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通过支架释放同时推注造影剂(Simultaneous injection contrast,SIC),判断支架贴壁情况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支架小梁与血管内膜之间距离,对比评价SIC方法,判断术后即刻支架贴壁情况的实用性。方法:入选21例原位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的同时通过释放支架,同时推注造影剂(SIC)方法判断支架大体的贴壁情况,同时记录支架的型号释放压力等,之后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精确判断支架的贴壁情况,并对OCT图像每隔1 mm的横截面的支架小梁的贴壁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通过两者的结果对比,评价SIC方法在支架贴壁情况中的实用性。结果:21例患者中共植入支架34枚,其中2个支架节段用SIC及OCT判断均存在贴壁不良,11个支架节段SIC判断贴壁良好,而经OCT检查发现存在>1%的支架小梁贴壁不良。SIC和OCT检查均为贴壁良好的支架节段有21个。结论:SIC方法是在临床实践中一种简便实用的判断支架贴壁情况的方法,虽然其准确性难以与OCT相媲美,但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新型扫频测量仪(OA-2000)与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 500)在白内障患者眼轴测量的检出率和一致性,评价新型扫频测量仪在白内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至8月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共561例(944眼),术前分别用OA-2000及IOLMaster500两部生物测量仪进行眼轴测量。检出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分析以及Bland-Altman分析。结果:OA-2000检出率为95.4%,IOLMaster 500检出率为64.7%,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OA-2000和IOLMaster 500眼轴测量值的散点图呈一条直线,存在线性关系,有极高的相关性(r=1,P<0.05);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两设备测量的眼轴数据一致性良好。结论:OA-2000与IOLMaster 500在眼轴测量的一致性和相关性高。在白内障患者的眼轴测量,OA-2000比IOLMaster 500检出率更高,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非洲偏远地区两种不同切口位置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术后散光和视觉质量。方法将当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和颞侧巩膜隧道切口施行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值和术后3个月视功能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得分。结果术后2周,上方巩膜隧道散光值大于颞侧,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角膜散光值无统计学差别,视功能生存质量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非洲偏远地区无论采用上方巩膜切口还是颞侧巩膜切口的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均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和生存质量,两种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超声内镜及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螺旋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术前EUS、CT判断87例食管癌的分期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患者均未行化、放疗.环扫超声内镜进行操作,5例轻度狭窄病例扩张后再予EUS分期.结果 EUS T分期总准确率为85.1%,CT无法区分T1、T2.对于N分期,EUS判断探及范围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5.0%,高于CT扫描的60.8%;CT探查纵隔淋巴结较EUS全面.EUS与cT联合判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85.1%,N分期的准确率为90.8%.结论 EUS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准确性高,EUS联合CT可进行更为全面准确的TNM分期.  相似文献   
15.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已被证实可降低无禁忌证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而我国冠心病人群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存在明显不规范,主要体现为使用率低、使用剂量不足和长期治疗依从性差。该共识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基础上,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新证据,进一步细化患者分类,明确了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应遵循的“BETA”原则,即Beneficial assessment(获益评估)、Enough dosage(足量应用)、Timely usage(及时使用)、Adequate titration(充分滴定),就不同患者人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指征、用法用量、治疗目标和疗程给出了明确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和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3种方法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对选择适宜尺寸左心耳封堵器的指导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入选患者同时采用CTA、TEE、DSA 3种方法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 记录植入封堵器尺寸,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测量值与植入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 采用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法比较3种方法测量值与所植入封堵器尺寸的一致性。  结果  共102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均成功植入WATCHMAN封堵器。平均年龄(70.1±9.8)岁, CHA2DS2-VASc评分(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成年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5.11±1.43)分, 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3.61±1.18)分。CTA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22.51±3.55)mm]与DSA[(22.22±3.73)mm]接近, 无统计学差异(q=0.81, P=0.12), 两种方法的测量值均大于TEE[(20.82±0.36)mm, P均 < 0.01]。封堵器尺寸与CTA、DSA、TEE测量的左心耳开口直径呈正相关(r=0.93、0.87、0.83, P均 < 0.01)。封堵器尺寸与CTA测量值的一致性界限最窄(-7.83 mm, -2.56 mm), 差值为(-5.19±1.35)mm, 95%置信区间为(-5.46 mm, -4.93 mm); 与TEE测量值的一致性界限最宽(-11.00 mm, -2.77 mm), 差值为(-6.88±2.10)mm, 95%置信区间为(-7.29 mm, -6.47 mm)。  结论  CTA、DSA、TEE测量左心耳开口直径能为选择左心耳封堵器适宜尺寸提供较好依据, 其中CTA测量值与封堵器尺寸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最佳。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其长期的临床缓解还依赖于同种异基因反应性记忆T细胞能否自我更新并分化成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的效应细胞,以对抗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记忆T细胞根据归巢受体CD62L和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与否,分为中枢性(TCM)和效应性(TEM)记忆T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MCE)及定量组织多普勒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变心肌灌注及收缩功能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20例行PCI的患者,于PCI前后经冠状动脉内注入造影剂SonoVue,应用MCE观察心肌显影效果、造影剂显影途径,定量分析心肌灌注情况;应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测量病变心肌收缩功能变化。结果 注入造影剂后心肌清晰显影,患者术前MCE造影剂充盈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病变区域一致,冠状动脉成功开通患者术后即刻MCE显示缺血节段充盈较术前显著改善;6例患者观察到少量造影剂经心肌直接漏入左室腔;定量组织多普勒提示冠状动脉成功开通的患者病变心肌运动位移、应变改善。结论 选择性MCE能满意显示心肌灌注状态,并能观察到缺血心肌局部微循环与心室腔直接相通;PCI即刻可以改善心肌局部微循环及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MCE)及心肌显色分级(MBG分级)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变心肌灌注情况,并对两种评价方法做出比较。方法24例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于PCI前后分别采用MBG分级以及冠状动脉内MCE观察梗死相关血管供应节段心肌显影效果、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评估及分析心肌灌注情况,出院前采用二维超声和组织多普勒随访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①MBG提示66.7%的患者在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后灌注改善;②冠脉内MCE显示注入造影剂即刻能够获得清晰心肌显影,患者均获得较满意左心室及心肌显影效果,MCE显示约70%节段开通冠状动脉后灌注好转,局部心肌灌注量提高;③“罪犯”血管对应心脏节段PCI术后收缩期峰值速度较术前提高,术后5天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增加;④相关性分析提示PCI术后MCE灌注量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密切相关,并能预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改善。结论PCI即刻多数心肌灌注得到改善,MBG分级及选择性MCE均能显示心肌灌注状态,而选择性MCE能量化局部心肌灌注状态,并能预测PCI术后近期随访心脏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因此选择性MCE优于MB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特点及病变形态学的性别差异.方法 连续入选北京4家三级教学医院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期间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具有临界病变(狭窄>20%且<70%)患者1 920例,分为男性组1 281例,女性组639例,入选临界病变2 215处,其中男性组1 475处,女性组740处,进行QCA分析.结果 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组年龄较大(65.47±8.60岁比60.30±10.38岁,P<0.001),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高(分别为74.34%比60.50%,P<0.01;26.45%比22.25%,P<0.05),吸烟、既往心肌梗死史及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比例低(分别为6.42%比48.95%、4.39%比12.1%及12.21%比18.58%,P<0.01),女性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比例高(40.69%比28.81%,P<0.01),而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比例低(40.54%比50.67%,P<0.01),女性组钙化病变比例高(6.36%比4.14%,P<0.05),斑块面积小(7.62±3.22 mm2比9.18±4.29 mm2,P<0.01),其余病变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性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年龄大,合并危险因素多,冠状动脉病变较男性轻,钙化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