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应用脉搏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监测替代Allen’s试验用于昏迷患者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脑外伤重度昏迷患者,分别行SpO2监测桡动脉穿刺前尺、桡动脉通畅情况;并且在动脉穿刺后10min及拔除桡动脉导管后10 min用SpO2监测尺、桡动脉通畅情况。结果:桡动脉穿刺术前30例患者行SpO2试验均为阴性,予以桡动脉穿刺。动脉穿刺后及拔除桡动脉导管后用SpO2试验监测也为阴性,穿刺侧肢体末梢循环良好。结论:SpO2监测可替代Allen’s试验用于检查重度昏迷患者尺、桡动脉通畅情况,以决定患者行桡动脉穿刺有创血压监测的可性性,且不需要患者配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2.
合谷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消化不良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海龙 《人民军医》2004,47(1):59-59
近年来,我们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消化不良10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3.
钢丝环形结扎联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此方法的临床应用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证明此种手术是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方法:对15例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用Pyrford描述的钢丝环扎并通过四头肌腱和髌韧带的短形或“8”字形钢丝张力带并加以改进,术后不用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评价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评分系统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 方法 应用SLIC评分系统对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54例下颈椎损伤患者的术前正侧位X线片、CT、MRI和体格检查等无标记的影像及病历资料进行分型并评判.4周后,打乱资料顺序再次分型并评判.全部资料均不带与分型和(或)评分有关的任何标记.通过计算平均百分比确定分型一致率,应用Kappa值、组内相关系数(ICC)判定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结果 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和神经功能状况评判有中、高度一致性,可信度平均分别为62.7%(Kappa=0.502,ICC=0.581)、69.7% (Kappa=0.616,ICC =0.867),可重复性平均分别为71.8%(Kappa=0.631,ICC=0.746)、79.6% (Kappa=0.735,ICC=0.871).椎间盘韧带复合体(DLC)损伤判定的一致性相对较差,可信度平均为55.8%(Kappa =0.317,ICC=0.483),可重复性平均为68.9%(Kappa=0.517,ICC=0.643).总分一致性的可信度平均为30.7%(Kappa=0.218,ICC=0.725),可重复性平均为44.5%(Kappa=0. 394,ICC=0.812).治疗选择的可信度平均为72.4%(Kappa=0.431,ICC=0.578),可重复性平均为78.8%(Kappa=0.581,ICC=0.759).结论 SLIC评分系统中损伤形态、神经功能状况及治疗选择的评判有较好的一致性.MRI对判定韧带损伤的不确定性是影响DLC损伤一致性评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前路经口寰枢关节松解减压后路固定融合术(TAAR)与后路枕骨大孔减压术(FMD)治疗颅底凹陷症的疗效.方法 对18例颅底凹陷患者采用TAAR治疗9例、FMD治疗9例.术前测量Chamberlain 线、McRae线、Wackenheim线、寰齿前间距(AID)、Klaus高度指数及延脊髓角;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应用JOA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种方式的疗效.结果 McRae线、Wackenheim线和AID值TAAR组均明显大于F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mberlain 线值、Klaus值和延脊髓角度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TAAR组优4例,良3例,好转1例,差1例;FMD组优7例,良1例,好转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固定寰枢关节脱位颅底凹陷症且齿状突高于McRae 线和Wackenheim线者行TAAR,对无寰枢关节脱位且齿状突低于McRae 线和Wackenheim线者行FMD,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截骨矫形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术治疗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性后凸(侧后凸)畸形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4~15岁,平均8.2岁;脊柱结核病程10个月~120个月,平均37.1个月。脊柱后凸畸形位于颈胸交界区2例、胸椎10例、胸腰段5例、腰椎1例。病变累及2个椎体3例、3~5个椎体9例、5个椎体以上6例。其中6例合并脊髓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2例、D级4例。均采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经椎弓根截骨16例,全椎体切除截骨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矢状面主弯后凸Cobb角、冠状面主弯侧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1~97个月,平均27.8个月。固定节段为5~17个椎体,平均9.6个;融合节段为2~8个椎体,平均4.4个。矢状面后凸由术前平均71.6°矫正至14.5°,矫正率79.7%;冠状面侧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9.4°矫正至0.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3.7 mm矫正至术后0.5 mm,平均矫正3.2 mm。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获改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内固定松动4例,胃肠功能障碍2例,胸膜破损5例,脑脊液漏3例。结论 对儿童静止期脊柱结核件后凸(侧后凸)畸形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融合范围选择和截骨矫形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后路楔形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胸腰椎结核性后凸或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结核性重度胸腰椎后凸或侧后凸畸形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7-62岁,平均29.8岁。畸形位于胸椎8例,胸腰段5例,腰椎1例;累及2椎1例,3-5椎11例,5椎以上2例。12例合并神经损害,5例为Frankel C级,7例为D级。均行后路楔形截骨、多棒顺序矫形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矢状面、冠状面胸椎后凸、腰椎前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偏移距离,记录脊柱融合固定节段和融合情况。结果均获随访15-74个月,平均31.9个月。融合固定节段为8-16个椎体,平均11-3个。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8.2^o矫正至32.1^o,矫正率70-3%。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4.4^o矫正至2.0^o。胸椎后凸由术前平均14.9^o矫正至17.9^o,平均矫正38.6^o。腰椎前凸由术前平均66.0^o矫正至36.6^o,平均矫正30-3^o。躯干矢状偏移距离由术前平均-15.4mm矫正至-0.6mm,平均矫正21.2mm。术后神经功能均获改善,平均提高1级。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胃肠功能障碍2例,术中椎板骨折2例,胸膜破损4例,二次手术4例。结论对重度胸腰椎结核性后凸或侧后凸畸形采用后路楔形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融合范围选择和截骨矫形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因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西医治疗本病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动力药,如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或莫沙必利,但治疗周期较长,并且停药后易复发。笔者运用指导老师孙恒青治疗胃病之经验方大黄香砂六君子汤辨证加减治疗 GERD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结核的短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接受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胸腰段结核患者28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前后血沉,术后节段后凸Cobb角矫正率及丢失率,术后融合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变化,并对术后并发症(脊髓神经损伤,置钉偏内、偏下,内脏及大血管损伤,螺钉与导针成角,内固定松脱)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8.9±3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99.2±80.3)mL。患者均按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3.26±1.01)分,术后1个月平均为(1.48±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内植物均保持安全、有效,无植入物松动、移位。同种异体骨28例,术后12个月均达到融合标准。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置钉偏内、偏下,内脏及大血管损伤,螺钉与导针成角,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后植入大块同种异体三面皮质骨支撑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结核畸形纠正及融合率均较好;经皮内固定微创、近期手术效果好,两种手术顺序均能获得较好手术效果,且无切口感染,体位变换时植骨脱出等并发症;严重后凸畸形患者可选择先行前路病灶清除并张力性骨块支撑。如能结合前路微创通道技术能进一步减少创伤。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开封东原康复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研究组采取PFN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情况、Harris评分、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髋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DHS内固定治疗,老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具有并发症少、髋部功能恢复良好、安全性高、出血少及骨折愈合快等优势,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