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46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胎软骨在整形外科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死胎儿的四肢及肋软骨,经低温保护剂进行超低温冷冻-80℃,保存于-196℃的液氮中。经复温处理后应用于临床38例。其中鞍鼻畸形24例,外耳缺损4例,唇裂继发畸形6例,颏成形4例。结果经3年6个月随访。除2例外耳再造术后出现变形外,其余病例均无吸收、变形、免疫排斥反应,外形较为满意。结论同种异体胎儿软骨在整形外科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治疗组(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各15例。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进行主观疗效评价及客观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皱纹、纹理、红区、毛孔、弹性、皮肤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油脂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的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因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炎性衰老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93.
以额肌为动力治疗上睑下垂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实用的以额肌为动力治疗上睑下垂的方法的改进。方法 对22例不同程度的上睑下垂患者仍利用额肌作为动力,将分离的额肌筋膜直接固定于睑板上缘进行治疗。术中经重睑成形术切口将额肌筋膜与皮下组织充分游离,在眶上缘下横行切开额肌筋膜长约1.5cm,在骨膜表面向上分离额肌筋膜,至眶上1.5cm左右,不制作额肌筋膜瓣,然后将分离的额肌筋膜直接向下牵拉与睑板上缘睑上提肌腱膜缝合固定3~4针,并调整固定至张力适度为止,术中无需分离眼轮匝肌后隧道。结果 22例伤口均I期愈合,睁眼时无抬眉、皱额表现,重睑外形佳,双眼对称,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经3~6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借用额肌作为动力,将额肌筋膜直接与睑板上缘缝合悬吊治疗上睑下垂,方法简便,疗效稳定,损伤小,并发症少。此方法可应用于额肌功能正常的各型上睑下垂患者。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DM在乒乓球拍样皮瓣组织不同时间、不同面积的表达,观察SDF-1在皮瓣组织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制作乒乓球拍样皮瓣动物模型.对皮瓣进行大体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皮瓣远端组织在术后0、3、5、7、14 d时SDF-1、CD34的表达.结果 (1)同一组狭长窄蒂皮瓣,随着时间推移,SDF-1、CD34的表达也随之增加,SDF-1在第5天达到最高值(A组124.80±4.05,B组137.85±3.03,C组166.53±2.98,D组72.80±2.63,E组62.79±2.20),CD34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A组16.76±0.62,B组17.60±0.72,C组18.48±0.55,D组12.70±0.60,E组11.51±0.70),随后逐渐下降.(2)不同组狭长窄蒂皮瓣,随着皮瓣面积的增大,SDF-1、CD34的表达也随之增加,当皮瓣面积达5 cm×5 cm时,各项指标不再增加,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 在皮瓣成活过程中SDF-1和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 (SDF-1), CD34 in the PingPong Racket flap during the survival process, 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DF-1 in flap neovascularization. Methods The PingPong Racket flap anim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morphology and survival of the flap were observed. The expression of SDF-1 and CD34 in the distal flap was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t 0, 3, 5, 7, and 14 days after operation respectively. Results (1) In the same group of flaps, with prolongation of time, the expression of SDF-1 and CD34 was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SDF-1 reached the peak at the 5th day (group A; 124. 80 ±4.05, B: 137.85±3.03, C: 166.53±2.98, D: 72. 80 ±2.63, E: 62.79±2.20), and that of CD34 reached the peak at the 7th day (group A: 16. 76 ±0.62, B: 17. 60 ±0.72, C: 18.48 ±0.55, D: 12.70 ±0. 60, E: 11. 51 ±0. 70) ; (2) In the different groups of flaps, when the flap area was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SDF-1 and CD34 was increased, and at the area of 5 cm ×5 cm, the flaps had partial necrosis. Conclusion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DF-1 and CD34 in the survival process of the flap.  相似文献   
95.
雌、孕激素受体与各类型巨乳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乳症女性与青春期巨乳以及妊娠后巨乳女性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含量差异及其与巨乳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测定10例原发性小乳症女性和6例青春期巨乳以及10例妊娠后巨乳乳腺组织中ER和PR表达。结果ER在原发性小乳症女性乳腺组织中表达与巨乳患者(青春期巨乳和妊娠后巨乳)乳腺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原发性小乳症女性乳腺组织中表达与青春期巨乳患者乳腺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R在青春期巨乳中的表达与妊娠后巨乳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巨乳的发生可能与乳腺组织中ER的表达水平相关;而妊娠后巨乳的发生可能与乳腺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都相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在面颊部复合组织缺损尤其是面颊部洞穿性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以胸锁乳突肌上端为蒂部,蒂部包含枕动脉,以乳突尖下2 cm处为肌皮瓣旋转轴点,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进行肌皮瓣设计,以该点至缺损区最远点为肌瓣的长度,肌瓣宽度以稍大于创面宽度即可,但最大宽度不宜超过7 cm,下界不超过锁骨下2 cm.沿设计线切开,切断胸锁乳突肌起点,在胸锁乳突肌下分离切取皮瓣.蒂部仅包含胸锁乳突肌而不带皮肤.肌皮瓣经蒂部与缺损之间皮下隧道转移至缺损区,逐层缝合切口.供区视缺损大小可行直接拉拢缝合或邻近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结果 应用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面颊部组织缺损12例,其中面颊部软组织肿瘤10例,颊部洞穿性缺损2例,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被修复处色泽、厚度及外形均尚满意.结论 岛状胸锁乳突肌肌皮瓣血供丰富,血管恒定,切取及转移方便,是修复面颊部较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理想肌皮瓣.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包皮环切术、微波和内服中药治疗伴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298例伴包皮过长的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Ⅰ、Ⅱ、Ⅲ组。Ⅰ组(n=101)采用包皮环切术、微波和中药治疗,Ⅱ组(n=98)采用包皮环切术、微波治疗,Ⅲ组(n=99)采用微波、中药治疗。结果:Ⅰ组治愈94例(93.06%),复发7例,复发率6.93%;Ⅱ组治愈87例(88.78%),复发11例,复发率11.22%;Ⅲ组治愈71例(71.71%),复发28例,复发率28.28%。3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包皮环切术、微波和中药治疗尖锐湿疣可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8.
窄蒂皮瓣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部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常见,其治疗方法较多,传统的修复术式治疗,术后均有许多不足之处。头面部由于特殊的美学地位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修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修残补缺,而是更注重功能的重建和美学的修复甚至改进。2006年3月--2007年11月本院采用窄蒂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23例,克服了传统修复术式的不足,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其中1例皮瓣术后苍白,另1例皮瓣术后瘀血,通过对症处理后皮瓣均成活,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
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在整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在整形外科的应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引产胎儿的四肢及胸肋软骨。以15%二甲基亚砜为低温保护剂,进行超低温冷冻(-80℃),保存于-196℃的液氮中。经复温后用于临床,38例,其中,鞍鼻畸形24例,外耳缺损修复4例,唇裂继发畸形修复6例,下颌成形4例。结果:经30个月随访观察,除2例外耳再造术出现变形外,其余均无吸收变形,排异反应,外形较为满意,结论:同种异体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