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19篇
  免费   1878篇
  国内免费   1081篇
耳鼻咽喉   166篇
儿科学   323篇
妇产科学   295篇
基础医学   1153篇
口腔科学   182篇
临床医学   5665篇
内科学   2212篇
皮肤病学   298篇
神经病学   696篇
特种医学   9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53篇
综合类   8345篇
预防医学   3616篇
眼科学   379篇
药学   3505篇
  37篇
中国医学   3349篇
肿瘤学   861篇
  2024年   221篇
  2023年   967篇
  2022年   719篇
  2021年   687篇
  2020年   750篇
  2019年   887篇
  2018年   902篇
  2017年   622篇
  2016年   732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1899篇
  2013年   1600篇
  2012年   1795篇
  2011年   1833篇
  2010年   1842篇
  2009年   1713篇
  2008年   1585篇
  2007年   1703篇
  2006年   1440篇
  2005年   1419篇
  2004年   1185篇
  2003年   1090篇
  2002年   908篇
  2001年   860篇
  2000年   714篇
  1999年   518篇
  1998年   446篇
  1997年   456篇
  1996年   410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30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145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84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69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12篇
  1966年   8篇
  1965年   18篇
  196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 系统评价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分析其用药经济性。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搜集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PPI治疗ANVUGIB的RCT、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得到相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结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个RCT均未接受内镜治疗,共61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高、中、低剂量PPI治疗在以下方面均优于单用高、中、低剂量PPI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OR=3.34,95%CI(2.03,5.47),P<0.000 01]、止血时间[MD=-9.04,95%CI(-11.69,-6.38),P<0.000 01]、输血量[MD=-1.10,95%CI(-1.46,-0.74),P<0.000 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9,95%CI(0.11,2.12),P=0.34]。ANVUGIB患者予生长抑素联合高、中、低剂量奥美拉唑与单用高、中、低剂量奥美拉唑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72.28,217.26,330.37,敏感性分析后显示结果稳定。而接受内镜治疗后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PPI治疗仅1个队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内镜治疗成功后联合治疗并不优于PPI单药治疗。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联合PPI治疗未经内镜治疗的ANVUGIB患者为较有效的方案,两者安全性相当、耐受性较好,从药品直接成本考虑,高剂量PPI组联合治疗较中、低剂量PPI组联合治疗更具有成本效果性。而对于经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患者两者疗效相当,可考虑单用PPI。  相似文献   
23.
目的: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炎性反应角度,研究芪丹通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影响。方法:将36只Apo 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 12只和手术组24只。手术组小鼠采用颈总动脉外置管术(PCCP)加高脂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将手术组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和中药组(C组),每组12只。于造模后12周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截取右颈总动脉; 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研究斑块、脂质池情况以及结构;油红(oil red)染色检测斑块中脂质情况; Masson染色检测斑块胶原纤维蛋白情况; TUNEL染色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B组小鼠TNF-α、IL-6、CRP水平显著升高(P0. 01),药物干预后,C组小鼠TNF-α、IL-6、CRP水平较B组小鼠均显著降低(P0. 01)。病理学分析发现,与B组相比,C组动脉内斑块数量,脂质池面积、数量,脂质含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减少,斑块内胶原纤维蛋白含量显著增加,斑块趋于稳定。结论: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芪丹通脉片能显著下调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小鼠机体炎性水平,通过减少动脉内斑块数量,脂质池数量、面积,脂质含量,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数量,增加胶原纤维蛋白含量而降低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共计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参照组(n=42),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病房管理、护理态度、操作技巧、用药等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均有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循证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5.
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目前运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很难诠释其多靶点、整体性和动态性的整合调节作用。课题组提出的"证治代谢组学"假说理论指出,不同的证候存在"证相关代谢谱群"和"证相关生物标志物",这可能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所在,辨证论治后偏离的代谢网络功能呈现回归趋势。基于"证治代谢组学"假说开展中药(单体/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这将为阐释中药(单体/复方)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科学内涵及其对疾病个体的整合调节作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冠心病为研究载体、气阴虚血瘀证为切入点、活血保心丸为干预措施,就该研究思路的内涵与总体模式、提出的背景与依据、实践的方式与可行性、创新与特色及其研究意义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鼻出血患者血管张力的神经体液调控(NHR).方法 收集鼻出血患者4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体力负荷试验(PL),分别于PL前后采用离子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2组血清生物活性因子多巴胺(DA)、肾上腺素、组织胺以及5-羟色胺(5-HT).结果 PL前观察组5-HT、DA及肾上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后2组多巴胺及5-HT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肾上腺素显著升高(P<0.05).结论 NHR机制紊乱是鼻出血的致病原因,无原因性鼻出血与高血压所致鼻出血具有相似的NHR机制,各类复发性鼻出血可能具有相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7.
笔2004年2月至2005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关键取决于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技巧。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泰泽氏病原体(Ty)纯化方法,获得纯的菌体供抗原研究,为ELISA诊断抗原的制备提供依据;并尝试建立Ty隐性感染血清学抗原检查方法。方法选择特异性抗体包被磁珠,从感染大鼠肝脏中富集和纯化Ty;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技术考察纯化Ty的蛋白和抗原图谱;同时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S)直接检查隐性感染大鼠肠道上皮细胞内的Ty。结果用辛酸-硫酸铵纯化的Ty单克隆抗体M5以0·5μg/107beads以上浓度包被抗IgG抗体预结合的磁珠4h,可最大效率地富集Ty;分离反应进行1h,敏感性达到103菌体/mL;吖啶黄染色镜检法可以直接、快速地观察到结合于磁珠上的细菌;抗原分析表明,IMS较好地去除了肝组织和真核细胞成分,纯化的Ty RJ株具有3个免疫优势的抗原成分,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160×103、116×103、55×103;此外,IMS法可直接从隐性感染大鼠盲肠上皮细胞中检测到少量寄生的Ty。结论用IMS技术可有效地富集和纯化Ty,并可以作为Ty隐性感染血清学抗原检查的候选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鼻咽癌颈静脉孔侵犯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初治和4例复发鼻咽癌伴颈静脉孔侵犯者的临床表现、CT及MRI特征。[结果]12例中,5例表现为Ⅸ ̄Ⅺ颅神经均麻痹的颈静脉孔综合征,7例仅表现为Ⅸ颅神经麻痹。12例,有10例合并舌下神经管受累,3例有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缩,2例有一侧舌肌萎缩。CT及MRI显示鼻咽癌颈静脉孔侵犯主要有3种途径,分别为:①鼻咽病变通过茎突后间隙直接蔓延(4例,包括1例茎突后间隙复发);②转移淋巴结直接侵犯(4例,其中2例为咽后淋巴结转移,2例为颈动脉鞘淋巴结复发);③颈静脉孔骨性结构直接破坏(4例,其中1例为单纯颈静脉孔复发)。[结论]鼻咽癌可通过直接蔓延、咽后和颈动脉鞘区转移淋巴结侵犯及骨质直接破坏侵犯颈静脉孔,临床上出现Ⅸ ̄Ⅺ颅神经一支或多支均麻痹。CT和MRI,尤其是MRI对于病变的诊断、病变范围的确定和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