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1篇
  免费   399篇
  国内免费   237篇
耳鼻咽喉   69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329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893篇
内科学   472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109篇
特种医学   274篇
外科学   648篇
综合类   1907篇
预防医学   959篇
眼科学   142篇
药学   713篇
  13篇
中国医学   765篇
肿瘤学   33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06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4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8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目的探讨抑制枯否(Kupffer)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活性对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圈套寡核苷酸组,每组均为8只大鼠。圈套寡核苷酸组于移植术前2d经供者尾静脉注入120μg脂质体包裹的NF-κB圈套寡核苷酸。移植再灌注后2h,取各组受者移植肝分离枯否细胞。凝胶迁移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枯否细胞NF-κB蛋白结合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观察枯否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肝功能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移植肝再灌注后2h,枯否细胞NF-κB活性及TNF-α、IL-6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光镜下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伴有肝血窦明显淤血,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胆红素总量(TBI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相反,圈套寡核苷酸组枯否细胞NF-κB活性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移植肝未见明显病理组织学改变,肝功能明显改善。结论NF-κB圈套寡核苷酸能高效抑制枯否细胞NF-κB活性,并抑制其下游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肝的打击和损害。  相似文献   
42.
肝移植在手术方式、器官保存及免疫排斥的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移植后非肿瘤性疾病的复发,主要包括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往往导致移植肝功能失活,受者死亡.因此,肝移植后非肿瘤疾病复发已日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3.
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肝组织中脂多糖结合蛋白mRNA的表达、血浆中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经大鼠尾静脉注入内毒素 (5m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 ,检测不同时点模型鼠肝组织中LBPmRNA的表达 ,同时检测血浆中LBP、内毒素、TNF α及IL 6含量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另取肝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 随着内毒素血症时间的延长 ,内毒素组大鼠肝组织LBP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 ,血浆中LBP、TNF α和IL 6含量也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电镜观察见肝细胞脂肪变 ,线粒体空化 ,枯否氏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吞噬功能增强。结论 内毒素血症时 ,大鼠肝组织中LBPmRNA表达明显增强 ,血浆中LBP含量也明显增加。由此提示 ,增高的LBP可能在脂多糖介导的枯否氏细胞激活及产生、释放各种炎性介质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龚文德 《中医杂志》1989,30(7):18-20
例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金××,女,42岁。会诊日期:1987年10月14日。患者于今年9月初突然患剧烈头痛,伴呕吐、高热、体温达39~40℃。至下旬渐致神志艨胧。入院检查:颈项强直,右眼外展受  相似文献   
45.
肺癌患者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TSGF在肺癌诊断、疗效判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生化比色法测定了 18例肺良性病变患者 ,2 4例肺癌患者及 9例肺癌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SGF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未经治疗前其血清TS GF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 ,其敏感性为 75 .0 % ,特异性为 77.8%。经有效化学治疗后肺癌患者血清TSGF明显下降。结论 :血清TSGF检测对肺癌的诊断、疗效观察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宫颈癌细胞增殖和DNA倍体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宫颈癌细胞增殖参数 S期比例 (SPF)、增殖指数 (PI)和 DNA倍体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探讨它们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价值。对 4 7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行宫颈癌组织取材 ,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 ,在放疗过程中每周测量 1次宫颈局部瘤床的大小 ,计算肿瘤消退 1/ 2所需照射剂量 (D0 .5 ) ,研究 SPF、PI和 DNA倍体与D0 .5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SPF与 D0 .5呈正相关 (r=0 .6 0 4 ,P<0 .0 1) ,PI与 D0 .5无明显关系 ,DNA倍体对 D0 .5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提示 :宫颈癌细胞放疗前 SPF和 DNA倍体与放射敏感性有关 ,该两项指标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7.
职业与膳食     
饮食向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能源物质,食物中的营养素不但是构成组织器官的重要材料,而且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其解毒机能,具有抵抗有害物质,促进毒物排泄的特殊作用,对职业病的防治有一定价值。从事铅作业的工人,最好早晚都能喝上一杯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能与铅结合成一种不溶性的化合物,这样铅就不易被人体吸收;还可以多吃一点鱼类、粗粮、水果、硬果、蔬菜及绿豆、豆浆等,这些食物中含磷高,含钙较低,可以降低血铅的浓度。平素膳食中的脂肪应少一点,糖份多一  相似文献   
48.
儿童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红细胞T3、T4的变化潘惠茹龚海红张丽娜陈辉应峰RBC胞浆内含有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因此测定RBCT3、T4浓度可以较客观地反映机体组织细胞对T3、T4的利用和代谢状况。笔者观察了儿童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RBCT3、T4摄取率...  相似文献   
49.
2001年浙江省疾病监测点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掌握各疾病监测点对《传染病防治法》贯彻和执行情况 ,以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及时性及疾病监测点的数据报告质量 ,根据《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 ,2 0 0 1年我们在全省 2 0个监测点内开展了传染病医院漏报调查 ,现将各监测点上报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 全省 2 0个疾病监测点内全部诊治甲、乙、丙类传染病的各级医疗单位。2 调查内容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组织、制度落实情况 ,调查报告卡和报表填写的完整、准确、及时情况 ,并与防疫站报告卡核对。3 调查方法 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分传染病报告…  相似文献   
50.
本文报道一种广谱、高效且有一定洗涤作用的杀菌抗病毒溶液——DF-88消毒洗涤剂,对其杀灭常见细菌和灭活乙肝病毒的效果及其稳定性、毒性作用等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当有效碘含量为2.54mg时,能完全杀死常见细菌;有效碘含量为23mg时,可有效地灭活乙肝病毒。此外,其LD_(50)为487mg/kg,皮肤刺激试验无任何充血、红斑等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