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临沂口岸进境原木上截获的蚊种进行DNA条形码研究确定蚊种。方法使用双翅目COI基因国际通用引物对原木携带蚊种COI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序列在NCBI网站上进行Blast,确定蚊种。结果待测蚊种COI序列与GenBank中编号为HQ398903.1的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序列相似性为99%。结论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成功地对媒介蚊类进行分类鉴定,该技术可弥补蚊虫形态缺失和形态学鉴定知识不足对蚊类鉴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以线粒体COI基因作为分子标记的蝇类分子鉴定方法。方法:设计COI基因引物对成都双流机场口岸常见4科10属14种卫生蝇类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不同地区蝇类的COI基因片段比较,分析其碱基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部分不同地理来源的种类种内碱基差异变化较大,中国四川与马来西亚棕尾别麻蝇碱基差异为3.4%,中国四川与中国广东巴浦绿蝇碱基差异为3.3%;其他种类种内碱基差异较小(<1.0%)。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种类的COI基因分子鉴定结果和形态学结果相一致。麻蝇科种类聚为一个分支,而丽蝇科、花蝇科和蝇科种类没有聚集形成单系。结论:可以将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建立一种适用于口岸的蝇类种类之间分子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福建省重要口岸辖区吸血蠓类的本底情况,为该地区内吸血蠓类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个客货流通量较大的代表性口岸,采用灯诱和挥网等方法采集蠓成虫,并制作玻片标本进行蠓种鉴定。[结果]共采获吸血蠓科2属39种,其中有11种为福建口岸辖区新纪录。将捕获的蠓类与福建省蠓类本底数进行比对,87种蠓类中有28种已有分布,占福建省本底蠓种的32.2%。[结论]本次调查初步掌握了福建省重要口岸辖区内的吸血蠓类种属分布情况,为今后口岸预防控制吸血蠓传传染病的传入提供有价值的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福建口岸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为建立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方法〕扩增并测定在福建口岸采集的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骚扰阿蚊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蚊种COI基因扩增片段长度约500bp,A+T含量为65.61%~68.73%。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蚊种COI基因同源性为98.1%~100%,三蚊种间基因同源性为84.4%~87.7%;COI部分基因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三蚊种COI分子鉴定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阿蚊属与伊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按蚊亚科位于系统进化树另一分支。〔结论〕COI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可应用于福建国境口岸三蚊种的区分,弥补形态特征信息量不足等传统分类鉴定方法的缺点,为建立外来或新发现蚊种分子鉴定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黄岛口岸送检的蜚蠊进行种类鉴定。方法 对黄岛口岸送检的7只蜚蠊依据形态特征进行形态学鉴定,确定蜚蠊种类。选取每只蜚蠊的小段后足,组织匀浆后提取线粒体基因组DNA,利用基于线粒体基因组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序列扩增和分析,与NCBI Gene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选取褐斑大蠊(Periplaneta brunnea,NC_039940.1)、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KX640825.1)和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NC_006076.1)等相关近似种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捕获的7只蜚蠊形态鉴定均属于美洲大蠊,序列与GenBank中美洲大蠊(登录号:MT011509.1、MH184241.1、KU543637.1)COI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8.91%~100.00%,判断此次捕获蜚蠊均为美洲大蠊。系统进化树显示蜚蠊样本与美洲大蠊序列形成一个单系,与近似种蜚蠊显著区分开。结论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手段,明确黄岛口岸送检的蜚蠊种类为美洲大蠊,为口岸蜚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海南省蠓类的种群组成及其分布,为海南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由吸血蠓类为媒介传播的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挥网形式捕捉蠓类。结果 2009年在海南采获蠓类共21属194种,其中含4新种及30种海南新记录。该4种蠛蠓新种分别命名为:屯昌蠛蠓、弯茎蠛蠓、奇异蠛蠓、五指山蠛蠓。结论海南4种蠛蠓新种的发现,对蠓类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安徽地区已知吸血蠓种类及区系分布情况。方法用灯诱法和挥网法采获蠓科昆虫,并进行标本的制片、分类和鉴定,同时收集安徽地区吸血蠓类相关文献。结果安徽地区吸血蠓类共20种包括2待定种,隶属于2亚科2属,分别为蠓亚科库蠓属14种及铗蠓亚科蠛蠓属6种。区系分布结果表明,安徽地区已知18种吸血蠓类,其中东洋界独有种5种,两界兼有13种,未发现典型古北界吸血蠓类。结论本研究摸清了安徽地区已知吸血蠓种类构成及区系分布情况,可为安徽地区吸血蠓类的本底及蠓媒性疾病的防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南昌市梅岭风景区蠓类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内吸血蠓类的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梅岭风景区不同生境分别采用网捕法和诱虫灯法采集蠓,并制作玻片标本进行蠓种鉴定。结果采集到蠓科昆虫5属29种,其中吸血蠓属2属13种(库蠓11种,蠛蠓2种);非吸血蠓3属16种(毛蠓5种,铗蠓8种,裸蠓3种);发现并记录南昌市23个蠓科新纪录种。结论南昌市蠓科昆虫特别是吸血蠓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有待于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湖北地区已知吸血蠓类及地理分布。方法分析已知吸血蠓类的分布及区系成分。结果已知吸血蠓类有库蠓属28种、蠛蠓属7种、细蠓属1种,共计36种。其中属东洋界种类16种,占44.4%;古北界种类11种,占30.6%;广布两界种类9种,占25.0%。结论分析研究后认为,湖北地区吸血蠓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云南河口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生态习性。方法 2017年在云南河口口岸地区牛舍、鸡舍、猪舍和鸭舍,采用诱虫灯采集吸血蠓。结果 在河口口岸地区共采获吸血蠓2属20种122622只,其中库蠓属19种,蠛蠓属1种;中国新纪录1种(卢特库蠓Culicoides luteolus Wirth et Hubert,1989)。河口口岸地区的优势种为卢特库蠓(60.37%)。牛舍、鸡舍和猪舍的优势种均为卢特库蠓,分别占62.98%、60.65%和58.56%;鸭舍的优势种为无害库蠓(43.29%)和卢特库蠓(36.43%)。4种生境中吸血蠓的吸血率分别为:鸭舍59.14%、猪舍48.11%、牛舍46.75%、鸡舍43.96%。结论 为云南河口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种群构成和蠓媒疾病研究提供参考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生态习性。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昆虫网捕采集吸血蠓。结果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采获吸血蠓11 166只,计1属29种,其中逊克县分布16种,黑河市分布25种,漠河县分布8种。优势种群为刺螯库蠓(56.2%)和新替库蠓(24.2%)。不同生境、场所的主要蠓种组成有所不同。刺螫库蠓在昼夜24 h内出现2次活动高峰,晨峰在日出后1 h(04:00),昏峰在日落前3 h(17:00)。结论此次调查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主要种群的生态习性和防治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绥芬河边境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种群组成和季节消长。方法采用诱虫灯法采集吸血蠓,收集相关文献。结果 2007-2009年在绥芬河边境口岸采获吸血蠓14923只,计1属17种,其中端斑库蠓、哈尔巴岭库蠓、新替库蠓、暗藏库蠓、西伯利亚库蠓为绥芬河口岸首次记录的蠓种。优势种为兴安库蠓(87.8%)。阔叶林缘的优势种是兴安库蠓(93.6%);牛舍的优势种是兴安库蠓(38.8%),新替库蠓(28.9%)和刺螫库蠓(27.4%)。不同月份的蠓种组成有所不同。兴安库蠓在6月上半月至9月上半月有活动,在6月上半月(11872)和8月下半月(158)出现2次高峰。结论为黑龙江省绥芬河边境口岸吸血蠓本底、生态和防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黑龙江省萝北口岸吸血蚊蠓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方法 采用诱虫灯诱和挥网法采集吸血蚊蠓,收集相关文献.结果 2009 -2010年在萝北口岸采获蚊虫3356只,计4属20种,其中按蚊属2种,伊蚊属13种,库蚊属3种,脉毛蚊属2种.采获吸血蠓1316只,计1属26种,其中似蕨库蠓Culicoides filicinus(♀)为中国新纪录,大和库蠓Culicoides japonicus为黑龙江省新纪录,萝北口岸首次记录5种.优势种群为刺扰伊蚊Aedes vexans (92.4%);刺螫库蠓Culicoides punctatus(48.0%)和新替库蠓Culicoides newsteadi( 24.2%).不同生境、场所的优势蚊、蠓种群组成有所不同.结论 为黑龙江省萝北口岸吸血蚊蠓本底和防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q 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 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 B、fnb 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 A基因序列用于MRSA标志筛选;经DNA MAN比对后,选择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1~2套引物、探针,建立单重及双重q PCR,用临床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筛选出检测性能最好的基因片段作为检测标志物,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和耐药双重q 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经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l基因(CP009361.1:1010217~1010341)、mec A基因(KF058908.1:1715~1843)两片段检测性能最优,将其作为标志物建立双重q PCR法。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均低至4 copies/反应;扩增线性范围均达2.0×102~8copies/m L。33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含94份MRSA)培养阳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335份,MRSA 94份;9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阴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17份,MRSA 4份,经PCR产物测序,与标准菌株同源性均≥90%。双重q PCR法从样品处理到报告结果≤2.0 h。结论 q PCR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望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并实现快速检测,为尽早精准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能替代传统免疫学方法用于按蚊人血指数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方法根据人核糖体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按蚊胃内人血的方法。同时,对猪血、牛血、羊血、小鼠血以及未吸血按蚊中提取的DNA进行检测,验证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并对吸饲人血后不同时间(1、6、12、18、24、27、30、33、36、40、4J4、48h)的按蚊进行检测,测试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该方法可从人血提取的DNA中扩增得到519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对其他动物血样及未吸血按蚊中所提取的DNA均未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所有吸人血24h内的中华按蚊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吸人血后27、30、33、36h的各5只中华按蚊中,分别有4、4、2、1只能扩出特异性条带,吸血40h后的中华按蚊均不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血后24-40h,PCR检测阳性按蚊数与吸血后的时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方法可准确鉴定吸血24h内的中华按蚊胃内的人血液来源,可替代传统免疫学方法用于按蚊人血指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吸血蠓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诱虫灯诱和挥网法采集吸血蠓;并收集相关文献。〔结果〕2007—2009年在黑龙江省中俄边境6个口岸采获吸血蠓21230只,经分类鉴定隶属1属19种,其中新发现了逊克库蠓新种(Culicoides xunkerensis sp.nov.),哈尔巴岭库蠓为黑龙江省新纪录。长白山亚区(3口岸)分布37种、大兴安岭亚区(3口岸)分布26种。所调查的黑龙江省6个口岸吸血蠓的分布分别为:饶河35种、黑河24种、萝北20种、绥芬河17种、逊克12种(均为该县首次记录)、漠河8种。优势种群为兴安库蠓(占66.2%)。不同口岸、生境场所、月份的蠓种组成有所不同。〔结论〕为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吸血蠓本底、生态和防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不同蚊种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分子和氨基酸鉴定方法并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设计1对扩增COI部分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州机场、江门和湛江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成蚊和实验室喂养的蚊幼虫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COI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5种蚊种的COI基因扩增片断长度均为415bp,A+T含量为68.77%-70.6%。同源性比较表明,不同蚊种间COI片断碱基变异颠换数都明显高于转化数,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1%-93.7%和92.0%-99.3%。COI核苷酸系统进化关系显示,所有蚊虫的COI分子鉴定与其形态学结果吻合,但骚扰阿蚊位于一单独的分支上,其亲缘关系与其它蚊种最远。COI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系统进化与蚊虫形态学亲缘关系一致,库蚊属、伊蚊属、阿蚊属聚类为库蚊亚科,中华按蚊与其它蚊种的亲缘关系最远。[结论]建立的COI核苷酸和氨基酸鉴别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国境口岸范围内成蚊和幼蚊的属和种的区分,后者更能区分高级分类阶元亚科和正确反映蚊虫的系统发育关系。这可以弥补蚊虫形态特征信息量的不足等传统分类系统的缺点,为广东口岸和其它国境口岸范围内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流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种类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黑龙江流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的种类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动物诱和网捕法采集吸血昆虫。结果在黑龙江流域5个市县采获吸血昆虫174842只,计3科9属84种,其中蚊科3属27种,蠓科1属22种,虻科5属35种。大兴安岭业区(2县)分布75种,其中蚊类25种,蠓类19种,虻类31种;长白山亚区(3县)分布72种,其中蚊类21种,蠓类19种,虻类32种。结论为黑龙江流域吸血蚊、蠓、虻的区系分布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逊克口岸吸血蚊蠓种类分布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诱虫灯和网捕法采集吸血蚊蠓。结果 2007-2009年在逊克口岸采获蚊蠓5171只,计2科5属22种,其中蚊科4属10种;蠓科1属12种,新发现了逊克库蠓新种(另文描述)。22种蚊蠓均为逊克口岸首次记录的种类。蚊虫的优势种群为刺扰伊蚊(82.5%)。吸血蠓的优势种群为刺螫库蠓(44.9%)和兴安库蠓(36.7%)。不同生境、场所的蚊蠓主要种群组成有所不同。结论为黑龙江省逊克口岸吸血蚊蠓本底、虫媒病和防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