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OKT3治疗肝移植术后激素冲击无效的急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中心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有3例肝移植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后经激素冲击治疗无效,使用OKT3后逆转,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ERCP治疗3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5例胆道狭窄患者(吻合口狭窄14例,非吻合口狭窄11例)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6例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16例胆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其中合并胆道狭窄8例)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 ERCP手术成功率为95.9%(94/9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100%(14/14),非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27.3%(3/11),胆漏的ERCP治愈率为83.3%(5/6),结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的ERCP治愈率为81.3%(13/16).结论 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ERCP治疗3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5例胆道狭窄患者(吻合口狭窄14例,非吻合口狭窄11例)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6例胆漏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16例胆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其中合并胆道狭窄8例)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 ERCP手术成功率为95.9%(94/98),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100%(14/14),非吻合口狭窄的ERCP治愈率为27.3%(3/11),胆漏的ERCP治愈率为83.3%(5/6),结道结石和胆泥形成患者的ERCP治愈率为81.3%(13/16).结论 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安全性较高、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4.
血型不合一般仅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肝移植术.笔者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近3年使用的血型不合肝移植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型不合,尤其是血型半相合的经验.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大鼠心源性死亡(DCD)供肝不同的热缺血时间与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无肝素化的大鼠DCD供体肝移植模型,按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分为0 min(WI0),10 min(WI10)、15 min(WI15)3组,每组36对大鼠.术后动态观察大鼠胆道病理改变及其并发症、肝功能指标,最后统计总体生存率.结果 供肝热缺血小于10 min时,术后胆道病理改变较轻且为可逆性改变,肝功能恢复较快;供肝热缺血时间为15 min时,术后胆道病理改变较重且为不可逆性改变,肝功能恢复延迟;3组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比8.33%比16.67%,P<0.05).WI0组和WI10组的大鼠术后4周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3%比77.78%,P>0.05),而与WI15组比较4周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比58.33%,77.78%比58.33%,P<0.05).结论 无肝素化的大鼠DCD供肝热缺血时间超过15 min时,移植术后胆道损伤明显,可导致不可逆改变.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了解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肠球菌的耐药、临床结果及危险因素,对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993年1月至2010年5月,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肠球菌患者资料.结果 695例肝移植患者中,53例(7.6%)出现革兰阳性球菌血行感染,共有革兰阳性菌58株,以肠球菌(30株)最为常见.肠球菌对糖肽类、利奈唑胺均为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利福平、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都在70%以上.针对肝移植术后肠球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再次移植(P=0.03)、胆道并发症(P=0.02)是出现肠球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肠球菌血行感染和非肠球菌血行感染后15 d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行感染后30 d、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移植术后肠球菌血行感染后的15 d死亡率显著增加,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对糖肽类、利奈唑胺敏感.再次移植、胆道并发症是出现肝移植术后肠球菌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不同冷保存时间的热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4例肝移植受者采用热缺血时间≤10 min的无心跳供者肝脏进行肝移植的疗效.根据冷保存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8 h为Ⅰ组,58例;8~12 h为Ⅱ组,62例;>12 h为Ⅲ组,34例.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分析3组肝移植术后ALT峰值、并发症、移植肝存活和受者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 3组受者术后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随访时间8~32个月,Ⅰ组受者的ALT峰值、感染发生率、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移植肝存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2±357)U/L、12%(7/58)、12%(7/58)、86%(50/58)和88%(51/58),Ⅲ组受者分别为(1274±608)U/L、29%(10/34)、26%(9/34)、68%(23/34)和71%(2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X~2=4.28,6.77,4.51,4.28,P<0.05);而Ⅱ组受者仅ALT峰值达到(953±424)U/L,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结论 热缺血时间≤10 min的供肝能够耐受12 h的冷保存损伤,超过此时限,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移植肝存活率和受者生存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6—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51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诊治方案加以分析.结果:516例中,有86例患者发生106例次急性排斥反应,急排的发生率为16.7%(86/516);其中临界型改变9例次,轻度排斥反应(BanffⅠ级)36例次,中度(Ⅱ级)48例次,重度(Ⅲ级)13例次.106例次中,36例次急性排斥反应经调整药物后得到控制,65例次经用激素冲击治疗后得到控制;5例激素冲击治疗无效的患者中,3例患者接受OKT3治疗,2例最终行再次肝移植而治愈.结论:由于新一代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已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其病理改变可以有重叠和复合存在;移植肝穿刺活检仍是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根据不同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合理的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对提高肝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9.
效果.结论 小剂量HBIG和拉米夫定联合应用预防原位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疗效确切;对于HBV再感染的患者则应分别采用提高HBIG剂量、加用阿德福韦或改用恩替卡韦等措施;对证实为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需同时应用合理的护肝药物、免疫调节和抗肝纤维化等治疗以促进移植肝组织学改善,恢复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和治疗手段.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36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8例肝移植患者中累计发生高胆红素血症396例次,其发生原因分别为术前高胆红素血症183例(46.2%,183/396),单纯供肝热、冷缺血再灌注损伤46例(11.6%,46/396),急性排斥反应36例次(9.1%,36/396),胆道并发症36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78例次(19.7%,78/396),血管并发症24例(6.1%,24/396),原发病复发23例(5.8%,23/396)和药物毒性反应6例(1.5%,6/396);均予针对病因为主的综合治疗,并辅以护肝、退黄疸等对症治疗.结论 肝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多样而复杂,临床上应首先明确其病因,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使移植患者症状缓解、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