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6篇
  免费   1015篇
  国内免费   621篇
耳鼻咽喉   59篇
儿科学   160篇
妇产科学   161篇
基础医学   707篇
口腔科学   160篇
临床医学   2542篇
内科学   1629篇
皮肤病学   169篇
神经病学   284篇
特种医学   731篇
外科学   900篇
综合类   4466篇
预防医学   1842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1811篇
  28篇
中国医学   1956篇
肿瘤学   436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57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98篇
  2019年   439篇
  2018年   482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887篇
  2013年   714篇
  2012年   910篇
  2011年   995篇
  2010年   895篇
  2009年   839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784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812篇
  2004年   816篇
  2003年   691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33篇
  1993年   193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9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19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多发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记忆、语言及其他认知能力衰退为主,主要病理特征为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为核心成分的老年斑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在日益增强的老龄化趋势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干预腹膜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靶点,并补充文献报道相关药理作用的成分作为潜在活性成分。以"peritoneal fibrosis"为关键词分别在OMIM、Genecards获取目前已知的与腹膜纤维化相关的疾病靶点,后取两者的交集靶点;对交集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及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终采用AutoDock软件将主要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得出其结合能力。结果 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及文献报道有相关药理作用4个, 457药物作用靶点,与674个腹膜纤维化病靶点取交集,得到86个共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提示黄芪拮抗腹膜纤维化主要参与了蛋白激酶B信号转导的调节、细胞对化学的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调节等通路; 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调控肿瘤、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黄芪治疗腹膜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等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姑息性胃切除联合术后化疗评分在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7年间收治的287例发生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评分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与评分中得分为2分和1分的患者相比,得分为0分的患者肿瘤侵润至T4b 期的患者较少[31%(18/58)比50.8%(63/124)、56.2%(59/105),P=0.039]。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7月。对患者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浓度(≤40 g/L),腹水,腹膜转移范围较大,肿瘤T分期较晚,评分得分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评分[HR(95%CI):1.384(1.165~1.644),P=0.000],血清白蛋白浓度[HR(95%CI):0.759(0.593~0.971),P=0.028],肿瘤T分期[HR(95%CI):1.493(1.216~1.832),P=0.000]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评分对于胃癌伴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生存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38 741例经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其中,高发区患者23 273例(60.1%),低发区15 468例(39.9%)。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生存曲线并用Log rank进行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法分析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结果 低发区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高发区(P<0.001),低发区诊断年龄≥50岁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高发区(P<0.001)。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患者(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发区、性别、确诊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肿瘤家族史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低发区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是指临床未发现的恶性肿瘤引起非转移性神经系统病征,它并不是由于肿瘤直接引起,也不是由于感染性、血管性或者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而是恶性肿瘤远隔效应所致~([1])。尽管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发病率非常低,还不到1/10 000~([2]),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约50%患者症状早于恶性肿瘤发现,特别是在老  相似文献   
6.
了解黄浦区小学生每天中等到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和影响因素,为探索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强度适宜干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黄浦区抽取4所小学作为干预学校,同时选择具有可比性的4所小学作为对照学校,对575名四年级学生进行体力活动和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并开展政策支持、环境改善、健康教育等3个方面为期8个月的干预.结果 四年级小学生1周平均每天进行MVPA时间男生为62.1(39.9~91.1)min,女生为60.7(45.4~87.6) min;平均每天MVPA时间≥60 min的学生回答喜爱做运动(90.2%)、每天运动1h容易(80.7%)、家里有运动器材(82.3%)、有人一起参加活动(89.5%)、家人和朋友鼓励参加体育运动(84.0%)和父母业余时间都参加体育活动(55.6)的比例高于<60 min的学生(79.7%,62.5%,73.9%,81.3%,72.4%,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24,23.49,5.96,7.84,11.42,10.83,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1周平均每天MVPA时间高于干预前,1周平均每天MVPA时间≥60 min的比例比干预前有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x2值分别为-5.17,6.72,P值均<0.05).结论 黄浦区四年级小学生每天进行MVPA的平均时间达到WHO推荐量,但处于临界值;学生的运动观念和家庭因素是增加体力活动时间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学校政策支持、学校和家庭运动环境营造和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职业暴露发生特点,为制定有效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与追踪职业暴露不良事件,数据汇总包括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3年数据。结果:全院3年共发生职业暴露368人次,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类别构成比中,护士38.04%,医生37.23%;职业暴露发生率中,实习护士、医生职业暴露发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1.47%、5.11%;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工作不满1年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占33.70%,其次为手术室占32.34%。结论:医生的职业暴露更应引起重视;手术室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低年资人员仍是职业暴露的主要人员;需加强入职安全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渗性灌洗液在肩关节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和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50例肩关节镜检查行肩袖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分别予以肩关节镜下的等渗性灌洗液(273mOsm/L)和高渗性灌洗液(593mOsm/L)进行灌洗。以术后净体重增加、肩围变化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术后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的简明评估数字量表(single assessment numeric evaluation,SANE)和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作为次要评价指标,并记录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肩关节镜下灌洗液用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患者的体重改变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高渗性灌洗液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减少肩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手术后关节周围液体潴留,并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银染法和鬼笔环肽染色方法探究骨细胞突触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形态并探讨两种染色方法在观察小鼠骨细胞不同发育阶段形态中应用价值。方法 取出生后0 d(P0)、5 d(P5)、15 d(P15)、21 d(P21)、28 d(P28)、35 d(P35)野生型小鼠的肱骨、股骨,制备冰冻切片及石蜡切片。对P35小鼠的股骨切片进行H&E染色,作为观察骨小梁和皮质骨中骨细胞的参照。对其他时期的肱骨组织切片采用银染法染色观察骨细胞和骨小管的形态,并记录各时期小鼠肱骨骨皮质和骨小梁中骨小管的长度。选取P10、P15两个时期小鼠肱骨的冰冻切片进行鬼笔环肽 iFlour-488染色,观察骨细胞的形态,并记录骨皮质中骨细胞突触的长度。结果 通过银染法染色,在P0~P15时期的小鼠肱骨骨小梁中,我们仅能观察到骨细胞轮廓,无法观察到骨小管的形态。在P21后,通过银染法可以观察到骨小梁骨细胞及骨小管的形态,且骨细胞周围骨小管的长度随年龄逐渐变长,P21 vs P28(P<0.05),P21 vs P35(P<0.05),排列整齐。在P15时期的小鼠肱骨骨皮质中,通过银染法即可以观察到骨细胞及骨小管的形态,且骨细胞周围骨小管的长度随年龄逐渐变长,P15 vs P21(P<0.005),P15 vs P28(P<0.0001),P15 vs P35(P<0.0001),排列整齐。采用鬼笔环肽iFlour-488染色,可以观察到P10和P15时期骨细胞的完整形态,骨细胞突触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变长,P10 vs P15(P<0.01),与周围骨细胞连接。结论 小鼠骨细胞突触随骨骼发育长度逐渐加长、排列逐渐整齐。银染法可以观察成年后骨细胞及骨小管的形态,对生长发育早期的骨小管形态显像不足。鬼笔环肽染色标记细胞骨架的方法适用于生长发育各时期的骨细胞染色,可以实现在发育早期对骨细胞的形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海南三亚地区2019—2020年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情况并研究其与孕妇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海南三亚地区2家医院产科建档行定期规范产前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调查孕妇的基本临床资料与饮食行为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孕妇饮食行为与GDM发病的关系。结果 20 086名孕妇中,GDM患者3 173例,GDM发生率为15.80%。高龄(OR=3.812)、孕前体质量指数(BMI)高(OR=2.473、2.975)、有糖尿病家族史(OR=2.730)、甜食食用频率高(OR=1.394、1.723)、每日水果摄入量多(OR=1.342、1.387、1.458)、精制谷物比例高(OR=1.357)、高脂食品摄入频率高(OR=1.510)的孕妇发生GDM的可能性较大,日运动时间≥1 h(OR=0.435)的孕妇发生GDM的可能性较小。结论海南三亚地区GDM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孕妇饮食行为有关,甜食与高脂食品摄入频率过高、每日水果摄入量过多、主食过于精制是GDM的危险因素,每日运动时间≥1 h是GD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