起的脑组织病理变化。方法插线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单次缺血8、28或90min,重复缺血8+28min或28+90min。结果单次缺血组随缺血时间延长脑病变加重。8+28min组MCA供血区病变重于28min组;28+90min组MCA供血区病变轻于90min组。结论不同时间的预缺血对再次缺血有导致积累性损伤或缺血耐受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09.
LASIK后散光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散光的准确性、稳定性及恢复速度,将LASIK手术752眼分为A(0~-1D)、B(-1.25~-3D)、C(-3.25~6.5D)三组,对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散光度及轴向变化进行动态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者占97.3%,≥1.0者占88.2%,平均1.06±0.18;临床散光度由术前-1.56±0.42D降为术后-0.58±0.38D,下降了62.8%(P<0.01),三组病例的散光度矫正效果分别为25.0%、73.6%和76.5%;裸眼视力及散光度的矫正术后第一天就基本恢复,一周后趋于稳定;循规则散光由术前的74.3%降为23.7%,逆规则散光由15.6%升为62.2%,斜散光无明显变化。结论:LASIK治疗近视散光术后视力好,准确性、稳定性高,恢复速度快,但尚有一定的欠矫率,术后有逆规则散光增多的趋势,指导手术的软件系统有待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0.
蝙蝠葛中的新生物碱——蝙蝠葛新林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已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oum DC.)的根茎,即北豆根,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已知含有近二十种生物碱,其中五种属双苄基四氢异喹啉类,即蝙蝠葛碱(dauricine,Ⅰ)、蝙蝠葛诺林碱(daurinoline,Ⅱ)、蝙蝠葛新诺林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