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6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J波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10例STE-MI患者资料,按心电图有无J波分为J波组和非J波组,比较分析两组间临床情况、梗死部位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J波组梗死前心绞痛、前壁心肌梗死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非J波组(P〈0.05)。结论 STEMI伴缺血性J波,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双股静脉"入路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科应用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的10例恶性肿瘤所致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一侧股静脉入路植入血管内支架,对侧股静脉入路释放粒子条,利用血管内支架的张力将~(125)I粒子条固定在上腔静脉内壁上。对血管内支架通畅性,症状缓解率,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上腔静脉血管内支架和粒子条植入技术成功率100%,SVC症状缓解率98%,血管内支架即刻通畅率96%。患者中位生存期(8个月),随访期3~8个月内血管通畅率98%。结论经"双股静脉入路"血管内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阻塞,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右前外侧与左后外侧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高海拔地区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218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来自高海拔地区)。其中108例食管癌患者行左后外侧开胸手术,设为对照组;其余110例经右前外侧开胸行颈部吻合,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测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胸腔开放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呈损伤表现,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前外侧切口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可缩短术中胸腔开放时间和术中单肺通气时间,避免损伤膈肌,因而较左后外侧切口入路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有利于术后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4.
目的:在幼儿园中应用医教结合模式普及儿童眼保健知识,研究该模式对儿童视觉发育的影响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在南京市雨花区随机抽取3所幼儿园大班儿童(5~6岁)作为试验组,应用医教结合模式普及儿童眼保健知识;另在南京市建邺区随机抽取3所幼儿园大班儿童(5~6岁)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对照研究,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儿童的视力低常率、屈光偏离转诊率、散光患病率、等效球镜度数均值、生理性远视不足比率等指标有无差异。结果:一学年后,医教结合模式下的试验组儿童视力低常率、屈光偏离转诊率、散光患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前比较亦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等效球镜均值增加,生理性远视不足比率降低,与试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教结合模式普及儿童眼保健知识对于促进儿童视觉的正常发育,降低视力不良发生率,延缓近视发生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5.
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MRI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19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MRI表现,并与超声和静脉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肝脏增大18例(95%),肝尾叶增大14例(74%),肝脏信号不均匀14例(74%),7例(37%)显示下腔静脉阻塞,4例(21%)下腔静脉内见有血栓,肝静脉狭窄或阻塞19例(100%),17例(89%)显示有肝内侧支血管,17例(89%)显示  相似文献   
66.
正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不佳将加重家庭成员的照顾负担,会对照顾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因此,在老龄化背景下,如何促进老年人口参与健康促进活动,进而提升老年人口的生活品质,降低家庭成员中照顾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影响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疾病压缩理论的观点认为,老年人健康照顾应该着力于压缩疾病发生的时间,也就是尽可能地让老年人生病的时间点向后压缩到死亡前的最短时刻~([2])。研究显示,单纯的生活方式改变无法适用于所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脾脏剪切波速(SWV)与门静脉压力相关性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近期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10月收治的30例BCS患者临床资料,检测受治血管开通前后2次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检测介入术前、术后2d及术后1个月脾脏SWV、门静脉流速及内径并计算其比值,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治疗成功.HVPG均值由术前(13.70±4.55) mmHg显著下降至术后(3.20±1.94) mmHg(P<0.05);术前、术后HVPG差值与术前、术后2d脾脏SWV差值及门静脉流速-内径差值均呈正相关(r=0.856,P<0.000 1;r=0.741,P<0.000 1).结论 脾脏SWV与HVPG有良好相关性,可用于评价BCS患者术后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下腔静脉阻塞介入治疗中,使用球囊导管保护钢针开通破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76例经彩色多普勒(其中50例再行磁共振成像)和血管造影证实的BCS下腔静脉阻塞患者,在透视下,使用球囊导管保护钢针破膜成功,并给予直径25mm或30mm球囊导管扩张治疗,术后1周予以彩色超声复查。结果本组76例患者全部破膜开通成功,未发生一例下腔静脉破裂、心包填塞和腹腔出血。结论使用球囊导管保护钢针开通下腔静脉阻塞,是一种简便、安全和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牛脑微出血(CMBs)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其中包括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E-T2~*WI),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 26例(30.6%)患者中共检出CMBs 124个,每位患者的CMBs数目在1~16个之间.CMBs在基底节丘脑区和皮质一皮质下区分布较多,在幕下区较少见.发生在脑十的CMBs可有相关症状及体征.CMBs数目与年龄、腔隙性梗死数目及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有相关性(r=0.243,P=0.025;r=337,P=0.002;r=0.438,P=0.000).CMBs在GE-T2~*WI上显影良好,部分CMBs可在自旋叫波(SE)T2WI及DWI序列上显影. 结论 CMBs是脑微小血管病变标志,主要预测因素有高龄、多发腔隙性梗塞和白质疏松.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和分析Child-Pugh 评分、Clichy PI(克利希预后指数)、New Clichy PI(新克利希预后指数)、Rotterdam BCS
index(鹿特丹BCS指数)及BCS-TIPS指数5种预后模型在中国布-加综合征(BCS)应用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
收治的123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生存组99例,死亡组24例,分别按相应模型公式计算5种预后模型的指数,应用F检验
计算各预后指数在生死两组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计算各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及各预后模型预测
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分析。结果Child-Pugh、Clichy、New Clichy和Rotterdam BCS模型的预后指数在死亡组中
分别为8.792±2.0、5.924±0.783、5.695±1.81和0.615±1.133,均大于各模型在生存组中的相应指数(分别为7.141±1.443、5.221±
0.834、3.981±1.033和-0.148±0.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仅BCS-TIPS模型预后指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5种预后指数的AUC依次为0.738,0.720,0.776,0.721和0.502,约登指数依次为0.370,0.410,0.439,0.473和0.051。结
论Child-Pugh评分、Clichy PI、New Clichy PI和Rotterdam BCS index这4种模型能够区分我国BCS生死两种预后结果,其中又
以New Clichy PI的预测价值最高,较适用于中国BCS患者,值得推广,另3种模型的预测价值相对较低,而BCS-TIPS模型不宜
应用。同时我们仍需致力于自己的BCS预后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