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4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91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6篇
口腔科学   56篇
临床医学   644篇
内科学   27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1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89篇
综合类   1097篇
预防医学   39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59篇
  3篇
中国医学   554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探讨自制方补肾益智方 (由蛇床子、枸杞子、女贞子、人参、制首乌等组成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 ,AD)的可能神经生物学机制 ,应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研究了该方对D -半乳糖合并鹅膏蕈氨酸损毁大脑Meynert基底核的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脑内胆碱能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结果显示 :补肾益智方灌胃组大鼠脑内广泛区域的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纤维密度较模型对照组增加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该方对AD模型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建立中风病血瘀证宏观辨证量化标准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试采用非条件和kli:k2i 配对的条件logistic 回归的分析方法, 对221 例中风病人的临床中医证候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建立急性期中风病血瘀证的证候预测模型, 并采用临床调查的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 以探讨建立中风病血瘀证宏观辨证量化标准的方法。结果: 非条件与条件logistic 回归均提示口唇紫暗或面色晦暗、舌有瘀点或舌有瘀斑、舌背脉络瘀张青紫、舌紫暗是鉴别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重要指标, 且4 项指标与急性期中风病血瘀证发生概率均呈正相关。将另外的一组与本研究无关、但研究对象的选择相似的临床数据作为检验样本代入模型得到的诊断准确率达99 .06% (105/106)。结论: 模型对急性期中风病血瘀证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条件和非条件logistic 统计模型以及k1i:k2i 的配对方法用于急性期中风病血瘀证的研究有助于宏观辨证量化标准的建立, 并且这些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非急性期中风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血瘀证或其他证候的量化研究中  相似文献   
63.
中药脑栓康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客观评价益气活血化瘀复方脑栓康( 由黄芪、水蛭、葛根等中药组成) 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脑血栓形成) 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将111 例急性缺血性中风( 脑血栓形成)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6 例接受脑栓康和基础治疗, 安慰剂组55 例接受安慰剂和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西药脱水药( 甘露醇和/ 或速尿) 、支持疗法, 不用抗凝及扩血管药。疗程为4 周。结果:①试验组和安慰剂组显著进步分别为24 .08% 、5.77 % , 进步分别为72 .22 % 、88 .46% , 无效分别为3 .70 % 、5 .77% , 总有效率分别为96 .30 % 、94.23 % 。两组总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5) ; 两组预期治疗(intention-to-treat) 的组间比较, 总疗效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5) , 提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②试验组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症状的改善比安慰剂组好( P< 0 .01) 。③未发现脑栓康的不良反应。结果表明: 脑栓康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脑血栓形成) 气虚血瘀证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64.
我院自1983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246例,其中行手术治疗20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4例次(35.6%)。现就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8例,男性121例,女性87例。年龄3~69岁,平均4...  相似文献   
65.
食物的不良反应包括食物过敏 ( FA)和食物不耐受 ( FI)。常见的致敏食物有牛奶、鸡蛋 ,其次有花生、大豆、鱼和桔子 ,常表现为皮肤、消化道和呼吸系统症状 ,其中以皮肤改变为主 ,如湿疹和风团 [1] 。笔者用中药治疗 FA湿疹、荨麻疹 ,疗效甚佳 ,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共 48例 ,男 2 5岁 ,女 2 3例 ;最小出生 1 5天 ,最大 4岁。诊断主要靠详细的病史 ,一般由家长记录一段特定的时间 (通常为 2周 )里每天所食的食物 ,包括饮品及口香糖等。记食物日记、做皮肤试验、排除性饮食试验、食物激发试验、体外测定食物特异性 Ig E抗体等[2 ] 。2 …  相似文献   
6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收集医院内所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所有相关的不良事件,对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 收集到3375例住院患者资料,发生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不良事件共有51例,因果关系判断为“可能”者有11例,判断为“很可能”者有40例。与中药注射剂有关的可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1%,92%的不良反应属于过敏反应。所监测的中药注射剂有31种,其中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退休相对于体力劳动、较高的教育程度相对于文盲来说,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较高。结论 中医内科病房住院病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但个别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7.
陈旧性肛裂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肛管疾病。表现为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及瘙痒等 ,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保守治疗等。我们通过对 5年来应用中药肛裂Ⅰ号 (自拟方 )薰洗治疗陈旧性肛裂1 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认为中药薰洗治疗陈旧性肛裂有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  相似文献   
68.
过量服用木通、仙鹤草致肾功能衰竭各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患者女,72岁,农民,2002年6月因双手指关节红肿热痛7d,在当地个体诊所就医,配给单味中药木通3剂,每剂50g,每天1剂,1剂两煎,服用第1剂后感到胃部不适,服用第2剂第1煎时即感恶心,第2煎就未曾服用。随后出现纳差伴四肢无力,此后未服用木通及其他药物,也未见双手症状改善。1周后出现小便次数和尿量减少,来院查尿常规示蛋白质+,肾功能示尿素氮9.83mmol/L、肌酐472.3μmol/L,考虑为药物性肾功能衰竭,入住我院内科治疗。入院3d后复查尿常规示蛋白质+,肾功能示尿素氮8.66mmol/L,肌酐468.2μmol/L,1周后复查尿常规示蛋白质+,肾功能示尿素氮8.23mmol/…  相似文献   
69.
RP-HPLC法测定大蓟中柳穿鱼叶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玲  龚千锋  吕武清  杨武亮  赖学文  曹君 《中草药》2004,35(11):1306-1307
大蓟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具有凉血止血、祛瘀消痈的功能。大蓟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柳穿鱼叶苷、蒙花苷、绿原酸、菊糖、β-谷甾醇等,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柳穿鱼叶苷为其中的主要止血活性成分,大蓟各地用药品种非常复杂,市面上的混用品多为飞廉、小蓟等。曾有报道用聚酰胺薄层扫描的方法测定大蓟中柳穿鱼叶苷的含量,以此控制该药材的质量,本实验首次用RP—HPLC法测定大蓟中柳穿鱼叶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70.
李宜瑞教授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师李宜瑞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30余年。潜心研究,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积累了一定经验,临床疗效显著。本人跟随老师门诊多时,对李宜瑞教授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