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52.
邢柏  曾琦 《山东医药》2009,49(25):26-28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早期血浆Apelin水平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发生脓毒症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脓毒症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并进行APACHEⅡ评分,分别于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性休克后第1天检测血浆Apelin水平;另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浆Apeli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性休克组血浆Apelin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且脓毒症性休克组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和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症性休克组的APACHEⅡ评分呈逐渐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早期血浆Apeli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即出现血浆Apelin水平变化,其水平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血浆Apelin水平可作为预测脓毒症性休克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3.
尿IL-6水平监测在脓毒症并急性肾衰竭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IL-6水平监测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衰竭(ARF)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人住ICU的6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有无合并ARF将患者分成ARF组和非ARF组,入院后每天收集血、尿标本,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ELISA法测定尿IL-6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评价Scr和尿IL-6诊断ARF的临床价值。结果ARF组尿IL-6水平较非ARF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RF组尿IL-6与Sct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r=0.691,-0.783;P均〈0.01);以Scr升高≥50%基础值作为ARF的诊断标准时,ROC曲线分析显示尿IL-6对ARF的诊断准确度高(曲线下面积为0.978)。结论尿IL-6在脓毒症并发ARF的诊断时间上较Scr更早,可作为脓毒症并ARF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4.
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琦  邢柏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11-813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有效性厦安全性。方法对88例急诊重症感染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采用静脉滴入方式,每12h给药4.0g,观察其临床疗效厦安全性。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有效率为81.8%,细菌清除率为83.8%,不良反应率为5.7%。结论急诊重症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可作为急诊重症感染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寻找治疗对策。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12月心跳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维持6h以上收入病房继续治疗,年龄大于16岁患者的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59例,存活出院13例,存活率22.03%;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心律、基础疾病、低血压、复苏后综合征、APACHEⅡ评分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有着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情况、自主循环恢复间期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有着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心律、基础疾病、瞳孔情况、自主循环恢复间期、低血压、复苏后综合征、APACHEⅡ评分。  相似文献   
56.
王小智  邢柏 《海南医学》2016,(19):3097-310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能否作为一项反映心脏前负荷并预测液体反应性的指标,以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南省农垦总医院重症医学科7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纳入研究后立即给予容量复苏,容量复苏的方法为6%羟乙基淀粉300~500 mL/30 min静脉滴注,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850 mL/m2为复苏终点,其他干预措施相同。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监测患者容量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容量复苏后心排血量(CO)增加值(△CO)≥15%定义为容量反应阳性(扩容有效组),△CO<15%定义为容量反应阴性(扩容无效组)。评价两组患者容量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BNP及其变化值的差异,分析其与△CO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BN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容量复苏前,扩容有效组和无效组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指数(SVI)、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扩容有效组每搏变异度(SVV)明显高于扩容无效组[(13.05±4.75)%vs (9.71±4.38)%,P=0.034], BNP、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明显低于扩容无效组[BNP:(158.6±65.8) pg/mL vs (277.4±105.3) pg/mL,P=0.021;GEDVI:(653.4±86.3) mL/m2 vs (760.6±102.4) mL/m2,P=0.027]。容量复苏后,扩容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间HR、MAP、CVP、SVV、ITBVI、GEDVI、EVLWI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扩容有效组CO、SVI明显高于扩容无效组[CO:(6.12±1.63) L/min vs (4.89±1.35) L/min,P=0.018;SVI:(56.3±10.4) mL/m2 vs (44.6±11.3) mL/m2,P=0.022],而BNP明显低于扩容无效组[(204.7±70.3) pg/mL vs (415.2±124.7) pg/mL,P=0.005]。扩容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间△HR、△MAP、△CVP、△ITBVI、△EVLW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扩容有效组△SVI、△SVV、△CO、△GEDVI、△BNP均明显高于扩容无效组[△SVI:(19.5±5.7) mL/m2 vs (8.9±4.5) mL/m2,P=0.000;△SVV:(2.48±0.82)%vs (0.94±0.25)%,P=0.001;△CO:(2.16±0.78) L/min vs (1.28±0.54) L/min,P=0.001;△GEDV:(86.7±32.4) vs (18.4±8.1) mL/m2, P=0.000],而△BNP明显低于扩容无效组[(55.4±20.6) pg/mL vs (180.7±50.1) pg/mL,P=0.000]。容量复苏前HR、MAP、CVP、SVI、ITBVI、EVLWI与△CO无相关性;而SVV、GEDVI、BNP与△CO呈直线相关(r=0.239,P=0.028;r=-0.846,P=0.021;r=-0.678,P=0.034)。BNP预测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2,最佳临界值为318.4 pg/mL时敏感度为86.5%,特异度为75.2%;SVV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726,最佳临界值为11.5%时,敏感度为78.5%,特异度为72.8%;ITBV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759,最佳临界值为724.6 mL/m2时,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73.4%;GEDV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为0.827,最佳临界值为675.4 mL/m2时,敏感度为89.2%,特异度为76.5%;BNP、SVV、ITBVI及GEDVI预测容量反应性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结论 BNP可作为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无创、简便的指标,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7.
李洁  李芬  邢柏 《重庆医学》2021,50(13):2227-2232
目的 分析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LCR)的特点,探讨其与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谵妄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重症监护病房(IC U)收治的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161例.根据患者入住IC U 3 d内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n=99)与无谵妄组(n=62),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不同时点Lac与LCR水平.同时比较高LCR组(LCR≥10%)患者与低LCR组(LCR<10%)患者谵妄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谵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无谵妄组患者比较,谵妄组年龄较大,伴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多.谵妄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 O-FA)评分、ICU停留时间及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谵妄组,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无谵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谵妄组比较,谵妄组患者0、3、6 h的Lac水平明显升高,而3、6 h的LC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CR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低LC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0、3、6 h的Lac水平及3、6 h的LCR均是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3、6 h的LCR预测谵妄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1及0.882;当3、6 h的LCR截点为23.02% 与31.04% 时,预测谵妄发生的灵敏度分别为80.81% 与84.78%,特异度分别为78.02% 与83.78%.结论 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动脉血Lac及LCR与谵妄的发生密切相关,3、6 h的LCR对谵妄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在老年肺动脉高压患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依据机械通气方式分为观察组41例(无创机械通气)及对照组45例(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氧合功能、血液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氧合指数(OI)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内皮素(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71,P=0.033)。结论老年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氧合功能,且相对于有创机械通气具有更低的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生存链对院前猝死急诊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82例院前猝死急诊患者心肺复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2例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37例(45.12%),存活15例(18.29%);46例室颤并接受电除颤的患者,11例存活出院;36例未除颤者仅4例存活出院;总死亡率81.71%(67例/82例).结论院前猝死急诊复苏中应用生存链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血清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CIRP、血乳酸(Lac)、血清肌酐(s Cr)、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R)及降钙素原(PCT)。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CIRP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评估各指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8 d后,25例(23.4%)患者死亡(死亡组),82例(76.6%)患者存活(存活组)。死亡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IRP、血Lac、s Cr及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CIRP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337,P=0.005;r=0.249,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1.138,95%CI(1.066,1.214)]、SOFA评分[OR=1.326,95%CI(1.174,1.478)]、CIRP[OR=1.322,95%CI(1.141,1.502)]及PCT[OR=1.055,95%CI(1.003,1.108)]为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CIRP、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5[95%CI(0.823,0.969)]、0.834[95%CI(0.726,0.913)]、0.798[95%CI(0.684,0.885)]、0.685[95%CI(0.562,0.792)]。CIRP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AUC大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PCT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AUC(Z=2.134,P=0.041;Z=2.348,P=0.026;Z=3.64,P <0.001)。CIRP的最佳临界值为2.6μg/L时,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73.7%。结论血清CIRP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