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分析导致多部位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分布,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院感防控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宣武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血培养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合并其他部位分离相同菌株患者菌株,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黏液丝试验检测毒力表型,PCR扩增荚膜血清型和毒力相关基因,质谱技术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共收集肺炎克雷伯菌106株(来自34位患者),菌株主要分布于ICU72%普外科10%和神经内科6%;标本来源于血液34%、痰28%、尿液16%、导管6%、伤口3%、脓3%、引流液3%、胆汁2%、分泌物2%、子宫颈2%、保护性导管刷1%和腹腔积液1%;患者年龄28~91岁,平均年龄(66±5)岁,男性占70.7%,女性占29.3%。具有高黏液表型中黏液丝试验阳性者占22%(24/106),黏液丝试验阴性占78%(83/106)。毒力血清型包括K1(15%)、K2(42%)、K5(4%)、K54(11%)、K57(9%)和未分型(19%),携带rmpA(83%)、aero(79%)、mrkA (94%)、fimH(80%)和WabG(98%)等毒力因子,同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者占47%。质谱同源性分为A型(59%)和B型(41%),A型包括A1型(40%)、A2型(19%),65%的患者为同一型别。结论该院致多部位感染的肺炎克雷伯菌分离到高毒力菌株,由同一克隆的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多部位感染菌株间的同源性较小。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患儿T0~5时MAP、HR以及SpO_2,同时对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T1时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4)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采用喉罩进行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VP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于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2组患者的胸腰疼程度进行评定,并测量Cobb角值。另外,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25%,对照组为78.04%,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胸腰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但在Cobb角测量值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组内比较上,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9.7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胸腰疼痛症状,且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104例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4例,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同时H服消瘤汤;对照组50例,单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2组生存质量、免疫功能、血清VEGF水平变化、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生存质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NK细胞活性为(24.6±8.68)%,治疗后提高至(27.8±9.27)%;对照组治疗前NK细胞活性为(23.4±9.28)%,治疗后降为(18.4±8.22)%,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CD4+/CD8+为(1.32±0.28)%,治疗后提高至(1.58±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程度、神经毒性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汤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不但能减轻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而且能改善NK细胞的活性,提高CD4+/CD8+比值,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血清中VEGF的表达,改善病人生存期质量,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6.
运用1HNMR和GPC对所合成的树枝状大分子聚L丙交酯 dendron 聚乙二醇 dendron 聚L丙交酯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在混合溶剂四氢呋喃/水中,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光散射(DLS)对胶束冷冻干燥再分散前后的形貌和大小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胶束为具有空心结构的囊泡,构成胶束壁的聚合物排列形式可能为双层结构或单层交错结构;胶束冻干后,再分散性良好,性质不变。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对老年患者因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生的可能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方法 脑卒中住院患者(GCS评分13~15)的47例,年龄60~79岁,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对致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因素进行临床研究。 结果 脑卒中4~5周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为80.9%,心理、人格水平等两组间显著差异(P<0.05);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部分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的正常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格N因子和SCL-90中的精神病性因子为其早期预测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因素(P<0.05)。 结论 老年患者脑卒中后普遍存在早期出现心理和人格变化等精神因素,应对及早给予心理辅助。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观察单纯使用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IPCS)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1例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IPCS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从术前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0.2ml/d,皮下注射。IPCS组术后立即使用IPCS治疗,每天5h,术后14d内持续使用。每个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3、7d各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测定。结果肝素组和IPCS组发生DVT分别为2例和3例;两组均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肺栓塞;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IPCS系统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DVT形成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是一种安全、简便的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   
59.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60岁,2016-07-07因间断性反复黑便2个月入院。粪便呈柏油样,量不多,伴腹胀,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伴乏力、纳差,无腹痛、腹泻,无呕血,无骨关节疼痛。既往有酒精性肝硬化病史6年,2型糖尿病病史6年。2年前曾在北京医院行腰椎固定手术,否认家族遗传史。体格检查:T36.8℃,P86次/min,BP115/61mmHg(1mmHg=0.133kPa),R19次/min,贫血貌,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胸骨无压  相似文献   
60.
恶性骨肿瘤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恶性骨肿瘤的认识,降低恶性骨肿瘤的误诊率。方法总结2001年5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5例曾被误诊的病例,5例误诊患者初诊均诊断为非肿瘤性病变,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骨肿瘤。结果例1、2为股骨远端骨肉瘤,例3为右髂骨转移性鳞癌,例4为间叶软组织肉瘤侵犯腰3,例5为胸5原始神经外胚瘤。例3住院期间死亡,其余4例均手术治疗并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1个月,例1、2现无瘤存活,例4、5分别于术后6、17个月死亡。结论误诊原因主要为缺乏经验、未认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未能很好地结合临床全面考虑所致。大多数恶性骨肿瘤通过认真仔细地分析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可以获得定性诊断。对不典型病例手术或活检前应充分估计到各种诊断的可能性,并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切忌盲目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