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4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6 毫秒
51.
一种简易的检测人体血浆中沙丁胺醇浓度的HPLC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生种简易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沙丁胺醇血药浓度。以含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氯信液进行提取,0.1mol/L盐酸反提,内标为丁酚胺。固定相为SpherisorbC18;流动相为:0.03mol/L磷酸二氢铵(用磷酸调至PH2.6)-甲醇-乙腈(92.2:3.4:4.4),流速1.5mL/min。芝光检测器的激发波长为225nm,荧光波长为310nm。在血浆浓度0.5-50ng/mL范围  相似文献   
52.
丹参酮Ⅱ_A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的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惠嫦  和凡  温莹莹  陈孝  黄民 《中草药》2007,38(6):882-88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的代谢,以及选择性细胞色素P450(CYP)酶抑制剂对其代谢的影响。方法超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方法测定孵育液中丹参酮ⅡA原形药物的浓度。研究丹参酮ⅡA的酶促动力学,推导出药物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并计算体外酶对药物的清除率(CLint)。同时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CYP酶特异性抑制剂对丹参酮ⅡA代谢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在大鼠肝微粒体酶中的Vmax为(1.20±0.18)nmol/(min·mg);Km为(4.35±0.67)nmol/mL;CLint为(0.28±0.06)mL/(min·mg)。噻氯匹啶和酮康唑能够显著抑制丹参酮ⅡA的代谢,奎尼丁对丹参酮ⅡA的代谢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其他CYP酶抑制剂对丹参酮ⅡA的代谢无明显影响。结论CYP2C19和CYP3A1主要参与了丹参酮ⅡA的代谢,CYP2D6也起到了部分代谢作用;这些CYP酶的抑制剂可能使丹参酮ⅡA的代谢受到抑制,造成药物药效或毒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53.
两种环孢素胶囊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两种环孢素胶囊(丽珠环明胶囊与新山地明胶囊)的生物等效性。方法以随机分组自身对照、间隔1周交叉试验设计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环孢素血浓度,在1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身上比较单剂量po 300 mg丽珠环明胶囊和新山地明胶囊后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丽珠环明胶囊的药 时曲线与新山地明胶囊的药时曲线极其相似,其AUC0→24分别为:(7051.4±1084.2)和(6918.5±693.4)ng·h·mL-1;cmax分别为:(1519.88±219.84)和(1519.69±233.68)ng·mL-1;t1/2α分别为(1.28±0.38)和(1.23±0.40)h;t1/2β分别为(9.80±3.18)和(9.71±4.87)h;tmax分别为:(1.45±0.28)和(1.30±0.35)h,经统计分析,各药动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丽珠环明胶囊相对于新山地明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0±13.7)%。结论丽珠环明胶囊与新山地明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食管黏膜的观察能力及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前瞻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不同体位下胶囊内镜对食管黏膜的观察情况,并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可获得平均长为599s和1209帧食管图像以供诊断使用,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s和18帧(P〈0.01)。胶囊内镜观察结果与胃镜检查结论具有一致性。结论:胶囊内镜对食管黏膜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6.
57.
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影响程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胶囊内镜的运用对小肠疾病患者诊断和治疗方案抉择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自2002-03/2006-08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健康查体者84例,门诊或住院患者204例,比较胶囊内镜检查前后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变化情况.结果:84例无症状查体者病变检出率为53.57%(45/84),其中需药物治疗者占48.89%(22/45),需随访监测,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或医疗干预者22.22%(10/45),不需要处理者28.89%(13/45).204例患者均接受过2种以上的消化道检查,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50 mo.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变检出率较高,为76.47%:腹痛、腹泻和腹胀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68.49%,61.90%和66.67%.204例有症状患者在胶囊内镜检查后诊断及治疗完全变更36.76%(75/204),胶囊内镜检查对诊断和治疗变更的总有效影响率为77.94%(159/204).结论:胶囊内镜是小肠疾病诊断的理想工具,对小肠疾病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最后确定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小肠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得以实现的保障.  相似文献   
58.
目的:描述肝功能不全重症患者中伏立康唑血浆谷浓度(Cmin)的分布特点,并考察Cmin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重症监护病房中接受静脉用伏立康唑治疗的肝功能不全患者的Cmin数据和生理病理资料,采用Child-Pugh评分进行肝功能不全分级,伏立康唑Cmin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SPSS软件用于统计分析。结果:44例肝功能不全患者(包括肝移植患者)共92个Cmin纳入最终分析。经验治疗方案下(维持剂量:200 mg bid iv),患者的平均Cmin超出治疗窗(2-6 μg·mL-1)上限且Cmin个体差异较大[中值±四分位距,(6.17±3.20)μg·mL-1],仅43.5%的Cmin在治疗范围内。Child-Pugh C级患者的Cmin显著高于Child-Pugh AB级患者的Cmin[(7.98±3.60)vs.(5.28±3.16)μg·mL-1,P<0.001],Child-Pugh分级是Cmin的独立影响因素。此外,肝移植患者的Cmin低于非肝移植患者,且两者的Cmin差异在Child-Pugh C级中较为显著[(7.35±2.95)vs.(8.99±4.21)μg·mL-1,P=0.033]。结论:200 mg bid iv维持剂量下,伏立康唑在肝功能不全患者中的Cmin高,按Child-Pugh分级的肝功能是Cmin的主要影响因素。肝功能不全重症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时,应基于Child-Pugh分级减少给药剂量和/或延长给药间隔,同时进行严密的血药浓度监测,以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调查广东省药学会县级医院合理用药联盟成员单位的药事管理和临床药学现状,针对目前状况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对联盟的64个县级医院药学人员进行调查,对6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与本次调查的60家县级医院大部分属于中等规模的医院,药事管理和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初具规模,但认为存在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深度和广度不够、药学队伍建设缓慢、药事管理人才缺乏、信息化管理建设不到位以及PPI类药物、抗菌药物、重点监控药物不合理使用等情况,期待联盟开展专项培训与专项工作来进一步提高整体水平。结论为提高医院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性以及药品使用合理性,联盟可通过集中授课或现场指导的方式开展医院药事管理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培训和专题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60.
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自然演变的规律及其在胃癌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处理异型增生病灶提供依据和初步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6年来50岁以上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的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4354例患者共检出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239例(261个病灶),其中轻度异型增生119例(病灶131个),中度异型增生77例(病灶83个),重度异型增生43例(病灶47个)。异型增生病灶主要沿胃小弯侧分布。异型增生病灶外观各异,以局灶糜烂为最常见,133个(50.96%),其次为局部充血50个(19.16%),溃疡26个(9.96%),正常黏膜外观24个(9.20%)。进行了完整随访的195例患者,轻度异型增生病变消失率最高,达86.36%,但也有8.18%检出胃癌;重度异型增生癌检出率最高,达72.09%,但也有23.26%发生了逆转,中度异型增生的消失率和癌检出率则居于前两者之间。轻度、中度、重度异型增生中癌检出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96、3.74、17.25。结论: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均有一定的癌变能力,以重度异型增生的癌变率为最高。对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的处理上均要积极,同时也要注意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