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洗涤后待装盒的注射器避免重新污染的体会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郁红菊,李晓东,邹卫目前,我院除门诊治疗室及血透室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外,其它科室均使用玻璃类注射器。所以,消毒供应科每天需处理回收的注射器为2500副左右。大量回收后的注射器,必须根据...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观察野生型P53对胃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胃癌细胞系MKN28和BGC823,检测P563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P53在转染细胞中表达水平提高,外源性P53的导入使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抗原(PCNA)水平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降低。转染P53基因的MKN28细胞裸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下降。结论野生型P53基因在与调节DNA复制及细胞  相似文献   
113.
创伤性结肠损伤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996~2003年期间42例结肠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41例,死亡1例。一期手术治疗31例,术后发生肠瘘及腹腔脓肿1例,腹腔感染脓肿形成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7%。治愈31例,治愈率100%。二期手术11例,首次术后发生腹腔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治愈10例,死亡1例。结论:结肠损伤一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理想可行的手术方法,但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而早期确诊和控制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分析肺部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恶性病变的数学预测模型,探讨有效检出恶性病变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指标、以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部恶性小结节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数学预测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灶位置(OR=4.218,P=0.042)、病灶类型为磨玻璃结节(GGN)(OR=24.625,P=0.000)、病灶类型为部分实性结节(PSN)(OR=6.228,P=0.052)、血管穿行征(OR=10.646,P=0.036)、分叶征(OR=18.162,P=0.027)及毛刺征(OR=8.054,P=0.018)为肺部恶性小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恶性预测值(P)=ez/(1+ez),Z=-2.761+(3.204×GGN)+(1.829×PSN)+(1.439×位置)+(2.086×毛刺征)+(2.899×分叶征)+(2.365×血管穿行征)。根据ROC曲线,选取预测概率0.64作为良恶性判断的临界值,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87.0%,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54.2%,阳性预测值87.1%,阴性预测值为86.7%。结论 肺部病灶位于上叶,CT影像特征表现为GGN、PSN、血管穿行征、毛刺征和分叶征的小结节,恶性概率较高。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预测肺部小结节恶性概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亚厘米(≤1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自2009-2015年,78例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根据术前CT表现将其分为3组,纯磨玻璃样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组、混合型GGO组和实性结节组.78例患者均行电视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术后病理提示为非小细胞肺癌(包括原位腺癌、微浸润癌以及浸润癌),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纯GGO及混合性GGO组均未见淋巴结转移,在实性结节组可见4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为纵隔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纯GGO组为100%,混合性GGO组为99%,实性结节组为90%.结论:胸部CT表现为GGO形态(包括纯GGO和混合性GGO)的早期肺癌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可行包括解剖性肺段切除及楔形切除在内的亚肺叶切除术;对于实性亚厘米结节的肺部病灶,因其存在淋巴结转移可能,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系统性清扫术仍然作为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6.
2004年7月及2004年12月,我们分别为2例终末期肺气肿患者成功实施了单肺移植,对侧肺减容术,术后均合并活动性血胸,经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7.
支气管胸膜瘘(BPF)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为胸外科尤其是肺切除手术后及外伤所致.本院自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收治6例肺切除术后后期BPF,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8.
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是指发生于肺内支气管粘膜下和动静脉周围的淋巴组织,诊断时或随后的3个月内无肺外浸润的疾病[1].该病临床上非常少见,而合并肺结核则更罕见.我院于2006年7月收治一例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合并肺结核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9.
全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6年7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治疗78例自发性气胸,其中单纯VATS71例,VAMT7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其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78例,男68例,女10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28.08岁。所有患者均为自发性气胸,右侧36例,左侧35例,气胸合并双侧肺大泡7例(其中巨大肺大泡1例)。临床表现为患侧胸闷、胸痛、呼吸急促、活动后加重。查体:气管向健侧偏移,患侧叩诊呈鼓音,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胸部x线片、胸部CT可见患侧肺压缩带、纵隔移位,部分患者可见明显的肺大泡。本组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和胸部CT检查结果确诊。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开展的47例电视纵隔镜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颈部纵隔镜手术38例,左胸纵隔镜手术8例,右胸纵隔镜手术1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100min,平均44.2min;术中出血5~200ml,平均33.5ml。肺癌术前分期12例,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4例,阳性8例,均与开胸手术后检查结果相符,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纵隔疑难疾病诊断31例,经过纵隔镜手术后30例(96.8%)明确诊断,其中恶性肿瘤16例,分别为纵隔转移性肿瘤8例、纵隔淋巴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食管鳞状细胞癌、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胸腺类癌、淋巴上皮癌各1例;良性疾病14例,分别为结节病8例、慢性淋巴结炎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2例。纵隔镜辅助纵隔或肺部病变切除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手术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以及肺癌术前分期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