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87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郭英  孙勇  邢杨波  余瑜  吴伟芳  许芬娟 《浙江医学》2014,(21):1811-1813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是治愈房颤的有效方法,多次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射频导管消融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1-2]。近年来,随着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技术的逐渐普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血栓栓塞发生率为0~5%,而无明显症状,仅常规消融后头部MRI或CT检查,发生的血栓可能更多[3]。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措施,为以后的此类患者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接收的53例左,22衰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3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经过及时的抢救及有效的护理,52例患者在1小时内病情逐渐好转,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最终抢救无效,患者死亡。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接收良好的,1名床护理有助于其病情的恢复和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用PCR方法检测疑似鼠疫现场标本,以建立准确、简便和快速的诊断技术。方法对采自疫源地的自毙鼠标本用两种方法提取DNA,进行caf1、pla基因检测和染色体标识基因检测。结果 2份样本均能检测到caf1、pla基因(与Yersinia pestis caf1、pla基因序列比对同源性达到99%以上)和4个染色体标识基因ypo 2087、ypo 2090、ypo2094、ypo 2102,试剂盒提取方式敏感性高于煮沸法。结论优化模板提取方式、提高扩增效率、质粒和染色体多基因检测,可以提高鼠疫PCR诊断技术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4.
辛燕  袁维秀  郭英  姜雨鸽  张宏 《北京医学》2013,35(8):671-674
目的 探讨小儿喉蹼患者的最佳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经纤维喉镜、颈部X线或薄层CT确诊喉蹼的24例小儿患者的麻醉管理.结果 所有患儿在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手术的目的是解决通气问题.气管切开13例,其中6例术前先局麻下行气管切开后全麻,7例全麻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未行气管切开11例,直接在全麻下行气管内插管.诱导方式:快诱导经气管切口插管6例,快诱导经口插管7例,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诱导10例,1例先采用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诱导,第1次经口喉镜明视下插管失败后,面罩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改用快诱导,换管第3次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5例一次插管成功,10例两次插管成功,3例三次插管成功,平均插管时间12 min.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诱导期缺氧,但有13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偏高.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麻醉诱导.结论 术前充分的气道评估、完善的麻醉前准备及良好的团队协作是先天性喉蹼患儿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关键.小儿喉蹼作为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推荐选用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5.
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临床特点,探讨其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从2003年10月到2005年5月的肝移植病例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为395例病人做了406次肝移植。7例颅内出血,发病率1.8%(7/395)。发生时间2周内5例,1例治愈;29天和40天各1例,均治愈,死亡率57.1%(4/7)。6例病人存在凝血功能障碍,3例高血压,3例术中出血大于15000mL。结论 颅内出血是肝移植术后近期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颅内出血原因是多因素的,应采用减少术中出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血压、抗菌素治疗和开颅手术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6.
显微手术及γ-刀治疗大脑表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大脑表浅动静脉畸形 (AVMs)显微手术与γ 刀治疗的疗效。方法 显微手术治疗 31例 ,γ 刀治疗 46例。通过血管造影、CT等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管闭塞率、再出血率、新的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率。结果  31例 ( 1 0 0 %)显微手术后血管巢均完全消失 ,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 2例 ( 6 4 %) ,无术后再出血。 46例γ 刀治疗后 ,2 6例 ( 5 6 5 %)显示血管巢消失 ,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 4例 ( 8 7%) ,术后再出血 5例 ( 1 0 8%) ,死亡 2例 ( 4 3%)。结论 治疗大脑表浅AVMs ,显微手术优于γ 刀治疗  相似文献   
107.
颈动脉狭窄与眩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眩晕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联系。方法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病例。临床表现为大脑半球供血不足症状10例,反复发作性眩晕7例,其中4例眩晕为惟一或主要临床症状,手术解除狭窄后症状消失或减轻。17例均首先行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DUS),然后行颈部血管磁共振血流成像(MRA)及头部CT或MRI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头部血管MRA,5例行DSA检查。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价颅内动脉及Willis环。结果临床表现为大脑半球供血不足症状者,狭窄同侧腔隙性脑梗死3例,同侧多发性脑梗死2例,两侧多发梗死灶3例,狭窄对侧皮层梗死1例,未见异常1例。狭窄侧后交通动脉(PCOA)未见显示5例,显示细小1例。反复发作性眩晕者,狭窄同侧腔隙性脑梗死2例,对侧皮层梗死1例,未见异常4例。狭窄侧PCOA显示2例,PCOA粗大1例;狭窄侧未显示PCOA,而大脑后动脉增粗1例。结论对以眩晕为惟一或主要症状的颈动脉重度狭窄者,应重视同时行头部血管MRA以评价Willis环及颅内动脉,并测量流速,适时解除颈动脉狭窄有利于消除或减轻此类病人的眩晕。  相似文献   
108.
郭英  韩璐  王建秀 《新疆医学》2004,34(4):67-68
由于阴道镜可直接观察宫颈上皮的改变,能协助诊断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因此阴道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早期宫颈癌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之一。本文就我院1年多来阴道镜检查1050例中经病理诊断的CIN及早期宫颈癌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静脉及鞘内联合用药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全身应用头孢吡肟加鞘内注射头孢吡肟及地塞米松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29名,拔除脑室外引流管后,头孢吡肟2g,静脉点滴,每12小时给药,疗程10 ̄15d,结合腰穿鞘内给药:头孢吡肟50mg加地塞米松1mg鞘内注射,每天一次。结果该方法临床有效例数为27例,细菌清除例数为27例,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例。结论该方法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0.
1981年Fujita率先应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治疗了12例阻塞性睡眠期呼吸暂停的病人,此后成功的报道日渐增多。但是,迄今为止,仅有3篇文章提到应用UPPP专门治疗鼾症,最长的随访时间为30个月。该作者回顾分析了1983~1987年温哥华综合医院采用UPPP治疗伴或不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习惯性打鼾者的资料,通过问卷调查获得119例,占总数的84%,其中1例资料不全不用,余118例,均随访4年以上,目的在于:①评价UPPP治疗鼾症的效果;②总结手术经验;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