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66篇
临床医学   7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与血管紧张素Ⅱ(AⅡ)在拮抗吗啡镇痛时是否相互协同。方法:皮下注射吗啡(5mg/kg)10min后,再向侧脑室单独注射CCK-8或AⅡ,以及同时注射二者不同剂量和不同比例的混合物,观察其对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联合应用CCK-8与AⅡ所产生的拮抗吗啡镇痛的作用明显大于单独使用CCK-8或AⅡ。结论:CCK-8和AⅡ以一定的比例联合应用,其拮抗吗啡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正> 前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各种功能的完成,最主要的是依靠神经元之间在突触处释放神经介质而实现。在本世纪60年代,仅有乙酰胆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被公认为是神经介质。其后,人们认识到许多氨基酸如γ-氨基丁酸、谷氨酸、甘氨酸等,也可起神经介质的作用。近几年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人们发现多种肽类物质可能是中枢的神经介质或神经调质,从而使有可能作为神经介质的化合物数目达到几十种。方法学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其中免疫学方面的进展尤为迅速。  相似文献   
53.
体重2公斤左右的家兔,戊巴比妥钠麻醉,于双侧脑室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埋置瘘管,颈总动脉插管描记血压,马利氏气鼓和心电图机分别记录呼吸和心率,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4.
针刺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针刺机理研究范围很广,在短短15分钟时间内我想谈下面五个问题:①针刺镇痛机理的概貌②为什么针刺手法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③为什么针刺疗法对多数病人有效,但对另一些人却无效?④针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⑤经络系统的研究首先谈针刺镇痛机理的概貌,先看看这张幻灯片显示传递痛疼信息的神经通路。疼痛信  相似文献   
55.
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和阿片肽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以往对它们的研究多侧重于脑内,在脊髓水平所作的工作较少。关于脊髓内NE与阿片肽的功能联系,迄今未见报道。本工作以脊髓NE为重点,分析中枢NE在大鼠痛觉调制和心血管活动调节中的作用,并进而研究它与中枢强啡肽等阿片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二、中枢神经介质研究的某些进展 中枢介质的发现从原理上讲,中枢与外周的突触传递机制应该没有本质的区别,外周介质的研究成果也能应用于中枢。但由于中枢神经元的高度密集性,相互联系又极为复杂(据估计人大脑皮层每个神经元可有多达3万个突触联接点),加以血脑屏障的存在,给方法学上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关于中枢介质的研究比外周约推迟了半个世纪,到1954年才开始进行探索,但研究进展颇为迅速。20余年来发现除ACh和  相似文献   
57.
为了验证电针镇痛的中枢环节主要是在脊髓还是在脊髓上水平接通,我们将乙醚麻醉下的大鼠在脊髓胸3段横断(T_3组)。对照组在相当于胸3部位做一假手术,不断脊髓。术前及术后2、24、72小时给以2、15、100Hz恒频及2-15Hz变频电针刺激,观察电针镇痛效果,并给两组动物注射吗啡,比较吗啡镇痛效果。 1.大鼠后肢相当于足三里-三阴交部位给以电针刺激(3V,9V),引起辐射热-甩尾阈(TFL)增高100%以上。T_3组手术后2、24、72小时用3VEA刺激,各种频率的电针镇痛(EAA)均消失,只有将电压  相似文献   
58.
<正> 强啡肽(Dynorphin)是1979年Goldstain等发现的一种内源性阿片肽,它在离体豚鼠回肠标本上具有强烈的阿片样活性。近年来,对于它在体内不同中枢部位的痛觉调制作用以及在电针镇痛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在脊髓内,已有资  相似文献   
59.
向水合氯醛麻醉的大鼠海马内微量注射肾上腺素α、β受体激动剂,观察其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海马内注射α受体激动剂可乐宁1.5μg或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1.5μg分别使血压下降36±4%(P<0.001)和25±7%(P<0.01)。可乐宁并可使心率减慢22±4%(P<0.01)。这些作用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并可被相应的α受体颉颃剂ARC_(239)和β_1受体颉颃剂metoprolol所阻断。将上述药物注入海马以外的邻近结构则无效。这些资料说明海马中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可作用于α和β受体引起降压,作用于α受体使心率减慢。海马头端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引起的心加速效应不能被β_1阻断剂Metoprolol阻断。因此,该效应是否有可能通过β_2受体或其它机制,尚有待进一步实验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60.
用Boc-和Tos-基团分别保护氨基和侧链胍基,以1%交联度聚苯乙烯二苯甲氨基树脂为载体,用DCC固相法合成肽,HF断裂肽树脂键和去除侧链保护基团,粗产物经高效液相层析纯化,合成了心肌兴奋肽Phe-Met-Arg-Phe-NH_2及其类似物Phe-Pro-Arg-Phe-NH_2,并观察了此二种肽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