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本文作者近年来,通过反复的力学研究及动物实验,研制成功一种钉棒加复合钩多维矫正系统,并经过60例临床实践深感其优越性,不仅可避免哈氏棒的脱钩、断棒等缺陷,并且其矫正效果远远超过各种钩棒系统及Lugue’s棒等方法。它通过有效地矫正脊柱侧凸的4种畸形(侧凸、后凸,旋转及缩短),最大限度地接近其正常解剖生理状态。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构成,并报道60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2.
桡骨远端骨折是非常常见的骨折,大多数采用非手术治疗能获得满意效果。然而许多不稳定骨折,经手法复位往往不能恢复桡骨远端骨关节的解剖,远期影响关节功能。近年来我科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此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细胞因子水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能完全可逆,并进行性发展;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与气体的炎症反应相关。由于工业的发展,环境的污染,COPD在全球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COPD的调节,并且从分子水平解释COPD的病理过程,大大推动了COPD的免疫治疗。现将COPD气道炎症与主要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的检测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6年3月-2019年8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感染免疫科住院治疗的48例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纳入SLE合并肺部感染组,另101例SLE未合并感染患者纳入SLE未合并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年龄匹配的3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T淋巴细胞、NK细胞及不同疾病活动状态下SLE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淋巴细胞、NK细胞对SLE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SLE未合并感染组和SLE合并感染组CD3+计数、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NK细胞计数分别为(1 210.36±474.25)个/μl、(485.27±110.69)个/μl、(464.27±180.61)个/μl、(1.16±0.61)、(39.82±10.64)个/μl和(642.48±498.22)个/μl、(173.58±96.42)个/μl、(265.48±110.37)个/μl、(0.92±0.60)、(26.57±4.88)个/μl,低于对照组,且SLE合并感染组以上指标低于SLE未合并感染组(P<0.05);SLE稳定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和SLE活动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D3+计数、CD4+计数、CD8+计数、CD4+/CD8+比值、NK细胞计数低于SLE稳定无肺部感染患者、SLE活动无肺部感染患者(P<0.05);T淋巴细胞、NK细胞预测SLE肺部感染时,以CD4+计数的AUC值最高,cut-off为331.69个/μl,其预测SLE肺部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为93.75%、96.04%。结论较单纯SLE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NK细胞明显偏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SLE肺部感染发挥一定预测价值,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中转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观察不同方案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并接受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的42例产妇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并接受生理盐水辅助硬膜外麻醉的38例产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及最高阻滞平面;比较两组产妇镇静评分(Ramsay评分),牵拉反应评分及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前(T0)、切皮时(T1)胎儿取出时(T2)、关腹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流动力学情况;记录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最高阻滞平面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妇Ramsay评分和牵拉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1~T3时,观察组产妇HR、MAP水平均低于T0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各时点SpO2水平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中转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更利于稳定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产妇获得的镇静效果及感觉阻滞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6.
COPD及其吸烟患者IL-8、TNF-α、hsCRP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80例COPD患者分为吸烟组(n=47)和非吸烟组(n=33),50例健康查体非吸烟者为对照组;检测COPD患者加重期、缓解期及健康查体者血IL-8、TNF-α及hsCRP水平。结果IL-8、TNF—-α、hsCRP水平在加重期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吸烟组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5)。缓解期CO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IL-8、TNF—α水平仍升高,且吸烟组仍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hsCRP水平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L-8、TNF-α、hsCRP均参与了COPD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过程,可能是反映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敏感指标;吸烟在促进IL-8、TNF—α、hsCRP的产生、加快COPD气道炎症的进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体外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及其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不同浓度丹参酮IIA(0.5、1、2、4 μg/mL)作用SGC7901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丹参酮IIA(2 μg/mL)作用SGC7901细胞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亚单位、IκB-α、磷酸化IκB-α、IKK-α/β、磷酸化IKK-α/β的水平;ELISA法检测p65亚单位的DNA结合活性。 结果:MTT结果显示,丹参酮IIA(1、2、4 μg/mL)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并呈明显的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均P<0.05);凋亡分析显示,丹参酮IIA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丹参酮IIA处理组细胞p65、IKK-β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IκB-α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但其磷酸化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KK-α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表达变化均不明显(均P>0.05);NF-κB亚单位p65的DNA结合活性明显下降。 结论:丹参酮IIA可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降低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
目的探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农村社区不同糖代谢人群饮食摄入量与构成比的特点。方法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间,对《北京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建立》项目的人群进行2 h 75 g口服葡萄糖粉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及饮食调查。排除既往类固醇药物及降糖降脂药物使用者及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者,共得到485例完整数据(糖耐量异常187例,2型糖尿病129例,正常169例)。结果糖尿病组豆乳类摄入量高于IGT组(P0.05),干豆类高于正常组和IGT组(P0.05);正常组薯类和鱼类摄入量高于IGT组(P0.05),谷类则小于IGT组(P0.05);3组受试者共同比较,各种宏量营养素的摄入量及供能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人群动植物食物的摄入量、粗粮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的饮食改变可能不是农村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