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1 毫秒
71.
脊柱骨折、脊髓供血动脉本身疾患,临床主动脉手术、脊髓内显微外科手术均可引起脊髓缺血导致脊髓的损伤。当这些致缺血因素被去除,恢复脊髓血流后的脊髓,神经功能不仅得不到改善,反而使原缺血所致的损伤进一步加重,形成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或迟发性截瘫,严重影响着  相似文献   
7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莲珍  黄有荣 《广西医学》1994,16(4):374-375
  相似文献   
73.
<正>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腰痛范畴。中医认为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的失调与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其诊断仅以腰腿串痛症状为主要依据。尽管大部分患者可有明显的腰腿痛等体征,但其正确的诊断尚靠手术所见加以明确。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多种仪器的辅助体检与临床检查相结合,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正确诊断率,治疗方法的选择与疗效的提高,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拟就1981~1992年文献为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中医三期辨证用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中医三期辨证用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67例,男133例,女234例。年龄18~80岁,中位数36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骨折线未波及干骺端。左侧骨折135例、右侧骨折224例、双侧同时骨折8例。治疗结束后6个月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45例患者在门诊治疗;122例住院治疗,住院时间4~28 d,中位数13.5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21个月。治愈332例,好转35例。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中医三期辨证用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运用手法、牵引、理疗三联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经明确诊断后均行手法、牵引、理疗三联法综合治疗10d后统计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疗效优137例,良55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手法、牵引、理疗三联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失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定位斜扳组和功能锻炼组,每组50例。在禁止腰部过度负重、每日卧床休息时间≥18 h、行走时腰围保护等基础上,功能锻炼组采用五点支撑法和飞燕点水法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每日2次,每次5 min,共锻炼14 d;定位斜扳组行腰椎定位斜扳手法治疗,隔日1次,3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治疗结束后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腰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腰背痛疾病治疗成绩评分标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观察2组患者腰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JOA评分的变化趋势,并进行比较。结果:(1)腰部疼痛VAS评分。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967,P=0.003)。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腰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81.062,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7.312,P=0.000)。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但2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8±1.08)分,(5.96±1.14)分;t=0.383,P=0.703];治疗后各时间点定位斜扳组腰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功能锻炼组[(2.16±0.85)分,(3.32±1.41)分,t=-3.530,P=0.000;(0.88±0.67)分,(1.96±0.61)分,t=-5.975,P=0.000;(0.40±0.30)分,(0.96±0.74)分,t=-3.150,P=0.003],定位斜扳组腰部疼痛VAS评分比功能锻炼组降低更快、更明显。(2)腰椎功能JOA评分。2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8.473,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417.467,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987,P=0.000)。2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随时间均呈增高趋势,但2组的增高趋势不完全一致;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6±1.72)分,(13.60±1.83)分,t=1.217,P=0.226];治疗后各时间点定位斜扳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高于功能锻炼组[(21.22±1.78)分,(17.22±2.00)分,t=10.879,P=0.000;(22.28±1.87)分,(18.58±1.65)分,t=10.448,P=0.000;(23.74±2.18)分,(19.64±1.61)分,t=10.662,P=0.000],定位斜扳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比功能锻炼组增高更快、更明显。结论: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失稳,与腰背肌功能锻炼相比,在缓解腰部疼痛和改善腰椎功能方面,起效更快、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7.
为获取脉冲电磁热效应刺激在促进骨折愈合以及在骨伤科软伤痛症止痛方面的临床效果,将自制低频超强脉冲发生器和具有脉冲电磁热效应的夹板应用于临床,经89例软组织痛症,60例新鲜骨折患者临床应用观察.结果显示脉冲电磁热效应夹发治疗四肢新鲜骨折,骨折愈合级别高于对照组,尤以第12周最显著(P<0.01),低频超强脉冲治疗软组织病症治疗后痛级下降显著(P<0.01),表明脉冲电磁热效应夹板对新鲜骨折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超强脉冲电刺激对骨伤科病症有显著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78.
重建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2000年1月~2007年3月共收治锁骨骨折患者161例,应用克氏针内固定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全部获得随访,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栋  黄有荣 《中医正骨》2007,19(6):62-63
颈性眩晕(CSA)系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国内外学者对此有较多研究,但仍不明确。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是多因素的,与交感性因素、颈椎退变失稳、血液黏稠度及血管源性因素等有关,最后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现将近年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0.
中药外治法是中医骨伤科的重要疗法之一,主要是指骨伤科疾病的病变部位的局部用药。中药外治法正如清代名医吴师机著《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它是辨证论治的贯彻。外伤科疾病内外兼治的原则,即局部与整体兼顾的原则,其应用可使局部肿胀消退,疼痛缓解,软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特别是大面积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具有更明显的优势,验方体现了祖国医学百花齐放,源远流长的特色。本文论及的几个验方是由我院几位名老中医依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其总结升华而成。现对其在软组织损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