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在浸润性乳腺癌及其各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89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并据此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腺腔A型、腺腔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4种分子亚型乳腺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IMP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8.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有IMP3表达.IMP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有关(P<0.01),组织学分级越高及Ki-67指数高者IMP3表达越高.IMP3在腺腔A型、腺腔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中表达率分别为5.3%、10.0%、21.4%和58.3%.Her-2过表达型的IMP3表达率高于腺腔A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细胞样型表达率高于腺腔A型、腺腔B型及Her-2过表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P3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1).[结论]IMP3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并有可能成为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22.
患者 女,29岁。发现右乳房肿块8年,近1年肿块明显增大就诊。查体:右乳内上象限触及一3.0cm×4.0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可活动。 钼靶摄片:右乳内上象限见一约3.5cm×5.0cm大小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前缘轻微不规则且见一浅分叶,周围有一透明晕围绕,其内见数颗粗大斑点状及棍棒状钙化灶(图1、2)。X线诊断:右乳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湖州市2007~2010年子宫颈疾病的发病待点,为湖州市子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州市妇幼保健院15 713例阴道镜检查的子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分析湖州市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以及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结果:15 713例患者中,慢性子宫颈炎10 439例,占66.44%;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 380例,占27.88%;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03例,占4.47%;鳞状细胞癌164例,占1.04%;腺体异型增生12例,占0.08%;腺癌12例,占0.08%。鳞状细胞癌及腺癌在≥60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47%及0.97%。在各个年龄段中,随着年龄的升高,LSIL的检出率下降,而鳞状细胞癌的检出率则上升(P<0.01)。结论:湖州市子宫颈癌的前驱病变检出率高,认真定期做好早期筛查,积极处理LSIL和HSIL,有利于湖州市子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密集方案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及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CEF14组和CEF21组,分别接受CEF14方案和CEF21方案新辅助化疗,观察其临床结果;使用TUNEL法观察各组标本化疗前后细胞凋亡指数,以分析不同密度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最终35例完成了既定方案化疗,CEF14组临床有效率为50.00%(9/18),CEF21组临床有效率为41.18%(7/17)(P>0.05).CEF14组、CEF21组化疗前凋亡指数分别为(6.36±1.05)、(7.40±3.93)(P>0.05);化疗后分别为(24.00±12.00)、(17.52±7.00)(P>0.05),两组化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方案新辅助化疗与常规方案新辅助化疗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均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25.
目的进一步探讨宫颈细胞异型患者中高危型HPV-DNA与组织学关系。方法2.54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行高危型HPV-DNA检测和阴道镜下活检。结果2.54例中组织学结果为正常或宫颈炎为185例,HPV/CINI为33例,CINⅡ/Ⅲ为18例,宫颈癌为8例,其高危型HPV-DNA感染率分别为10.8%、12.1%、88.8%、75.0%。结论高危型HPV-DNA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ⅡmRNA-binding protein 3,IMP3)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2例TNBC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estrogen receptor)、PR(progesteronereceptor)和HER-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的表达,同时随机挑选60例非TNBC(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on-TNBC)作为对照组,并分析IMP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MP3蛋白在TNBC组和non-TNB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和8.3%,IMP3在TNBC组和non-TNBC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IMP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Ki67指数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分级越高及Ki67指数高者IMP3的表达越高.结论 TNBC高表达IMP3蛋白.IMP3与肿瘤的增殖和高侵袭性相关,并有可能成为TNBC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湖州地区女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切信号放大法(Cervista Invader)检测技术,对30 958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检测14种高危型HPV,分为A5/A6型、A7型和A9型。结果患者年龄为14岁~90岁,平均年龄为38. 93岁,中位年龄为39岁。30 958例患者中4 725例感染高危型HPV,总感染率为15. 26%。以A9型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7. 87%。其次是A5/A6型、A7型,阳性率分别为2. 85%、2. 62%。(A5/A6; A7; A9)型阳性率最低,阳性率为0. 01%。高危型HPV感染以25岁和≥55岁女性为主,总阳性率为19. 39%。结论湖州地区高危型HPV感染有一定的年龄特点,以A9型为最常见。应重视A9型HPV持续性感染的防治,即使细胞学及阴道镜活检结果阴性,也须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MR)蛋白、抑癌基因(p53)及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在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简化的MMR/p53分子分型与E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至2018年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EC的患者78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EC组织MMR蛋白,包括MutL同源蛋白1(MLH1)、MutS同源蛋白2(MSH2)、MutS同源蛋白6(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4种以及p53、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EC组织中,MMR缺失率为23.07%(18/78),p53突变率为26.29%(21/78)。MMR蛋白缺失型表达率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情况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0.05)。p53突变型表达率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FIGO分期、脉管浸润情况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均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PD-L1在p53突变型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而在MMR缺失型/完整型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D-L1阳性表达率在MMR缺失型且p53突变型组、MMR缺失型且p53野生型组、MMR完整型且p53突变型组及MMR完整型且p53野生型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MMR缺失型且p53突变型组表达率最高,达100%。结论p53蛋白对EC的预后及分型的具有重要意义,MMR蛋白检测可为EC患者进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分流提供依据。PD-L1在MMR缺失型且p53突变型患者表达,提示免疫治疗可能使该分子亚型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US)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对子宫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1997年12月至1999年10月病理证实的84例85个黏膜下肌瘤与29例30个内膜息肉的术前TVUS及CDE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黏膜下肌瘤与内膜息肉在肿块大小,形态、回声性质、肿块表面内膜(以下简称肿块)与周边内膜夹角、肿块周边声晕及CDE对肿块和蒂的血流显像等方面有显著差别。结论:TVUS及CDE是黏膜下肌瘤与内膜息肉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系统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 994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样本。以阴道镜活检结果宫颈上皮内病变(CIN)1级及以上(≥CIN 1级)为金标准,分别采用人工阅片、AI阅片和AI辅助系统阅片(AI辅助阅片)3种方式对宫颈细胞学液基薄层涂片进行阅片。比较不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下不同年龄段样本3种阅片方式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3种阅片方式的阅片时长。结果 1 994例样本中,活检结果≥CIN 1级共102例,总体阳性率为5.12%,TCT结果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ASC-US)的阳性率为9.6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LSIL)的阳性率为4.91%。TCT结果≥ASC-US时,≥30岁组样本AI阅片阳性率高于18~2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8~29岁和30岁组人工阅片和AI辅助阅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CT结果≥LSIL时,18~29岁和30岁组人工阅片、AI阅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