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89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31篇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脂异常及肥胖等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并呈流行和低龄化的趋势。目前,糖尿病对人群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上升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三位。糖尿病所引起的慢性并发症不仅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而且造成医疗费用的急剧增长。研究[1]表明,有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比无并发症患者高3~4倍。作为21世纪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仅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且引起了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慢性病报…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血糖谱的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GMS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组)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分析CGMS的平均血糖水平(MBG)、M-valueof Schlichtkrull(M-value)、血糖分布频率及低血糖事件,监测结果与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糖尿病组)及6例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胰岛素瘤组M-valu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BG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M-value及MBG均高于胰岛素瘤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②6例胰岛素瘤患者CGMS监测期间共发生36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3.6 h/d,其中21次(58.3%)发生于夜间;5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7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0.17 h/d,其中4次(57.1%)发生于夜间。③对照组99.2%的血糖波动于3.9~7.8 mmol/L;胰岛素瘤组血糖2.8~3.9mmol/L及≤2.8 mmol/L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而7.8~11.1 mmol/L及≥11.1 mmol/L的分布频率则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P<0.01)。结论CGMS可进一步分析低血糖的时间分布、类型及原因,结合M-value等血糖参数,有助于胰岛素瘤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比较罗格列酮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方法 17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35~69岁,口服罗格列酮4~8 mg/d,共24周.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测量体重、腰围、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RBP4和脂联素(APN)水平.应用超声直方图技术进行肝脏脂肪含量半定量测定,应用精氨酸刺激试验检测胰岛B细胞功能,以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罗格列酮治疗后FPG、2hPG、HbA1c和血清RBP4水平显著下降(P值均<0.01),APN水平显著上升(P<0.01);反映肝脏脂肪含量的参数肝脏左叶剑突下纵切、右叶肋间切、右叶肋下斜切及3个切面衰减系数均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值均<0.01),降幅分别为19.5%、26.7%、22.0%和22.9%.结论 罗格列酮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RBP4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34.
贺雅毅  贾伟平 《上海医学》2008,31(5):370-373
药物基因组学足在药物遗传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分子药理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结合的产物.通过研究药物代谢、转运及药物作用受体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开发新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1].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中国糖尿病人群进行线粒体tRNA亮氨酸基因中3256位点C→T(tRNA~(Leu)(UUR)nt3256C→T)基因突变筛查,以了解其在中国家族性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770个糖尿病家系的先证者(男/女为381/389)及309名非糖尿病对照者(男/女为202/107)进行RNA~(Leu)(UUR)nt3256C→T突变的筛查。结果在770个糖尿病家系的先证者组和309名非糖尿病对照组中,未发现tRNA~(Leu)nt3256C→T突变。结论tRNA~(Leu)(UUR) nt3256C→T突变可能不是中国人线粒体糖尿病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36.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utoimmune hypophysitis,AIHY)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由于其临床表现多变,明确诊断往往需依据术后病理学诊断。本文报道通过MR I随访诊断AIHY一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5岁,于2004年6月顺产一女婴。患者无产后大出血史,产后母乳喂养3月余,乳汁量多,产后3月月经来潮规则,无痛经。患者产后5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伴乏力、头痛、呕吐、非喷射性,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既往无头部外伤史,有妊娠糖尿病史,平…  相似文献   
37.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utoimmune hypophysitis,AIHY)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垂体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由于其临床表现多变,明确诊断往往需依据术后病理学诊断.本文报道通过MRI随访诊断AIHY一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白蛋白定量(24 h-UAE)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9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24 h-UAE、测量血液及肾功能指标,并行眼底摄片及肾小球滤过率检查.结果 ①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4 h-UAE分别为(10.92±6.5)、(98.56±68.93)、(990.44±676.97)mg/24h.②病程5~15年和≥15年的患者的平均24 h-UAE明显大于病程<5年的患者(P=0.003和0.001).③合并高血压者和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的24 h-UAE较不合并者明显增高(P<0.001).④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尿酸、C反应蛋白及糖尿病病程为影响24 h-UAE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可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或大量白蛋白尿;24 h-UAE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高,但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延长达到平台期.严格控制血压、血尿酸水平对于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与24 h-UAE独立相关,炎症过程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39.
在中国,大约有9.7%的成年人患有2型糖尿病[1].由高血糖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由于2型糖尿病具有持续性进展的特点,患者通常需要由最初的改变饮食生活方式和单种口服药物治疗,逐渐升级为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并最终需要注射胰岛素才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由于患者病情的不同以及糖尿病药物作用机制和副作用的不同,使医师在治疗糖尿病时往往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最近,肠促胰素(incretin)类药物的出现,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该类药物与传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相比,在保护胰岛β细胞、控制体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将对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基础和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血糖的自我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指尖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如果条件所限不能查血糖,尿糖的检测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