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徐嘉  蔡锐彬  熊艳  詹蔚  叶子  詹红 《新医学》2012,43(10):731-73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确诊脓毒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30例.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单位/次静脉注射,2次/日连续10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前第3、7和10日时取两组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TREM-1浓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浓度.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Ⅲ评分变化,并记录治疗后3、7、10和28 d时两组患者生存或死亡情况.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sTREM-1和CRP浓度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sTREM-1和CRP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sTREM-1和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0 d两组血清sTREM-1和CRP浓度较治疗前逐步下降(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较常规治疗对照组血清sTREM-I和CRP浓度下降更显著(P<0.05).APACHEⅢ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sTREM-1和CRP水平,减轻脓毒症炎症反应强度,减少MODS的发生,从而缓解脓毒症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2.
为提高急诊医学教学质量,培养急诊医学教学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将在职教师按照老中青相结合的方法组建教学团队,承担教学任务并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以心肺复苏教学为例评价团队教学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实践证明团队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53.
Pull和Introducer两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和比较Pull和Introducer两种胃造瘘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连续住院需胃造瘘病人分别施行Pull(5例)和Introducer(3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比较两种方法操作的时间、安全性和并发症。在术后第2~3周,在床边无内镜监视下对Introducer胃造瘘患者更换造瘘管。结果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胃造瘘均取得了成功。胃造瘘的时间Pull法平均为(17±2.3)min,Introducer法平均为(17±3.6)min。两组均无并发症。对Introducer胃造瘘患者更换胃造瘘管平均用时(5±1.3)min,患者无任何不适。结论Pull和Introducer两种胃造瘘法都是安全的。Introducer法在更换胃营养管时不需要再次内镜监视,特别适于各种原因所致食管上段或咽喉部狭窄的患者。  相似文献   
54.
癔症:它是精神疾病中最古老的病之一,表现为急起短暂的精神障碍、包括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的紊乱而没有相应的器质性基础。可用暗示法使症状消失,其病因与心理因素相关,使人感到委屈、气愤、惊恐、羞愧、窘迫、悲伤的精神刺激常常是直接原因,也可通过触景生情、联想或自我暗示而发病。目前,在青年病员中已成为较常见的疾病,它病程长短不确定,有时反复发作,或在器质性病变之后继发,因此危害严重,可导致人群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55.
序贯性气道开放对紧急心肺复苏及其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呼吸、心搏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其存活率为5%~60%,复苏成功率的提高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实施合理的心肺复苏(CPR),包括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建立循环及抢救药物的使用.气管插管作为CPR开放气道切实可行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插管困难的患者,有时需反复插管、费时颇长,无形中耽误了时间,且操作过程中有时较难与胸外心脏按压相协调.自《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中提出手法-简易球囊通气能达到同样通气效果后,我们尝试在心肺复苏开放气道过程中,规范化地对院内患者采用手法-简易球囊通气,待心跳恢复后再行气管插管术(序贯性气道开放术),并探讨序贯性气道开放是否能更合理地协调与胸外心脏按压的交互作用,以期提高CPR的成功率及对复苏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动态观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清IL-18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IL-18变化的意义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了6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及2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IL-18含量。结果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血清IL-18水平(176.15±30.42)ng/L及(120.33±22.7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64.81±14.33)ng/L,P<0.01);在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越差,血清IL-18含量越高,心功能Ⅳ级者〔(195.72±37.34)ng/L〕>心功能Ⅲ级者〔(163.32±25.45)ng/L〕>心功能Ⅱ级者〔(104.62±18.89)ng/L〕>对照组(P<0.01)。另外,患者血清IL-18含量与动脉血气中PaO2(5.19±2.73)kPa和pH值(7.28±0.29)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3和-0.58,P<0.01),而与PaCO2(8.32±2.69)kPa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老年人慢性肺心病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清IL-18含量,对评估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意义,拮抗IL-18的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溺水引起院外心脏骤停(OHCA)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以北美复苏终点联盟于2011至2015年期间纳入所有溺水引起OHC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纳入溺水OHCA患者共54例,其中男性43例(79.6%),女性11例(20.4%),年龄中位数(IQR)30.0(8.5~51.5)岁。幸存者与死亡组相比,旁观者目击比例(57.1%vs.17.0%),心脏停搏的比例(42.9%vs.78.7%),心肺复苏(CPR)持续的时间(10.5 min vs.22.8 min),低温治疗比例(28.6%vs.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溺水引起OHCA中,仅7例(13.0%)出院,其中2名成人(28.6%)和5名儿童(71.4%);发生在住宅区概率会更大(71.4%),急救医疗服务(EMS)反应时间为3.7 min;其中4例(57.1%)具有旁观者目击,4例(57.1%)院前恢复自主心律,3例(42.9%)具有旁观者CPR,CPR平均持续时间为11.9 min,2例(28.6%)进行了高级气道处理。结论溺水引起OHCA存活率与其他OHCA相当,儿童的存活率可能相对较高;预防工作和增加旁观者目击可能会改善溺水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Nogo-66受体(NgR1)在心肺复苏(CPR)后大鼠大脑组织皮层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50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40只)、假手术组(5只)及空白对照组(5只).实验组大鼠建立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并于CPR后1d、3d和7d后分批处死,分为CPR后1d组(13只)、CPR后3d组(13只)、CPR后7d组(14只).采用免疫荧光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皮层中NgR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CPR后大鼠皮层部位梨状皮层、AGm、AGl及Cg区域为NgR1高表达区.CPR后3d组大鼠NgR1较空白对照组及CPR后1d组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且CPR后3d组NgR1 mRNA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R后大鼠脑组织皮层NgR1表达呈空间及时间分布特异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高血压亚急症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改变以及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与EPC功能的关系。方法招募高血压亚急症患者13例,血压正常者20例(对照组),取外周血提取原代EPC培养后以Transwell小室和CCK-8法评估EPC的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通过检测FMD、血浆和EPC分泌的NO、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高血压亚急症组与对照组相比,EPC细胞功能(包括迁移、增殖和黏附能力)明显下降(P0.05);血浆及EPC分泌的NO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及EPC分泌NO水平均与EPC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呈明显的线性关系(P0.05);FMD与EPC迁移、黏附和增殖能力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两组血浆和EPC分泌的GM-CSF、VEGF、IL-6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血压正常者,高血压亚急症人群的EPC功能(迁移、黏附和增殖)明显下降,且NO水平和FMD均与EPC功能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例应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的合并肝硬化的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其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对于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经验性使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并且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明显.结论 在治疗老年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过程中,早期、正确使用广谱抗生素,能够提高治愈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nipenem/betamipron on severe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SHAP). Methods The clinical file of the SHAP patient with hepatocirrhosis, whose temperature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s were obtained as the index of treatment. Results It was proved that panipenem/betamipron was efficacious for severe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in patient with age over 65 years old and well tolerated with few adverse events for initial empirical therapy. Conclusions Panipenem/betamipron demonstrated good clin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efficac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H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