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3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41.
目的探讨导管周围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了36例经病理证实的导管周围乳腺炎或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对该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显示导管周围乳腺炎2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11例。两种疾病均以反复脓肿、乳房肿块及乳腺窦道或瘘管为表现。25例导管周围乳腺炎患者病变均位于乳晕2cm环内,其中14例合并乳头内陷;治疗包括,手术治愈4例(肿块型局限者)占16%,药物加手术治愈10例(肿块并乳头内陷者8例及合并窦道及乳头内陷者2例),占40%;仅用药物治疗痊愈6例(脓肿型4例和肿块并窦道2例),占24%,随访2~27个月未见复发,另有5例(肿块型1例和肿块并乳头内陷者4例)仍接受三联抗菌药物治疗。11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中9例病变位于乳晕2cm环外,未见合并乳头内陷;治疗包括,7例三联抗菌药物治疗后肿块缩小至1~2cm后手术切除病变,其中1例合并多发窦道者术后3个月复发,予三联抗菌药物治疗2个月后范围缩小,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未见异常,余6例随访6~24个月,未见复发;2例仍在行三联抗菌药物治疗,待病变缩小手术;2例皮质激素治疗停药后复发,再用激素治疗2周病变缩小,手术切除病变,未见复发。两组患者无一例行全乳房切除。结论 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表现相近,需临床与病理检查结合确诊,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病变复杂广泛者可先行三联抗菌药物治疗,待病变缩小至1~2cm、病情稳定后,手术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100例脐带绕颈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脐带绕颈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择期行剖宫产18例,胎儿窘迫1例;经阴道分娩35例,胎儿窘迫4例;试产后中转剖宫产47例,胎儿窘迫10例。脐带绕颈l周胎儿窘迫8例,脐带绕颈2周以上胎儿窘迫7例。结论:脐带绕颈对围产儿有负面影响,应严密观察产程;脐带绕颈2周以上,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43.
乌索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乌索酸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乙醇灌胃法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病理模型,分别以乌索酸按30mg/kg、60mg/kg小鼠口服给药,观察其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急性肝损伤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乌索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乌索酸对酒精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4.
中医药防治肥胖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的非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许多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家族史及环境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呈互补作用或累积效应,其中肥胖被视为重要的环境因素[1].  相似文献   
45.
组织学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组织学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1999~2001年共收治的25例组织学早期乳腺癌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乳头溢液最为多见(52%),其次是局限性腺体增厚(28%),再次是乳房肿块(24%).辅助检查以乳管内视镜的诊断符合率最高,达84.6%,高频X线摄影仅为40.0%.结论组织学早期乳腺癌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对乳头溢液和腺体增厚患者要用多重诊断方法联合才能提高组织学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异常妊娠与孕期弓形虫(TOX)、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异常妊娠结局对活产儿婴儿期发育的影响.方法发生异常妊娠的孕妇50例作为病例组,正常妊娠的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孕期血清中弓形虫、巨细胞病毒特异的IgM、IgG抗体.对异常妊娠的活产儿36例,用Gesell发育诊断法评价其婴儿期的发育情况,以正常足月儿72例为对照.结果病例组两种病原体的现时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的过去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异常妊娠儿的总发育商及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及大动作能区发育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为了提高人口素质,应加强孕期保健,对于异常妊娠的活产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其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47.
韩晶  汤后林  李健  许娟 《疾病监测》2017,32(6):472-476
目的 探讨2011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前的CD4+ 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新报告且至少接受过2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HIV感染者进行分析,描述并比较其末次与首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自然变化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24 222例HIV感染者纳入分析,月均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速率中位数为-2.00(IQR:-7.81~3.601) cell/l,其中60.9%的HIV感染者末次CD4+ 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低于首次,且随着首末次检测间隔时间的延长,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年龄较大和同性传播的HIV感染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明显。结论 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大部分仍处于疾病进展阶段,应加强对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尤其是高年龄组以及同性传播感染者的随访,定期进行CD4+ 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瘢痕者行横行腹直肌(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TRAM)肌皮瓣乳房再造的可行性和手术策略.方法 对12例有剖宫产史的乳腺癌患者实施TRAM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所有患者的TRAM肌皮瓣应用危险因素评分均为0.5分,Ⅱ类.采用腹部倒梯形手术切口,切口上缘下距脐2~3 cm,对1例腹部纵切口瘢痕较长者采用腹直肌双蒂,其余均为患乳对侧腹直肌单蒂,并携带同侧腹直肌前鞘,对腹直肌和前鞘缺损以聚丙烯网片修补.结果 全部12例皮瓣成活,无腹部并发症发生,随访3~52个月,满意率达100%.结论 带剖宫产瘢痕者行TRAM肌皮瓣乳房再造需严格选择病例,并要求制定相应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49.
目的:检测ox-LDL对破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CuSO4氧化法制备ox-LDL,硫代巴比妥法鉴定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程度,将制备的 ox-LDL 配置成不同的浓度,对破骨细胞进行干预,MTT 法测定其对破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ox-LDL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有差别ox-LDL浓度分别为100 mg/ L,150 mg/ L,200 mg/ L 时,破骨细胞抑制率为0.65±0.732,0.48±0.068,0.31±0.039,都较对照组破骨细胞的1.28±0.147低,P ﹤0.05。而 ox-LDL 浓度为25 mg/ L 及50mg/ L 时,破骨细胞抑制率为1.134±0.120,1.189±0.112,P ﹥0.05。结论成功制备了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及诱导形成破骨细胞,一定浓度的ox-LDL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  相似文献   
50.
张英姿  王莉  黄丽  许娟 《西部医学》2014,(12):1717-1718
目的 总结小儿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行介入治疗的115例恶性实体瘤患儿按入院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对照组进行肿瘤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7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4.6±0.39)天,对照组(6.5±0.64)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具有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中、术后护理,以及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