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9篇
临床医学   227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332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100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血管结扎联合经腹切口在大肾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肾蒂血管结扎联合经腹切口行8例肾癌根治术,其中最大的肾癌直径达20.6 cm,3例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经此手术方法顺利切下所有肿瘤,无重大手术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术中出血少,手术区域显露好,降低了手术难度,可为罕见病例的手术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大肠癌合并HBsAg(+)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大肠癌合并HBs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对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HBV-DNA载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血清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V-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合并HBsAg(+)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继发性肝损害与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53.
<正>白细胞减少可由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在内的多种原因引起,有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清。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者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常见于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肝病、结核、风湿病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放化疗后以及一些药物如治疗甲亢的药物、奥美拉唑、一些抗精神疾病的药物、抗结核药等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往往影响治疗的进行。白细胞的持续不恢复使患者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去除病因的同时促进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多种蛋白表达及临床特征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nn Arbor进行临床分期,IPI指数进行危险分级,依B细胞来源分为生发中心来源及非生发中心来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BCL-2、BCL-6、C-MYC、MUM1、CD10等蛋白的表达,根据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R-CHOP组(50例)和CHOP样组(18例),最后根据性别、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以及上述临床指标,应用SPSS 22.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初诊DLBCL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IPI分级为高中-高危、LDH升高、BCL-2蛋白阳性表达、BCL-6蛋白阴性表达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影响因素; LDH升高和BCL-6蛋白阴性表达为总生存时间(OS)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LDH升高、BCL-2蛋白阳性表达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因素,而总生存时间(OS)与ESR、IPI分级、BCL-6蛋白表达有关。结论:BCL-2、BCL-6蛋白表达及部分临床特征可作为DLBCL临床疗效的预测指标,选择联合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改善DLBCL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55.
目的建立口岸吸血蠓类快速分子鉴定方法,提高鉴定效率和准确率。方法选择口岸区域采集点,采集吸血蠓类。经形态学鉴定后,单只蠓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自行设计的COI基因扩增引物进行扩增。PCR产物经电泳鉴定后,进行双向测序。序列经分析后,去除引物序列和不稳定序列,进行拼接。提交至NCBI和BOLD数据库进行比对,并建立系统进化树进行验证。结果得到12个新序列,已登录至GenBank,登录号为KF528689~KF528700。其中台湾蠛蠓的COI序列(683 bp)填补了NCBI数据库的空白。所得序列经分析后可以将多种蠛蠓、库蠓很好地区分开。结论本项目所建立的基于吸血蠓类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快速分子鉴定方法可以很好地鉴定各吸血蠓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目前检出率在不断提高,动脉瘤一旦破裂危及患者生命。研究发现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学因素与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有着直接的关系,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包括动脉瘤大小、位置、形状、有无子囊等,通过研究未破裂动脉瘤形态学因素可以有效的评估其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57.
摘 要 目的:建立五味安神丸的质量控制标准。 方法: 采用TLC法对方中酸枣仁和白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该药中栀子苷和五味子醇甲的含量。 结果: 酸枣仁和白术的薄层色谱图斑点较为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具有专属性。HPLC结果显示栀子苷与五味子醇甲分别在6.048~241.920 μg·ml-1(r=0.999 8)与4.392~175.680 μg·ml-1(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RSD=1.9%),98.8%(RSD=1.6%)。 结论: 此方法专属性强、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建立五味安神丸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咽旁间隙的解剖结构,了解该径路重要的解剖标志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内镜辅助下对新鲜尸头标本5例(共10侧)行经口径路咽旁间隙解剖。结果 茎突前间隙以咽上缩肌及翼内肌作为解剖标志,茎突咽肌、茎突舌肌是茎突前间隙的后界也是进入茎突后间隙的标志,重要的血管及后组颅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位于茎突后间隙。以茎突尖端为标志测量距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05±0.08)mm(2.94~3.14 mm)、(2.94±0.04)mm(2.44~2.56 mm)、(1.50±0.03)mm(1.46~1.56 mm);以茎突咽肌为标志进行测量,距舌下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00±0.03)mm(2.96~3.04 mm)、(5.99±0.03)mm(5.94~6.04 mm),而舌咽神经基本紧贴该肌内侧面。副神经的走行距离茎突及茎突咽肌较远,经口手术径路几乎不会碰到。结论 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可较好的暴露咽旁间隙结构,咽上缩肌、翼内肌、茎突咽肌、茎突舌肌是重要的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小鼠模型中,1α, 25-二羟维生素D3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C57BL/6 小鼠作为受体,BALB/c小鼠作为供体,建立小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模型。术后隔日对角膜移植小鼠腹腔注射1.0 μg 1α,25二羟维生素D3(维生素D3干预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大豆油。在裂隙灯活组织镜下观察角膜移植物的透明情况,评估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取角膜移植物做病理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中IL-17、RORγt和IFN-γ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分析外周血中RORγt及IL-17的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17和IFN-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1α, 25-二羟维生素D3显著地抑制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同时减少了角膜移植物的炎性渗出。应用1α, 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后,小鼠脾脏中IL-17、RORγt和IFN-γ的表达水平降低;外周血中IL-17、RORγt和IFN-γ的表达水平被下调。结论: 1α, 25-二羟维生素D3抑制小鼠同种异体角膜排斥反应的作用与IL-17及相关细胞因子RORγt细胞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
顺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顺铂长循环纳米脂质体(LDDP)的体外及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LDDP,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脂质原料、普通顺铂(CDDP)和LDDP对肺癌A549细胞株的毒性。以近交系C57BL/6N小鼠为受试动物,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2 wk后,尾静脉分别注射CDDP和LDDP,剂量均为6 mg·kg~(-1);每周3次测量肿瘤体积,直到小鼠死亡或者满60 d,观察肿瘤生长为治疗前体积5倍的时间(t_(5v))和肿瘤生长延迟(TGD)时间以及生存时间。结果脂质原料体外无细胞毒性;LDDP对A549细胞株毒性大于CDDP(P<0.01),其IC_(50)为1.72 mg·L~(-1),约为CDDP(3.25 mg·L~(-1))的1/2;LDDP能显著抑制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其TGD时间明显长于CDDP组[(12.79±3.8)d vs (3.84±1.97)d,P<0.01];同时,LDDP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1.5 d,显著长于CDDP组(25 d),P<0.01。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脂质无细胞毒性,用其制备的LDDP对肿瘤细胞的毒性高于CDDP,并可延缓Lewis肺癌荷瘤鼠的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