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的智力水平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测试抽动秽语综合症(TS)患者的智力水平及韦氏儿童智力分 测验结构。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对64例患者和60例正常少儿进行智力评估。结果:TS患者的智商多在正常范围或边缘水平,词汇,知识外,其余各分测验及PIQ,VIQ,FIQ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IQ与VIQ之间的平衡性较差。结论:TS患者的智商较正常少儿平均水平为低,且智力发展不平衡者较多。  相似文献   
52.
213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精神神经症状及躯体损害。方法 对1991年9月至1996年9月住院213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主要精神症状出现率分别为:各种妄想61.30%,幻觉56.80%,伤人损物46.48%,智能障碍34.27%。主要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率分别为:四肢震颤53.52%,舌震颤19.25%,周围神经炎17.84%,共济失调15.02%,癫痫样发  相似文献   
53.
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情感表达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情感表达方式以及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146例首次发作且痊愈出院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采用坎伯威尔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进行调查,根据CHI-CV评分,将被调查对象分为高情感组和低情感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2年随访,以比较家属高情感表达组和低情感表达组的复发率。结果被试对象中高情感表达家属为50.17%、低情感表达家属为48.83%;高情感表达组和低情感表达组精神分裂症的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43.66%、14.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情感表达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必要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4.
脑囊虫病所致的神经精神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囊虫病所致的神经精神障碍马恩轩*陈景清*王显金*李庆山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由于囊虫病寄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继发炎症反应、残存的纤维化、肉芽增生及钙化,常可导致神经精神障碍。然而,国内对这方面的专题报告较少。为此,本文调查了119例脑囊虫病患...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有儿童虐待经历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个性特征、社会支持对有儿童虐待经历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问卷(CECA.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连续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34例进行测查;依据CECA.Q评定,分为虐待组(41例)和无虐待组(9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以及HAMD、EPQ、SSRS的评分。结果两组性别、首次发病年龄、家族史、病程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虐待组、无虐待组中有自杀意念、自杀行为者分别为80.49%、60.22%、34.15%、13.9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绝望感因子分高于无虐待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精神质(P)、神经质(N)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总社会支持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的抑郁症首次发病年龄小、焦虑/抑郁症状严重、自杀倾向高,具有精神质和不稳定个性、社会支持缺乏等特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家庭式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家庭式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总体幸福感量表(the 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作为评价工具,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BPRS、SDSS、GWB、SE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家庭式护理模式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幸福感、自尊、治疗依从性及康复效果,降低其社会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双相Ⅰ型与Ⅱ型障碍患者的人格特点和差异性。方法收集68例双相Ⅰ型障碍患者(双相Ⅰ型组)、52例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双相Ⅱ型组)和79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PDQ-4+)评估各组受试者的人格特点。结果双相Ⅰ型组和双相Ⅱ型组患者的偏执型、分裂样型、分裂型、边缘型、表演型、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抑郁型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双相Ⅰ型组的反社会型因子分和自恋型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双相Ⅰ型组的自恋型因子分高于双相Ⅱ型组(P0.05),双相Ⅱ型组的回避型因子分高于双相Ⅰ型组(P0.0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存在多维度的人格缺陷,且双相Ⅰ型和Ⅱ型障碍患者的人格缺陷存在差异性,双相Ⅰ型障碍患者主动性相对较高,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则具有高回避性的特点,认识这点有利于临床工作中全面评估双相障碍患者的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58.
张丽  陈景清  詹来英 《护理研究》2007,21(28):2594-2596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与妊娠期和产后抑郁症病情的关系。[方法]对199例已婚育龄女性抑郁症病人进行2年~3年随访,以先后妊娠或分娩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家庭支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为调查或评定工具,分析妊娠期和产后抑郁症的复发率、家庭支持水平与病情复发的关系。[结果]妊娠期和产后抑郁复发88例(73.33%),120例病人家庭支持分为10.85分±4.25分,高家庭支持73例(60.83%),低家庭支持47例(39.17%);高家庭支持复发47例(64.38%),低家庭支持复发41例(87.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5),家庭支持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705,P<0.01)。[结论]家庭支持与妊娠期和产后抑郁症病情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59.
氯硝安定治疗强迫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氯硝安定与氯丙咪嗪对13例强迫症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MSCPOR量表评定表明,二种药物治疗前后差值平均分无显著差异(P>0.05),疗效相仿,副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入院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1抑郁症患者和64例躁狂症患者的入院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并对影响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的自愿入院率为32.1%,非自愿入院率为53.1%,强迫入院率为14.8%。躁狂症患者分别为10.9%、51.6%和3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患者的住院次数、自知力、治疗时间及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总分进入了回归方程;躁狂症患者的自知力、Bech 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总分及自我评价项目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人院态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