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癌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38 741例经病理学证实为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其中,高发区患者23 273例(60.1%),低发区15 468例(39.9%)。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生存曲线并用Log rank进行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法分析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结果 低发区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高发区(P<0.001),低发区诊断年龄≥50岁食管癌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高发区(P<0.001)。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患者(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发区、性别、确诊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和肿瘤家族史均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低发区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贲门失迟缓症并发食管癌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结合近期诊治的1例贲门失迟缓症合并食管癌的临床资料,以"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为检索词,通过对万方医学数据库近10年中文文献的检索,对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的病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22篇,共计51例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患者。贲门失弛缓症发病6年后并发食管癌的患者占71.11%(37/51);98.04%(50/51)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呈逐渐加重且无明显缓解期;12例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失去根治机会。结论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容易被延误诊断。中年、男性、贲门失弛缓症发病6年以上是合并食管癌的高危期。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时应及时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角度,探讨游离脂肪酸(FFA)引起肝脏胰岛素抵抗(IR)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HepG2细胞,同时设立对照组、软脂酸(PA)组、高胰岛素组。软脂酸组、高胰岛素组分别用250μmol/L PA、5×10-7mol/L胰岛素处理24h。然后对照组、软脂酸组再根据胰岛素刺激前加( )与不加(-)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盐酸盐(chelerythrine chloride,CC)5μmol/L预处理1h,随机分为两亚组:对照组(-)、对照组( )、PA组(-)、PA组(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刺激后12h葡萄糖消耗量,蒽酮法测定胰岛素刺激后3h点细胞内糖原含量,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15min点细胞内P-Ser473PKB、P-Ser21/9GSK-3α/β水平。结果PA组(-)与高胰岛素组葡萄糖消耗量无统计学差异(P=0.523)。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内糖原含量、P-Ser473PKB、P-Ser21GSK-3α、P-Ser9GSK-3β水平均显示,PA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值依次为0.000,0.000,0.004,0.004,0.028),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A组( )与PA组(-)比较显著升高(P值依次为0.000,0.014,0.043,0.041,0.035)。结论PA(250μmol/L)体外成功诱导了HepG2细胞产生IR,PKC信号通路在FFA引起肝脏IR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风湿症又称Poncet综合征(1897年首先由Poncet描述)或结核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是结核杆菌感染后细菌毒素引起机体关节、软骨、滑膜和皮肤等多处的过敏性免疫反应,表现为伴随结核而发生的多发性无菌性关节炎,常被误诊为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本院近期收治1例结核性风湿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AA)对软脂酸(PA)引起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HepG2细胞,设立对照组(control组)、软脂酸组(PA组)、软脂酸+花生四烯酸组(PA+AA组)、高胰岛素组(HI组).PA组、PA+AA组、HI组分别用250μM PA、250μM PA加20μM AA,5×10-7 M胰岛素孵育24 h.然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胰岛素刺激后12 h点葡萄糖消耗量,蒽酮法测定胰岛素刺激后3 h点细胞内糖原含量,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15 min点胞内P-Ser473 PKB、P-Ser21/9 GSK-3α/β水平.结果 葡萄糖消耗量PA组与H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葡萄糖消耗量、细胞内糖原含量、P-Ser473 PKB、P-Ser21GSK-3α、P-Ser9 GSK-3β水平均显示,PA组与control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PA+AA组与PA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AA(20μM)能显著预防PA引起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能在PKB、GSK-3水平上显著维持250μM软脂酸孵育HepG2细胞的胰岛素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性别与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患者术后预后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性别是否与GCA患者的预后有关。为GCA患者的治疗提供最优方案,延长其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0×10~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中行贲门癌根治术的5968例GCA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方法分析预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5968例患者中男性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3.871年,女性为4.27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96,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47.863,P<0.001)、分化程度(χ^2=59.517,P<0.001)、切缘状况(χ^2=12.198,P<0.001)、TNM分期(χ^2=470.929,P<0.001)均是GC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年龄(<55岁,χ^2=5.749,P=0.016;≥55岁,χ^2=15.462,P=0.001)、高低发区(低发区,χ^2=8.218,P=0.004;高发区,χ^2=13.462,P=0.001)、分化程度(低分化,χ^2=8.144,P=0.004;中分化,χ^2=7.060,P=0.008;高分化,χ^2=5.422,P=0.020)、切缘状况(净,χ^2=16.010,P=0.001;不净,χ^2=7.193,P=0.007)、TNM分期(Ⅱ期,χ^2=11.760,P<0.001;Ⅲ期,χ^2=13.331,P<0.001)上女性生存均优于男性。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OR=1.209,95%CI为1.120~1.304)、年龄(OR=1.349,95%CI为1.240~1.469)、分化程度(中分化,OR=1.174,95%CI为1.046~1.317;低分化,OR=1.093,95%CI为0.976~1.224)、切缘状况(OR=1.167,95%CI为1.048~1.299)、TNM分期(Ⅱ期,OR=1.823,95%CI为1.423~2.337;Ⅲ期,OR=3.518,95%CI为2.752~4.497)是影响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混杂因素后进一步多因素分层分析提示,年龄(OR=1.312,95%CI为1.191~1.445)、中分化(OR=1.155,95%CI为1.010~1.322)、切缘状况(OR=1.241,95%CI为1.100~1.400)、TNM分期(Ⅱ期,OR=1.832,95%CI为1.398~2.401;Ⅲ期,OR=3.535,95%CI为2.707~4.617)是男性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1.470,95%CI为1.231~1.754)、TNM分期(Ⅲ期OR=3.692,95%CI为1.970~6.918)是女性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性别为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优于男性患者。且不同性别GCA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酯酶CE1(PLCE1)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肺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8例正常肺组织中PLCE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LCE1的阳性表达率为81.3%(39/48),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2.5% (6/4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12例,并随访6~12月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12月,完全缓解4例,好转5例,无变化3例。结论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是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肺大疱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05—2016-05间行手术治疗的54例肺大疱自发性气胸患者,按不同术式分为胸腔镜组29例和开胸组25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带胸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治疗肺大疱自发性气胸均可获满意效果,但胸腔镜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腺鳞癌(esophageal adenosquamous carcinoma,EASC)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加深对EASC的认识。方法:494 例EASC患者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和贲门癌临床信息资料库,其中男性361 例,平均年龄(61.47± 8.32)岁;女性133 例,平均年龄(65.56± 8.06)岁。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各组间差异分析,寿命表法计算5 年生存率,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高低发区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组资料同期EASC检出率为0.196%(494/ 251 707),男性EASC明显多于女性(男:女= 2.7 1 :1);男性和女性高发年龄段均为60~69岁(39.6% vs . 40.6%)。 男性患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R2=0.063),而女性呈上升趋势(R2= 0.004)。 此外,食管癌低发区EASC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发区(53.1% vs. 46.9% ,P < 0.001)。 参照食管癌TNM 分期标准,Ⅱ期与Ⅲ期患者居多,均占40.8%(173/ 424);淋巴结阳性转移率为47.0%(206/ 438),淋巴结阳性转移枚数以1~2 个居多,阳性率为48.5%(100/ 206)。 此外,行术前活检病理467 例中,术前正确诊断率仅53.96%(252/ 467)。 治疗方式以单纯手术为主,占88.8%(419/ 472),单纯放疗化疗者仅占1.9%(9/ 472)。 不吸烟不饮酒男性患者5 年生存率比单纯吸烟男性者高(26.5% vs . 12.1%);Ⅰ期、Ⅱ期、Ⅲ+ Ⅳ期患者行单纯手术治疗后3 年生存率依次为64.7% 、50.9% 、48.5% ;而3 个TNM 分期患者手术+ 放化疗后3 年生存率依次为51.7% 、47.8% 、33.1% 。结论:EASC是食管恶性肿瘤中罕见的类型,术前活检病理诊断误诊率高,吸烟影响患者预后,EASC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单纯手术治疗效果较其他治疗方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