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岳岩  魏锐利  蔡季平  李由 《眼科研究》2009,27(5):412-415
目的研究眼眶肿瘤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在眼眶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83例眼眶恶性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165例眼眶良性肿瘤组织和6例正常眼眶组织利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利用RT-PCR法对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hTERTmRNA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54例(337份)标本中,眼眶恶性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良性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95.2%(79/83)、97.6%(81/83);3.6%(3/83)、4.8%(4/83);3%(5/165)、3.63%(6/165);6份正常眼眶组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的表达。眼眶恶性肿瘤组织与其他眼眶组织相比,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hTERTmRNA表达趋势呈一致性。结论眼眶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对眼眶肿瘤早期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药物在眼部的传输对治疗有重要的影响.眼部存在多种生理屏障阻挡药物在眼内的转运.近年来,随着材料学和制药技术的飞速发展,眼部用药方式也有了新的进展.大量的药效学研究证明:采用纳米粒(nanoparticles,NP)作为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的载体,能有效保护药物在短期内不会失活,并能实现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反应.缓释、控释药物的研发有助于选择更为方便、有效的给药途径,尤其对眼后段用药意义重大.此文阐述眼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必要因素及纳米粒在未来眼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3.
眼附属器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眼眶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在结膜、泪腺、眼眶和眼睑等多个部位.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眼附属器淋巴瘤(OAL)类型.近年来,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OAML)发病率有不断增长趋势.国内外学者在OAML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它的发生机制有了新的认识,近来对鹦鹉热农原体(Cps)感染和OAML发病机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创新性治疗-抗菌治疗应运而生.目前,OAML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单一的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后联合放疗、化疗、根除鹦鹉热衣原体的抗生素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每种方法均有其相应的副反应,最佳治疗方法仍然与多种临床生物参数有关.此文主要从病理特征、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等多方面对OAML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4.
眼球内脉络膜转移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描述眼球内脉络膜转移癌的CT、MBI及B超表现,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16只眼)经手术病理(11只眼)和临床(5只眼)证实的脉络膜转移癌病例,其中5只眼行CT扫描,9只眼行MRI检查,15只眼行B超检查,6只眼做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 4只眼CT增强扫描示弥漫性、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扁平增生病变,3只眼增强后强化明显,1只眼呈脉络膜黑色素瘤表现,8只眼MRI T<,1>WI呈中高信号,T<,2>WI呈中低信号,1只眼T<,1>WI呈与玻璃体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其中4只眼行增强T<,1>WI瘤体显著强化.B超检查13只眼呈实质不均质肿块占位,其中3只眼有挖空,2只眼呈实质较均质占位;9只眼显示高回声,5只眼中等回声,1只眼回声偏低.6只眼FFA均显示早期低荧光,静脉期点簇状高荧光,晚期呈细点状高荧光.结论 CT和MRI对脉络膜转移癌等眼球内病变均可作出定位的影像学诊断.MRI对脉络膜转移癌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B超(+FFA)对脉络膜转移癌可得到较为准确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5.
经结膜入路开眶摘除肿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眶手术的入路很多,经结膜入路开眶是其中重要一种[1],我们对近年来经此入路手术病例进行总结,探讨其手术优缺点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6.
患者男,38岁,因左眼红痛、视物模糊10天于1992年4月6日来我院就诊,查:左眼视力0.6,睫状充血(++),角膜透明,kp(+++),Tyn(+),瞳孔2mm,对光反应迟钝,睫状体区压痛(+)。诊断为“左眼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于当日行左眼球结膜下注射氢化泼尼松0.3ml加地塞米松2.5mg,注药后3天,急性虹睫炎症状控制,但发现注射区球结膜轻度坏死,结膜未裂开,可见药物沉积于结膜下,巩膜角膜等未见病变。当时未予清除药物,予抗生素服液、眼膏治疗一周后,发现球结膜坏死区略有扩大,遂予清除结膜下氢化泼尼松及坏死组织,伤口随即愈合,随访4月,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浅前房性白内障激光乳化手术的特点、并发症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德国AESCULAP MEDITEC(蛇牌)公司第三代激光白内障晶状体乳化仪PHACOLASE,随机将23例浅前房性(前房轴性深度≤2.35mm)白内障分成两组,分别行激光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与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相比,浅前房性白内障的激光乳化手术术中切口小且不产热,虽然空间狭小但前房稳定,涌动控制佳,后囊膜破裂的可能性降低。术后反应轻,术后角膜有明显水肿者,4d内可基本消退;前房出血、一过性高眼压发生少,x2值4.23,P<0.05。结论对于浅前房性白内障,铒:YAG激光乳化术具有角巩膜切口更小,能有效乳化各级晶状体核,对眼内组织损伤更轻,学习周期曲线较短等优点,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8.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显性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大家系进行基因定位。方法:收集ADRP家系,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眼科检查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采集外周血3-5ml并抽提DNA;采用多个已知遗传标记与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进行连锁分析。结果:两点连锁结果显示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标记1D3S1292连锁,在θ=0.1时得到最大LOD分数2.73。结论:由于D3S1292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21区(3q21),从而将该家系致病基因位点大致定位于3q21附近。  相似文献   
99.
PVR是视网膜复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寻找防止PVR发生的途径和方法,近年来眼科医师和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就药物在抑制PVR膜主要细胞成分:RPE细胞、胶质细胞等细胞增殖的体外基础研究以及防止PVR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动物实验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和抗代谢类药物(如5-FU)等能有效地抑制RPE细胞的增殖及防止PVR的发生;玻璃体内植入药物缓释胶囊可能是临床防治PVR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0.
白内障术后出现心搏骤停一例报告蔡季平,韩志明1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因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于1992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平素体健。入院前体检发现“房颤”,但从无胸闷、气急和心悸等症状,也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入院体检:体温36.6℃,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