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31.
32.
1603例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验诊断经验体会大连市体检中心(116013)李治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16023)王永才赵成艳陈艳君本文总结多年来开展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验诊断经验体会报告如下。资料:我们收集甲状腺肿大病人1603例,男占362%...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肺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而达到肺癌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对112例肺部病变(肿块63例、结节41例、实变8例)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采用22G穿刺针,精选最佳层面进针多部位取材,活检后行瑞-姬双染色,根据细胞学特征及结构特点及组织学检查,个别病例同时做抗酸染色.结果:穿刺成功率99.1%,在112例中,肺恶性肿瘤74例,穿刺敏感性91.1%.特异性76.9%,假阴性8.9%,良性病变27例,均经手术及随访证实.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针吸细胞病理学检验诊断具有创伤小、简单快速、安全可靠、准确率高,便于推广,为临床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4.
急性白血病 (AL)FAB形态学分类是目前诊断分型AL的基本方法[1 ] ,由于AL的异质性、白血病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复合型白血病、转化型白血病的存在[2 ] ,使单纯形态学检查的准确率偏低。免疫分型是用已知的单克隆抗体 (单抗 )来测定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免疫标志[3 5] ,进一步剖析细胞的来源及分化阶段、疗效及预后。现将 1 70例急性白血病形态学与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5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AL患者1 70例 ,其中男性 81例 ,女性 89例 ,年龄 1 7~ 78岁 ,中位年龄 50岁。初诊时按FA…  相似文献   
35.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酶法测定血脂.[结果]稳定性心绞痛(S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塞(AMI)组Hs-CRP、TC、TG、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APO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Hs-CRP与TC、TG、LDL-C、APOB呈正相关,与HDL-C、APOA呈负相关.[结论]Hs-CRP与血脂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RP)数值的变化对各型血小板减少疾病的诊断价值;外周血RP与骨髓中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MK)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噻唑橙作为RNA的荧光染料,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含有RNA的RP,并计算RP(%)及RP绝对值。[结果]正常对照组:RP(8.6±2.5)%,RP绝对值为(17.1±6.5)×10^9/L。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RP(%)高于正常组,而RP绝对值低于正常组(P〈0.01),在不同MK增生级别的ITP患者中,RP(%),RP绝对值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RP(%)及绝对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急性白血病患者R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其RP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上述疾病患者,经治疗有效者RP(%)恢复正常,而治疗无效或欠佳者,则RP(%)基本无变化。[结论]外周血RP测定,有助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治疗监控。外周血RP与骨髓中MK增生的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7.
本题通过淋巴腺结核穿刺细胞学分型诊断研究,为淋巴腺结核诊断提供简单、快速、实用、准确方法,并同时应用4种结核抗体标志物,对淋巴腺结核不同病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结核抗体酶联免疫测定法(简称EILSA)阳性率、敏感度最高,达到78%,特异性为56.3%;新一代结核抗体快速诊断法(DIGFA METHOD)(简称TB-D)阳性率、敏感度次之,为75.5%,特异性为68.8%;快速结核抗体IgG(简称TB-C)阳性率、敏感度为58.3%,而特异性为100%;快速免疫色谱法(简称ICT)阳性率、敏感度最差,仅占29.1%,但特异性较高为100%.结论 :结核抗体ESLAS法、TB-D法灵敏度较高,分别占78%,75.5%,但特异性较差,分别占56_3%,68.8%;而ICT、TB-C虽然阳性率,敏感度较低,分别占29.1%,58.3%,但诊断特异性最高,均占100%.说明依ICT、TB-C两法诊断淋巴腺结核分别有70.9%,41.7%淋巴腺结核病人误诊或漏诊.如以EILSA、TB-D法为诊断指标.其中有22%,24.5%淋巴腺结核病人误诊或漏诊,诊断有效率为55.8%;OT试验敏感度、特异性更差分别占29.1%,70%,诊断有效率最低45.6%.我们将淋巴腺结核穿刺细胞学分型诊断与OT试验、EILSA、TB-D、TB-C、ICT、PCR、X线计算机断层撮影(CT)、磁共振(MRI)等多种对比试验中,试验与临床研究资料分析证明,淋巴腺结核穿刺细胞学分型诊断敏感度可高达98.4%.准确率99.2%,诊断有效率为98.4%,明显优于其它方法,是目前诊断淋巴腺结核最理想、最可靠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8.
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早期诊断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对淋巴结核早期诊断的研究,提高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方法根据显微镜下淋巴结核不同时期的针吸细胞病理学特点及特征性结构改变,结合抗酸染色和结核抗体检测做出分型诊断。结果在1090例结核性淋巴腺炎中,男360例,占33.0%,女730例,占67.0%,年龄1-78岁,平均28.3岁。结核初期-炎性增殖期60例占5.5%;结核早期-淋巴结节期130例占11.9%;结核中期-结核性结节期有590例,占54.1%;结核晚期-干酪样脓样坏死期有280例占25.7%;结核恢复期-纤维素增殖期30例占2.8%。炎性增殖反应期非特异性形态学变化,需要结合结核抗体阳性和腺苷脱氨酶明显增高有助于诊断,结核结节期主要可有较多类上皮样细胞及郎罕氏细胞;而干酪样脓样坏死主要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碎屑、少数残碎不全类上皮样细胞,此期主要能查到抗酸菌为特点;纤维增殖期,抽出物难取,仅见少数纤维组织、纤维细胞和粘液间质为其特征,提示结核恢复、疤痕形成所致。结论应用淋巴结针吸细胞病理学分型诊断,而且为淋巴结核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与DNA倍体分析对白血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及预后、转归的意义.方法 利用改良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对MDS、对照组(急性白血病(AL)、良性血液病、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及正常对照组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札和恶性肿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与恶性肿瘤比较(p>0.05);MDS较ALL、恶性肿瘤明显降低.而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DNA异倍体率:AL及恶性肿瘤分别与良性疾病和正常人有差异(p<0.05及p<0.01);MDS较ALL明显减低(p<0.01);而与ANLL和良性肿瘤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DNA异倍体率均较微核阳性率明显减低(p<0.01),并与疾病进展、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及DNA异倍体丰,二者关系密切,可作为白血病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了开拓特异性较高新的恶性肿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国产ZPP-3800型血液锌原卟啉测定仪,对我院3000多例恶性肿瘤、良性肿瘤、血液病及其它不同疾病,及300例正常人进行血液锌原卟啉观察研究。并按不同疾病分组比较,找出相关性,最后用统计学t值检验处理,求出P值。结果恶性肿瘤ZPP值最低;其次良性肿瘤、增生性疾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其它疾病;而贫血、MDS、白血病较正常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炎症及其它疾病,虽然较正常人不同程度增高,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贫血、MDS、白血病锌原卟啉增高的主要是因继发缺铁性贫血铁代谢障碍所致,尤其对Hb、MCH正常时,早期铁缺乏期更有价值。恶性肿瘤有20%继发缺铁时锌原卟啉也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待铁代谢恢复正常时,锌原卟啉明显下降。因此,做锌原卟啉测定时,必须要同时兼做Hb测定,排除失血所致锌原卟啉相对增高。同时上述结果随着疾病进展,锌原卟啉又有监测疾病发展、预后的效果。结论本科研打破传统锌原卟啉仅限贫血、铅中毒、原发卟啉病诊断及鉴别的实用价值,对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特别重要意义,为临床开拓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