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神经发育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儿童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脑室扩大及微小躯体异常关系的调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认知缺损与神经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设计为病例对照研究。选择70例新乡医学院二附院儿童少年精神科住院的首发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用躯体异常量表(Waldrop Scale,WS)进行微小躯体异常(minor physical anomalies,MPAs)评定,用CT测量脑室(脑室值用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表示),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手册》评定认知功能。选取对照组Ⅰ(n=42)与对照组Ⅱ(n=170),比较对照组Ⅰ和研究组之间的脑室值,对照组Ⅱ和研究组之间的MPAs,并进行认知功能与WS、脑室值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①研究组哈氏值[(5.28±0.37)vs.(4.94±0.34)]、三脑室宽度[(3.83±1.14)cm vs.(3.16±0.41)cm]及WS总分[(3.77±1.29)vs.(1.70±1.47)]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脑室指数[(1.55±0.18)vs.(1.65±0.22)]及前角指数[(3.52±0.30)vs.(3.77±0.34)]低于对照组(均P0.01)。②哈氏值与领悟、木块呈负相关(r=-0.26,-0.28;P0.05),侧脑室体部指数和侧脑室宽度指数与图形排列呈正相关(r=0.33,0.32;P0.01)。③WS总分与填图、操作总分及全量表分呈负相关(r=-0.29,-0.24,-0.25;均P0.05)。④MPAs明显组(WS总分≥4)的算术[(8.29±2.72)vs.(9.63±2.31)]、木块[(5.21±2.53)vs.(7.25±2.70)]、操作总分[(31.53±7.35)vs.(35.34±8.04)]及全量表分[(74.29±10.23)vs.(79.94±12.76)]均低于MPAs不明显组(WS总分≤3)(均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损与脑室扩大和微小躯体异常有关,提示该病的认知缺损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2.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早期快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由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外周血管萎陷、扁平、弹性差,呈条索状,浅静脉不充盈、甚至看不清,给静脉穿刺带来困难.此时要迅速纠正休克,必须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且同时开通多条静脉通道,要求静脉穿刺必须准、稳、快,现将本人在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时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介绍、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儿童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儿童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口服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33例,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均持续升高,治疗1w、2w末研究组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937,3.030,P〈0.01),4w、6w末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19,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主要为恶心、呕吐、口干、便秘等。结论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儿童抑郁症均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但文拉法辛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少年强迫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儿童少年强迫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口服氟伏沙明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分别为57.5%、87.5%,研究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3,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治疗各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伏氟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儿童少年强迫障碍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优于单用伏氟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中起重要作用,但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细胞因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动态观察了儿童首发精神分裂患者在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和6月末血清IL-6水平变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氯氮平、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影响 ,并探讨IL 6与精神病理的关系。方法 对 5 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给予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 4周末、8周末、6个月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 6水平 ,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估精神症状及其变化。结果 利培酮组患者治疗后第 4、8周末、6个月末IL 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第 6个月末IL 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不同药物治疗组间IL 6水平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IL 6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显著正相关 ,治疗后 8周末血清IL 6下降值与阳性症状减分值呈显著正相关 ,治疗后 6个月末血清IL 6下降值与PANSS总分减分值呈正相关 ,抗精神药物剂量与IL 6下降值无相关关系。结论 氯氮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IL 6有相似的抑制作用 ,IL 6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患者精神病理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7.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微小躯体异常与脑室扩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微小躯体异常(MPAs)与脑室扩大的关系。方法对16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躯体异常量表(WS)评定,并将患者分为MPAs明显组(WS总分≥4分,85例)和MPAs不明显组(WS总分≤3分,83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组的精神症状;用CT测量患者的脑室(脑室值用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表示),并与4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1)患者组哈氏值[(5.37±0.53)cm]和三脑室宽度[(3.83±1.21cm)]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4.94±0.34)cm和(3.16±0.41)cm],腩室指数(1.55±0.18)和前角指数(3.52±0.31)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65±0.22和3.77±0.34),均P〈0.01。(2)MPAs明显组哈氏值[(5.50±0.54)cm]和三脑室宽度[(4.10±1.32)cm]大于MPAs不明显组[分别为(5.24±0.49)cm和(3.55±1.01)cm]和对照组,前角指数(3.47±0.30)小于MPAs不明显组(3.57±0.31)和对照组,脑室指数(1.55±0.18)小于对照组。(3)MPAs不明显组哈氏值大于对照组,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小于对照组,均P〈0.01和P〈0.05。(4)患者组WS总分与哈氏值(r=0.263)及三脑室宽度(r=0.287)存在正相关,与前角指数存在负相关(r=-0.178);患者组的WS总分与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247);患者组的阴性症状分与哈氏值(r=0.375)和三脑室宽度(r=0.161)呈正相关,与脑室指数(r=-0.159)和前角指数(r=-0.191)呈负相关(均P〈0.01和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显著的MPAs和脑室扩大,MPAs与脑室扩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1-74),分别对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治疗前及治疗6M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比较二对患生活质量影响的差异。结果 利培酮组患治疗6M后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高于治疗前。氯氮平组患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高于治疗前。氯氮平组患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离于治疗前。治疗6M后利培酮患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总维度分均显高于氯氮平组患。结论 利培酮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106例(脱落23例,83例完成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利培酮(n=43)与氯氮平(n=40)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利培酮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内活动过少(3%,7/43)、家庭职能(3%,7/43)、个人生活自理缺陷发生率(5%,3/43)和SDSS分均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χ2=4.847,4.847,4.295;t=0.718-2.684;P均<0.05);利培酮治疗的患者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SDSS分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0.12±0.39和0.33±0.66,t=1.771,P<0.05)。结论: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2例儿童抽动障碍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其中利培酮口服液组51例,氟哌啶醇组51例。疗效评定采用耶鲁抽动症状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8周。结果:利培酮口服液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58.82%、76.47%,氟哌啶醇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56.86%、72.55%,2组总有效率接近,氟哌啶醇组流涎、震颤、EKG异常多见。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和氟哌啶醇同样能有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利培酮口服液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