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3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336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58篇
基础医学   529篇
口腔科学   103篇
临床医学   1212篇
内科学   796篇
皮肤病学   192篇
神经病学   304篇
特种医学   4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18篇
综合类   3138篇
预防医学   1300篇
眼科学   97篇
药学   1158篇
  16篇
中国医学   1032篇
肿瘤学   27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642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623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587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464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353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9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阐述了职能科室在医院管理中管理枢纽、参谋辅佐、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监督控制等方面的作用,提出加强职能科室执行力,职能科室人员必须树立""五种意识",培养"五种能力",处理好"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11年6月间十堰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脑动脉瘤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脑动脉瘤栓塞术,观察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防治措施及预后。结果 200例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8/200),其中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高,为33.3%(6/18),然后依次为脑血管痉挛(27.8%),应激性胃溃疡(22.2%),穿刺点局部血肿(11.1%),动脉瘤破裂比例最低,为5.6%。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或好转。结论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应激性胃溃疡、穿刺点局部血肿及动脉瘤破裂是颅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93.
.9%.保肢患者中重症下肢缺血占13.0%,随访时踝肱指数足背动脉0.66±0.26,胫后动脉0.64±0.25,与术前和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体静脉和复合血管、股-小腿动脉直接旁路和股-腘-小腿动脉序贯旁路在保肢率和旁路血管通畅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小腿动脉为流出道的旁路术对于腔内治疗失败或长段、多节段动脉闭塞濒临截肢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加强术后随访和早期干预有助于提高二期通畅率和保肢率.  相似文献   
994.
杨世峰  尹爱萍  谭峰  杨亚丽 《医学争鸣》2009,(16):1520-152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76例PN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sCRP以及其它指标的水平.结果:PN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成正相关(p〈0.05),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是影响hsCRP的主要因素.结论:PNS患者体内存在以血清hsCRP升高为代表的微炎症反应,并且与患者的BMI,SBP和DBP明显相关,但是与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以及高脂血症等PNS的并发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杨世峰  尹爱萍  谭峰 《医学争鸣》2009,30(6):482-482
1临床资料2008-07/09我院收住了泌尿系结石婴幼儿6(男4,女2)例,年龄5—21(平均12±5.66)mo.主要症状为少尿、无尿或排尿困难,伴低热、恶心、呕吐和哭闹.查体部分患儿肺底有细小湿哕音,下肢均有不同程度水肿.询问病史所有患儿均系人工喂养.实验室检查均存在肾功能异常、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996.
山茱萸果核提取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茱萸果核提取液(FCC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组、生理盐水(NS)组和3个山茱萸果核提取液(FCCE)预处理组(低、中、高剂量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建立MIRI模型。用不同剂量FCCE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前30min分别做预处理。再灌注结束后采血,测定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DH1)、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改变,测量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MIRI组比较,山茱萸果核提取液预处理组能明显降低血浆中AST、LDH、LDH1和MDA含量,能提高SOD活性,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结论:山茱萸果核提取液对大鼠心肌MIRI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及其与疼痛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制模组(DM组,n=40)和止常对照组(C组,n=10).DM组又均分为制模1周组(DM1组)、制模2周组(DM2组)、制模4周组(DM4组)和制模8周组(DM8组)四个亚组.按5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制模前及制模后1、2、4、8周利用von Frey hairs测定大鼠机械痛阈,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每个时间点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NGF的表达水平.结果 糖尿病大鼠机械痛阈在制模1周后即明显下降,并持续至8周;分别存制模2周和1周后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内NGF表达水平出现显著下调,并分别持续至4周和8周.大鼠NGF表达水平与机械痛阈存在正相天性.结论 糖尿病早期大鼠外州及中枢神经系统NGF表达即出现下调,并与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998.
膝下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40例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40例下肢膝下动脉闭寨患者41条患肢行44次腔内治疗,平均年龄(76±6)岁,治疗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足背动脉0.39±0.20,胫后动脉0.39±0.23,严重下肢缺血(criticallimb ischemia,CLI)占80.49%(33/41).结果 治疗后ABI足背动脉提高了 0.43±0.22(P<0.01),胫后动脉提高了0.43±0.25(P<0.01).35例36条肢体获随访,平均随访(6±3)个月,Fontaine Ⅰ级与Fontaine Ⅱ A级肢体共计28条,占77.78%,CLI降至19.44%(7/36),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随访时ABI足背动脉0.63±0.22,胫后动脉0.56±0.2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肢的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围手术期截肢率为0,围手术期死亡率2.5%,总死亡率15%,保肢率100%.结论 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后疗效和平均随访6个月的疗效均令人满意;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可以成为膝下动脉闭塞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旁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19例女性尿道旁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尿道旁腺囊肿17例,合并感染2例。18例患者均经囊肿和尿道口之间切口完整切除囊肿,1例感染严重者行尿道口旁切开引流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囊肿复发、狭窄、尿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触诊检查和B超检查可确诊该病。尽早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必要时行尿道口旁切开引流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多节段椎体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PVP和PKP治疗21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69节胸腰椎。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2例一次手术完成6节椎体。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和呛咳。VAS评分术前为(8.75±1.32)分,术后1 d为(2.47±1.26)分,术后6个月为(2.03±1.98)分;OD I值术前为83.12±11.24,术后1 d为27.12±9.43,术后6个月为29.04±10.13,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明显。结论PVP和PK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次手术最多完成3-4节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