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例非大疱性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患者男,15岁。全身皮肤潮红、脱屑15年,继发双手畸形。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生,棘层上部可见部分细胞空泡样变性,真皮乳头层及浅层毛细血管增生,管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X线片示:双手指间关节屈曲、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和磷脂酶D2(PLD2)在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A431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针对AQP3和PLD2各设计3条siRNA,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导入A431细胞。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出其中干扰效果最佳的AQP3-siRNA和PLD2-siRNA,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AQP3和PLD2蛋白的表达水平。将A431细胞分为5组:正常培养组(不加任何处理),转染试剂组(加入转染试剂),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AQP3-siRNA组(转染AQP3-siRNA),PLD2-siRNA组(转染PLD2-siRNA)。CCK8法检测AQP3和PLD2表达下调对A431细胞增殖的影响,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双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用脂质体转染法将siRNA导入A431细胞后,AQP3和PLD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AQP3-siRNA后A431细胞增殖在24、48、72 h均受到明显抑制(t值分别为24.10、11.00、9.54,均P < 0.01);转染PLD2-siRNA后,A431细胞增殖同样在24、48、72 h均受到明显抑制(t值分别为30.47、7.02、8.73,均P < 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AQP3-siRNA后,A431细胞凋亡在48 h和72 h均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11.36、20.91,均P < 0.01);转染PLD2-siRNA后,A431细胞凋亡在72 h明显增加(t值为4.86,P < 0.05)。 结论 siRNA下调AQP3或PLD2表达可抑制A431细胞增殖,诱导A43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14.
白芍总苷联合消银颗粒治疗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多为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化妆品引起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随着外用激素的大量使用,此病发病率大大增加。笔者在2008年6月~2009年10月,应用白芍总苷联合消银颗粒治疗4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军麟  袁丞达 《海南医学》2014,(17):2615-2617
目的:探讨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泛发性和/或中、重度湿疹的疗效。方法97例泛发性和/或中、重度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泼尼松组(32例)、雷公藤多甙组(32例)以及联合治疗组(33例),分别予泼尼松+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以及泼尼松+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两周。结果治疗一周后,三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泼尼松组和雷公藤多甙组(P〈0.01)。治疗两周后,三组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均高于泼尼松组和雷公藤多甙组(P〈0.05)。结论小剂量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甙、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泛发性和/或中、重度湿疹疗效肯定、副作用少、便于管理,可在社区和门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蛇伤散联合温针灸对蝮蛇咬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消退的疗效,及对横纹肌损害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蝮蛇咬伤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外治(中药蛇伤散外涂、温针灸)。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伤侧与健侧肢体的周径差、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横纹肌损害相关因子(hs-CRP、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1、2天,两组伤肢与健肢的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4、5天,观察组伤肢与健肢的周径差明显低于对照组,伤肢肿胀消退时间及疗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横纹肌损害相关因子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蛇伤散联合温针负可促进蝮蛇咬伤后软组织肿胀的消退,加快横纹肌损害相关因子水平恢复,促进伤肢功能恢复,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毒蛇咬伤后尿潴留的原因。方法:对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毒蛇咬伤尿潴留的病人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进行分类并分析尿潴留的原因。结果:通过对27例尿潴留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分析,可分为出口梗阻伴逼尿肌收缩乏力型14例(51.9%),逼尿肌收缩乏力型6例(22.2%),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型9例(18.5%),单纯性膀胱出口梗阻2例(7.4%)。受测患者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最大尿道压(Puramax)、最大尿流率(Qmax)与正常参考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毒蛇咬伤后,蛇毒可能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并对膀胱逼尿肌产生影响,引起膀胱顺应性下降,导致高危人群(膀胱出口梗阻、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尿潴留发病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沈安强  王小勇  袁丞达 《新中医》2020,52(21):78-80
目的:观察四红祛斑汤联合氢醌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 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 例。对照组应用氢醌霜涂抹治疗,观察组给予四红祛斑汤内服联合氢醌霜涂抹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皮肤状态(皮肤含水量与弹性)、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水平变化,统计2 组总体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24%,对照组为68.29%,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皮肤含水量、皮肤弹性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 组患者NO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SOD 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3.64%,对照组为20.0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红祛斑汤联合氢醌霜治疗黄褐斑,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状态,减缓患者皮肤衰老,更好的保证皮肤光泽,且安全性更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本院自制口服中药协定方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西替利嗪组、协定方组和联合用药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后2周和4周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分和观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2和IL-6的表达水平,用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组胺的水平。结果治疗2周和4周后,西替利嗪组和协定方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和4周后,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高于西替利嗪组和协定方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细胞因子IL-2和IL-6水平均明显增高。与患者组比较,治疗后西替利嗪组、协定方组、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因子IL-2和IL-6均明显降低。与西替利嗪组和协定方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因子IL-2和IL-6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的血清组胺水平明显增高。与患者组比较,治疗后西替利嗪组、协定方组、联合用药组的血清组胺水平均明显降低。与西替利嗪组和协定方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的血清组胺水平降低。结论本院自制口服中药协定方能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联合使用本院自制中药协定方加西替利嗪比单用疗效更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组胺、IL-2和IL-6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