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0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观察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选择32例(40只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在局麻下,经鼻腔逆植永久性人工鼻泪管,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40只眼中治愈30只眼,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5只眼有效,冲洗欠通畅无分泌物,总有效率87.5%。结论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不切开皮肤、安全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对LASIK术前1260只眼扩瞳后行眼底检查并作详细记录,对明显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15只眼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15只眼光凝3~4周,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对拟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详细眼底检查,并对周边视网膜变性严重和视网膜裂孔者实施预防性光凝治疗可大大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氧自由基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再灌注(RIR)过程中大鼠视网膜氧自由基(OFR)及视网膜形态的变化过程。方法采用前房灌注液体形成16kPa高眼压而建立RIR模型。检测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行视网膜光学显微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缺血组SOD、MDA水平分别有职显降低与升高(P〈0.05);与缺血组相比,再灌注各组SOD水平继续降低(P〈0.05),MDA水平继续升高(P〈0.05)。缺血再灌注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丢失明显,逐渐由水肿变为萎缩损伤,较空白对照组严重。结论OFR含量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逐渐升高,可导致视网膜持续性病变。  相似文献   
74.
先天性白内障摘出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眼病,手术治疗是关键的,行白内障摘出合并人工晶体植入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996年1月-2003年4月我院对部分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将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及其与RB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探讨它们在RB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RB中MMP-9和VEGF的表达。结果:47例RB中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8%和78.7%。未分化型RB中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分化型(P<0.05);有视神经浸润的RB中MMP-9和VEGF的阳性水平均高于无视神经浸润的RB(P<0.005和P<0.05)。RB中MMP-9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RB中MMP-9和VEGF高表达与RB的浸润和转移相关,且MMP-9表达与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MMP-9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反映RB浸润、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筛选转移高危病例及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6.
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慢性泪囊炎40例(50只眼)应用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50只眼中有效38只眼,泪道冲洗通畅无分泌物,5只眼冲洗欠通畅无分泌物,总有效率86%.结论 逆植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不切皮肤、不损伤组织结构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本研究针对初发性翼状胬肉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MMC)一次性注射治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经MMC治疗的翼状胬肉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并与未使用MMC治疗者的翼状胬肉标本作对比。观察局部注射MMC对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需手术者共19例20眼,随机分为二组:A组直接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B组于翼状胬肉颈部进针,向胬肉组织内局部注射MMC,0.1~0.2ml(0.4mg/ml),3周至10周后手术切除胬肉,留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对A、B二组标本中VEGF和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A组VEGF、TGF-β_1的表达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裂霉素C翼状胬肉局部注射可以抑制静止期翼状胬肉中VEGF、TGF-β_1因子的表达。MMC在低浓度、低剂量下使用未出现眼部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检测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在类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确其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硅胶组和新材料组,分别于球结膜下植入硅胶和聚一氯对二苯( Parylene C)涂层包裹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于术后1、4、8周取球结膜至巩膜全层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 HE)染色检测组织中炎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情况,于高倍镜下计数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检测IL-1β蛋白的表达及组织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IL-1β蛋白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IL-1β蛋白与成纤维细胞的相关系数.结果 HE 染色显示:硅胶组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数量明显高于新材料组;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术后1、4及8周硅胶组的IL-1β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新材料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IL-1β主要位于近巩膜面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周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8周组织中IL-1β的表达水平与成纤维细胞呈正相关性 (P<0.05).结论 IL-1β可能在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的瘢痕化形成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与患者耐受程度。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6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2组人数均为3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实验组接受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常规放射治疗,并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与患者耐受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23例,有效率76.67%,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27例,有效率90%,2组患者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的平均分值为(14.73±3.6)分,实验组患者的评分为(14.69±2.7)分,2组患者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23、IL-17在实验性内毒素诱导葡萄膜炎(EIU)动物模型眼部表达的特点.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EIU模型组.伤寒内毒素致敏诱导大鼠建立EIU模型,于建模后6、12、24、48、60 h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前节检查,并根据Hoekzema方法进行眼部炎症评分,RT-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