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茶氨酸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氨酸(theanine)是茶叶中含有的重要化学成分,其结构与谷氨酸相似。其诸多生物活性如镇静、安 神、抑制咖啡因所致的兴奋性等已被广泛认识。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研究,近年来发现茶氨酸尚有神经保护 作用,现就其结构、化学特性、提取、合成、动物体内代谢过程、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关于中西药一体化教育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教改旨在改革要和专业课教学和相脱节,中西药教育相分离的现行教育弊端,我们改革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界限,把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研究西药的药物化学教研室和研究中药的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在形式上实任合并,在实质上进行融合。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生药学这四门调程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一个学科群,制度了中西药一体化的综合教学大纲,实行一条龙的综合教学。中西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促进了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科学知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5-氨基水杨酸类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寻找活性强,副作用小的5-氨基水杨酸衍生物,本文设计并合成新的5-氨基水杨酸衍生物。方法 以水杨酸为起始原料,通过硝化、酰化、卤化反应,制得酰氯,与对乙酰氨基酚相偶联,合成了新的5-氨基水杨酸衍生物。结果 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元素分析确证。结论 该合成方法成功地合成了新的5-氨基水杨酸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44.
5-氨基水杨酸明胶微球的体外溶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氨基水杨酸明胶微球的缓释及靶向作用。方法用乳化一交联固化法制备含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5-氨基水杨酸明胶微球;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制作5-氨基水杨酸的标准曲线,测定微球体外溶出度。结论将5-氨基水杨酸制成明胶微球可提高药物稳定性、延缓释药,且对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45.
<正>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为菊科鬼针属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全草入药,味苦而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腹泻、疟疾、痢疾、肝炎、急性肾炎等[1]。近年药理和临床报道,鬼针草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文献[2]报道鬼针草中主要降压成分为黄酮类成分,故本实验的目的就是对鬼针草中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6.
以多氨基酸共聚法,将L-天冬氨酸、L-谷氨酸、L-酪氨酸和L-苯丙氨酸合成低舂子的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将抗溃疡性结肠炎(IBD)药物5-氨基水杨酸(5-ASA)同聚合物制成控释剂微球。控释剂药物的释放对溶液的pH值有强烈的信赖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在酸性条件下,6h内,仅有不到10%的5-ASA被释放出来。当pH7.2时,在3h内,约有94%的药物被释放出来。实验结果显示,控释剂微球对抗IBD具有  相似文献   
47.
本就我们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尝试进行报导。我们将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和《药物化学实验》教材有机地融为一体,改编为《药物合成实验》。使学生将有机化学的理论同药物化学的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同时我们将实验教学人员、仪器设备、实验室和实验经费统为一体。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缓解了教学经费不足。而且使有机化学 和药物化学的教师相得益彰,整体教学和科研水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肠必清栓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肠组织炎症及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采用2,4-二硝基氯苯免疫加醋酸局部灌肠法建立大鼠UC模型,选取造模后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A组,8只),肠必清栓低剂量组(B组,10只)、中剂量组(C组,10只)、高剂量组(D组,10只),柳氮磺吡啶药物对照组(E组,10只),另设健康对照组(F组,6只)。给药14d,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2周后处死,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指数(CI)、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HP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DAI、HPS明显增高(P<0.01),CI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各组大鼠的DAI、HPS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有不同程度的增高,C、D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D组的HPS呈剂量依赖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组与E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必清栓可显著减轻肠道炎症并促进组织修复,有效治疗实验大鼠UC。  相似文献   
49.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病因复杂,难治愈。目前,氨基水杨酸(ASA)类仍是治疗各型炎症性肠病(IBD)的主要药物[1],如5-氨基水杨酸类,但是长期应用这类药物,不良反应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近年来关于4-ASA的研究报道其可治疗UC[2,3],但是4-ASA口服却不易到达结肠,大部分在上消化道被吸收,不能达到应有的疗效。为寻找临床疗效好的4-氨基水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聚酰胺分离纯化鬼针草总黄酮的工艺。方法 比较3种聚酰胺对鬼针草总黄酮的吸附率与解吸率,并从上样药液p H值、上样浓度、最大吸附容量、洗脱溶剂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 60-80目聚酰胺对鬼针草总黄酮的吸附与解吸附较好,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为2.0 mg/ml并且p H=6的药液在60-80目的聚酰胺柱子进行吸附,聚酰胺的比吸附量达11 mg/g。实验表明用聚酰胺进行进一步精制的方法优于溶剂萃取法(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有较好的富集效果和较高的转移率。结论 60-80目聚酰胺对鬼针草总黄酮有较好的分离纯化作用,且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