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生、熟大黄中的5种游离蒽醌的含量及差异,探讨中药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规律.方法:使用色谱柱为Thermo BDS HYPERSⅡ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85:15)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6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207~0.414(R2=0.9999)、0.1721~3.442(R2=0.9996)、0.0203~0.406(R2=0.9999)、0.148~2.96(R2=0.9998)、0.164~3.28(R2=0.9993)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生大黄经炮制后,芦荟大黄素含量下降约8.26%,大黄酸下降约9.21%;而大黄素含量增加约16.44%,大黄酚增加约16.12%,大黄素甲醚增加约20.01%,说明炮制工艺对大黄各成分影响不同.结论:大黄炮制后,其5种游离蒽醌的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该方法可作为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以期揭示三七总皂苷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氧糖剥夺法制备拟缺血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TGF-β1,VEGF-B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TGF-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凋亡率与正常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七总皂苷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含量明显增多(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B含量显著性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七总皂苷组中细胞上清液中VEGF-B含量明显增多(P>0.05);正常组内皮细胞TGF-β表达量较少,造模后,TGF-β表达显著增加(P<0.05),三七总皂苷能够下调TGF-β蛋白的表达。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保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上调VEGF表达,促进缺氧条件下血管的新生,这可能是三七总皂苷脑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治疗实体瘤同步放化疗患者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减少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8例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后出现PLT50×109/L的实体瘤患者采用rhTPO治疗,分析其血小板下降的特点、治疗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于采用同步放化疗的实体瘤患者血小板降低发生在5.2±1.9天;胸骨和盆骨照射体积≥50%者用药后恢复至正常所需要的时间更长;采用rhTPO治疗后PLT恢复至≥75×109/L所需时间为6.1±2.4天,PLT恢复至≥100×109/L所需时间为7.9±2.5天;用药后出现肌肉关节痛3例(7.9%)。结论同步放化疗后的实体瘤患者特别是进行大面积胸骨及盆骨照射的肿瘤患者出现PLT下降程度更明显,持续时间长,rhTPO能有效地减少同步放化疗后PLT降低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促进PLT恢复,且患者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采用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结合z-VAD-FMK(Benzyloxyearbonyl-Val-Ala-Asp-fluoromethylketone,z-VAD-FMK)干预,探索一种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Necroptosis模型。方法:首先利用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氧糖剥夺及复氧复糖方法,筛选出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点。在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基础上,予Casepase抑制剂z-VAD-FMK 20μmol/L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Annexin V-FITC/PI(Propidium Iodide)双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方式。结果:确定氧糖剥夺2 h复氧复糖8 h,作为拟缺血再灌注时间点;z-VADFMK作用于拟缺血再灌注损伤BMECs后,细胞活性无统计学意义;z-VAD-FMK干预组在电镜下呈现明显的Necroptosis特征;流式检测显示,各象限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但Necroptosis特异性抑制剂Nec-1可显著降低Q2象限细胞比率,提示z-VAD-FMK干预抑制了细胞晚期凋亡,诱导了Necroptosis的发生。结论:z-VAD-FMK可诱导拟缺血再灌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发生Necroptosis,为以后研究缺血性脑中风necroptosis机制提供了细胞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