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类型及其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外有关硫唑嘌呤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硫唑嘌呤的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肝功能损害、感染、胃肠道反应、肺毒性等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肺毒性、肝脏毒性可致命。结论临床医药人员应重视硫唑嘌呤引起的ADR,观察患者用药表现,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对肉瘤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将接种S-180腹水瘤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齐墩果酸组三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齐墩果酸对S-180荷瘤小鼠突变型p53蛋白、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抗肿瘤作用。结论:齐墩果酸能下调S-180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内突变型p53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3.
以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现状研究为基础,分析了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的问题,提出了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并以《本草经集注》为例,设计开发了中医古籍数字化信息平台,阐述与说明了其设计总体思路、系统平台框架、开发模式、功能模块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掌握确山县布鲁氏茵病疫情动态,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进行人畜间监测。结果连续监测显示,确山县2005-2008年发病人数显著增多,人间平均发病率为4.18%,男性患病率为44.64%,女性患病率为55.36%,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分布在35~45岁之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外地患病羊只的输入、饲养、梳绒等是感染发病的直接原因和主要途径。结论病畜输入、饲养及梳羊绒是近年确山布病的主要原因和传播途径。加强检疫检测,健康教育为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5.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越来越多,且以胸闷、气短、乏力为其主要症状。基于临床实践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亚健康状态胸闷的病机关键为肝气郁结。治疗上采用疏肝理气为主要治疗方法,以达到气血调和的目的,从而防止变生它病。  相似文献   
36.
旴江医学是我国重要地方医学流派。明代旴江名医龚居中笔耕不辍,平生著作颇丰,尤以《红炉点雪》对后世影响较大。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痰火即劳瘵证治以及养生抗衰老方面,对针灸及临床各科均有心得。建国以后,国内学者发掘整理古代医学遗产中,对龚居中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也存在某些不足。本文系国内对此进行慨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将87例妊娠晚期死胎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胎儿死亡的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脐带因素、重度妊高症、胎盘因素、宫内发育迟缓(IUGR)、妊娠合并内科疾病、过期妊娠、原因不明;②流动人口与本市户口胎儿死亡率比较,X~2=12.07,P<0.01;③孕期产检次数≥5次与<5次死胎发生率比较,X~2=65.50,P<0.01;④胎动消失2~6h后入院的有67人,占死胎发生的77,0%;⑤畸形胎儿中28~36周与≥36周胎儿死亡人数比较,t=7.95,P<0.01,非畸形胎儿中28~36周与≥36周胎儿死亡人数比较,t=9.96,P<0.01。结论 死胎的发生是多项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8.
39.
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及射频消融术后的变化,探讨房颤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记录并分析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中RR长间期发生时间及次数,对因永久性房颤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治疗者,观察其转复窦性心律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情况。结果205例患者中203例(99.02%)出现≥1.5s长间期,24:00时至凌晨04:00时出现次数最多,10:00时至12:00时次之。62例接受CPVA术的永久性房颤患者均伴长RR间期,全部成功终止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术后心电图示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9.7%),未发现Ⅱ度AVB,3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置入永久起搏器。结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常见≥1.5s的RR长间期,绝大多数并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40.
目的:是通过对一起暴发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探讨流行因素及病原学。方法:按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法和实验室细菌学鉴定方法。结果:流行因素为凉拌猪肉,病原学为蜡样芽胞杆菌产生的肠毒素。结论: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食品,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产生肠毒素,可引起暴发性食物中毒,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