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38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越橘提取物对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87例(87眼),单盲法随机对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5例(45眼),对照组42例(42眼).试验组口服越橘提取物,每次200 mg,每天3次,疗程共3个月;对照组不服任何有关治疗视力的药物.使用自动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仪对受试者进行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检测.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结果 试验前2组患者一般情况指标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患者在试食后1.0°-0.7°高频段,2.5°-1.6°中频段,6.3°-4.0低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均较试食前有明显提高,其中以中频和高频段改善最为明显.3个月随诊后的组间对照结果显示,试验组3个月后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试验组服食3个月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09,较对照组0.39±0.29有所提高,2组试食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斑厚度在试食3个月前后2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越橘提取物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功能.  相似文献   
82.
本研究对并发早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并利用频域OCT随访6个月,定量观察黄斑厚度的变化,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 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眼内肿瘤对患者视力,甚至生命有严重影响,一直以来备受重视。早期正确诊断可以指导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保留眼球并在一定程度上保存有用视功能,甚至挽救患者生命。我们从事眼内肿瘤诊疗研究近二十年,总结出眼内肿瘤诊断的基本思路。目前,发生在眼内的肿瘤主要依靠眼底检查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眼科医生在眼内肿瘤的诊断中应根据不同眼内肿瘤的发生机制、组织来源、形态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建立系统的临床思维方式,从而做到早期诊断和指导正确治疗。本文就眼内肿瘤的诊断思维进行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84.
玻璃体后脱离是玻璃体最常见的年龄相关性改变。近年的研究表明,完全性与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可能存在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急性发生;而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始于旁中心凹的局限性玻璃体脱离,缓慢、隐匿发展,并可能引发多种黄斑区病理性改变,包括特发性黄斑裂孔,特发性黄斑前膜,及牵拉所致的黄斑囊样水肿。相关研究指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诊断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及黄斑区相关病变最为敏感,故以其断层影像为基础,将玻璃体后脱离的分级进行细化,可以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5.
自Hartnett等[1]首次描述了发生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深层视网膜血管异常复合体”以来,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 RAP)逐渐被认可为一种渗出型AMD的特殊类型[2,3].与其他类型的AMD不同,RAP的新生血管来源于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并纵行向视网膜下腔发展,形成视网膜脉络膜吻合.Yannuzi等[4 ]研究发现,RAP常发生于白人,亚洲人中并不常见;且国内关于该病的报道也较少.为此,我们观察了一组RAP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与肿瘤转移和肿瘤所致死亡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53例行眼球摘除手术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患眼眼别、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肿瘤形态、肿瘤大小、继发视网膜脱离等临床特征,以及肿瘤细胞类型、是否侵犯睫状体、巩膜导管、视盘、...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通过分析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 SC)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特点,对其在MRI影像上进行分型,并通过MRI影像探讨其潜在侵袭性。方法 收集2004年4月—2015年12月间治疗的171例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依据MRI特点,将瘤体分为游离体型、均质型以及混合型;依据骨质破坏程度分为无侵袭期、软骨破坏期、骨吸收期以及骨穿孔期,对两者关系以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AS 16.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或Fisher检验。结果 游离体型患者55例(32.16%),均质型84例(49.12%),混合型32例(18.71%)。术中所见,70例(40.94%)有关节窝骨质破坏,而MRI无法识别软骨破坏期。14例骨穿孔期患者中,11例(78.57%)属于均质型,3例(21.43%)属于混合型;与无侵袭期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09)。2例患者复发,均为均质型。结论 在MRI影像上,均质型和混合型滑膜软骨瘤病更具有侵袭性,应行滑膜切除术,甚至部分截骨术。  相似文献   
88.
89.
Background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has been found to lessen the progres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DR) to some extent,while it has also been implica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decrease of DR.We investigated visual func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macular area in short-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fter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of nonproliferative DR patients (102 eyes,120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The Contrast Glare Tester (Takagi CGT-1000) was used to examine contrast sensitivity (CS) and 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 (HRT) Ⅱ and Stratus Model 3000 OCT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morphology in the macular area.Follow-up times were pre-intensive therapy,3 and 6 months post-intensive therapy.Results CS at low and middle frequencies was higher at 3 and 6 months post-therapy compared with pre-therapy (P 〈0.05).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S at low frequency were found between 6 and 3 months post-therapy (P 〈0.05).Macular edema index was lower in the first,second,and third rings of the macular area after intensive therapy compared with pre-therapy (P 〈0.05).Compared with 3 months post-therapy,the macular edema index was lower in the first,second,and third rings of the macular area at 6 months post-therapy (P 〉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hickness of the first,second,and third rings of the macular area were detected between 3 and 6 months post-therapy and pre-therapy (P〉0.05).Conclusion CS and macular edema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ients after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but thickness of the macular area was unchanged.  相似文献   
90.
背景: 跳水运动引起的眼部视网膜损伤并不少见,严重病变可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而慢性的视网膜损伤是否存在可控因素尚无明确方法。本研究主要连续追踪观察运动员眼部变化,密切监控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及时预防性干预,分析相关因素及有效性。 方法:随诊管理了2009-2012年以来共39名专业跳水队员,进行了眼部检查包括视网膜病灶的筛查,记录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网膜病灶范围等。管理措施包括优化训练模式,并针对不同的病灶采取了不同的随诊频率,对明确的视网膜裂孔及合并视网膜薄变或玻璃体牵引的视网膜变性病灶采取激光治疗方法,并观察视网膜病变范围变化。 结果:每年检查出跳水运队员双眼视网膜不同程度病变的比例是43.3%-56.2%,四年来队员们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视网膜病变范围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检查内容在男女队员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无一例队员发生视网膜脱离。而跳台项目队员的和跳板项目队员之间眼压及双眼视网膜病变范围之间存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本组研究中采取的针对跳水运动员视网膜病变的管理治疗方式对预防严重的视网膜病变能够有安全有效的作用。同时,跳台项目队员相比跳板项目队员,是发生眼部运动性损伤更高危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