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四嗪二甲酰胺(ZGDHu-1)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K562-S)和耐药细胞株K562/Adr(K562-R)的抑制作用及其对p210 BCR/Ab l融合蛋白和转录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其对K562-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克隆形成初步分析其对白血病干细胞的影响,通过Western印迹分析PARP-1、p210 BCR/Abl、c-Abl、NF-κB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ZGDHu-1对K562-S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关系,ZGDHu-1作用48h时的IC50值为0.25μg/ml。在ZGDHu-1作用7天后,K562-S及K562-R细胞克隆形成被完全抑制。ZGDHu-1作用48h后,出现PARP-1裂解,诱发细胞凋亡,下调K562-R细胞p210 BCR/Abl及c-Abl的表达,抑制K562-S及K562-R细胞质内NF-κB/p65的表达。结论 ZGDHu-1能够抑制K562-S及耐药细胞株K562/Adr(K562-R)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通过抑制p210 BCR/Abl的表达,降低NF-κB的活性,阻断NF-κB信号传导通路,尤其对于耐药型白血病细胞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比较评介流式细胞术快速药敏试验(FCST)和CLSI M27一A2常量液体培养基稀释法、ATB FUN-GUS3半固体培养基法检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符合率.方法 用FCST法和CLSI M27-A2常量液体培养基稀释法、ATB FUNGUS3同时测定46株临床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FLC)、酮康唑(KET)、伊曲康唑(ITC)、伏立康唑(VRC)等药物的药敏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CST法与M27-A2比较,FLC、KET、ITC和VTC的符合率分别为91.3%、100.0%、80.4%和93.5%; FCST法与ATBF3比较,FLC、ITC和VRC的符合率分别为91.3%、91.3%、和93.5%.结论 FCST法具有快速、重复性好、易于判断MIC值、准确性高等优点;FCST法与M27-A2、ATBF3法测定FLC、KET、ITC和VRC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有较高的符合率,在临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四嗪二甲酰胺(ZGDHu-1)体外抑制胃癌细胞株AGS和SGC7901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ZGDHu-1与AGS和SGC7901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台盼蓝染色、SRB法、5′溴-2′脱氧尿苷(Brdu)-ELISA法观察ZGDHu-1对AGS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细胞形态学、DNA凝胶电泳、DNA含量及细胞周期分析、Annexin—V/PI双标记、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经ZGDHu-1作用后AGS和SGC7901细胞bcl-2、bax、P53蛋白质和P38MAPK和Star3磷酸化表达的变化的表达改变。结果:ZGDHu-1能抑制AGS和SGC7901细胞增殖和活力,呈现作用时间和剂量的量效关系。AGS和SGC7901细胞与ZGDHu-1作用后,大部分细胞阻滞于G2-M期;出现典型的细胞形态改变,DNA片断化,亚G1峰检出并显著增加,Annexin—V+/PI-表达升高,Hoechst33258荧光染色后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性改变等均证实ZGDHu-1能诱导AGS和SGC7901细胞凋亡。AGS和SGC790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ZGDHu-1体外培养后,bcl-2蛋白有所下调,但主要是上调bax和P53蛋白,导致bax/bcl-2比值明显增高,均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强,而磷酸化Stat3表达降低。结论:ZGDHu-1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AGS和SGC7901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和P53的表达,增强P38MAPK的磷酸化和抑制STAT3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外周血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及其与CD40、CD40L之间关系变化,并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特异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识别和预测的指标。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型糖尿病病人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以及CD40、CD40L。结果: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M、CD40L/P、CD40L/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L/P、CD40L/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M、CD40L/P、CD40L/M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组。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与CD40L/P、CD40L/M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与CD40/M呈显著正相关性。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CD40L/P、CD40L/M与空腹血糖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CD62p的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CD40-CD40L可能通过诱导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单核细胞集聚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total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tPNS)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s)增殖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探讨tPNS在防治肾小球炎症和硬化中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MCs,分为5组(n=8):空白对照组、血清刺激组、3个不同浓度(100,200,400μg/mL)的tPNS干预组。分别采用MTT法、细胞毒检测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大鼠M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tPNS呈量效依赖抑制MCs增殖;降低S+G2/M期细胞比例,且对MCs均无明显细胞毒性。结果:三七总皂苷通过减少DNA合成期(S期)细胞数量,抑制大鼠MCs增殖,而非依赖于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L+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CD8+/CD28-的表达,评价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慢乙肝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表面CD40+、CD40L+表达的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CD8+/CD28-表达的百分率.结果慢乙肝组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L+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P<0.01,P<0.05,P<0.01),乙肝肝硬化组(简称肝硬化)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慢乙肝组、肝硬化组CD8+/CD2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慢乙肝组与肝硬化组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慢乙肝轻、中、重度和肝硬化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乙肝患者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和CD40L+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淋巴细胞CD40+、CD40L+表达与CD8+/CD28+表达存在正相关,而与CD8+/CD28-表达相关性不明显.结论慢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CD40+、CD40L+及淋巴细胞CD8+/CD28+表达低下,而CD8+/CD28-的表达增加.检测外周血CD40+、CD40L+及CD8+/CD28+的表达可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对临床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木瓜蛋白酶对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物(MPA)形成及其诱导的单核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单核细胞和富血小板血浆(PRP),将实验分为3组:0、20、80U/L木瓜蛋白酶组,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木瓜蛋白酶与单核细胞和血小板(PLT)共孵育后以及木瓜蛋白酶与血小板单独孵育后MPA形成、P-选择素和CD11b表达水平,木瓜蛋白酶与单核细胞孵育后的MPA形成和CD11b表达水平,计算各浓度木瓜蛋白酶对MPA和CD11b的抑制率。结果:随药物浓度增加,木瓜蛋白酶与单核和PLT共孵育后以及木瓜蛋白酶与血小板单独孵育后MPA形成、P-选择素和CD11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木瓜蛋白酶与单核细胞单独孵育后MPA形成和CD11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各处理组中,80U/L组对MPA和CD11b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20U/L组(P<0.01),木瓜蛋白酶与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共孵育组MPA和CD11b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木瓜蛋白酶可通过抑制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和单核细胞与血小板结合途径而对MPA形成及其诱导的单核细胞活化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作为其可应用于抗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状态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5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170例和体检健康者(对照组)5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活化状态。结果观察组B淋巴细胞表达的 CD3-CD19+高于对照组,T 淋巴细胞活化表达的 CD3+CD8+CD38+高于对照组,CD3+HLA- DR+, CD3+CD8+HLA- DR+以及NK细胞表达的CD16+CD56+高于对照组(均P<0.05)。T淋巴细胞表达的CD3+低于对照组(均P<0.05)。T细胞亚群表达的CD3+CD4+、CD3+CD8+比例下降,调节性T细胞CD3+CD4+CD25+比例上升,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和CD8+T细胞的活化能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9.
脐血由于来源广泛、采集方便、造血干/祖细胞丰富、增殖潜能大、抗原性低等优点,已成为极有潜力的新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之一。脐血干细胞比骨髓干细胞有更大的增殖潜力,脐血体外扩增后进行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新的设想和尝试。本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脐血单个核细胞经细胞生长因子(含GCSF、GMCSF、IL3、IL6、SCF、EPO)刺激后各淋巴细胞亚群和造血干/祖细胞及其细胞培养期间的变化,同时比较了新鲜未刺激脐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组分,对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及移植的最佳时机的选择进行探讨。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