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Austin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度拇外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Austin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第一跖骨远端Austin截骨联合近节趾骨近端Aki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患者40例45足。患足均于手术前后、随访时摄正侧位X线片。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愈合良好。Maryland拇跖趾关节评分:优38足,良4足,可3足,优良率达93%。结论Austin联合Akin截骨术是治疗中度拇外翻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跟腱末端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跟腱末端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8例20足跟腱末端病患者,男10例11足,女8例9足;年龄18-45岁,平均25.7岁。发病至手术时间6-25个月,平均8.3个月;撞击试验阳性12足,可疑阳性5足,阴性3足;局封试验阳性18足,阴性2足。患者术前均摄X线片,测量Fowler和Philip角(Fowler and Philip angle,FPA)、Steffensen和Evensen角(Steffensen and Evensen ansle,SEA)、后跟全角(posterior heel total angle,PHTA)、Chauveaux-Liet角(Chauveaux-Liet angle,CLA),并与文献报道的正常值比较。患者平卧,取跟腱止点处外侧切口,切除跟腱表面滑囊和跟骨后滑囊组织,同时去除跟腱内的钙化灶。以骨刀去除跟骨后上结节处的骨块,剥离的跟腱经骨隧道缝合固定。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4-6周。结果FPA 7足≥75°,19足≥65°;SEA 14足≥63°;PHTA 7足≥89°;CLA 15足≥10°。经12-78个月(平均25-3个月)的随访,优11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为85%。X线检查未见跟腱周围新生骨形成。结论X线测量仅能作为评估跟骨畸形的一种辅助手段。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只有同时处理跟腱病变和骨性畸形,解除撞击,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7~23岁,中位数20岁.病变位于左侧距骨颈3例,右侧距骨颈3例,左侧距骨体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踝部疼痛视觉...  相似文献   
14.
三入路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入路关节镜技术治疗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常规建立前内侧、前外侧入路,然后建立前下外入路,通过这3个入路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26例。术后随访采用Meislin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系统。结果每例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关节镜下可以发现以下1~5个病变:局限性滑膜炎、瘢痕组织增生、半月板样病变、距腓前韧带(ATFL)部分撕裂、前下胫腓联合韧带(AITFL)远侧束、骨赘、游离体、附属小骨、软骨损伤。其中最多的是软骨损伤(18例),其次是瘢痕组织增生(17例)和局限性滑膜炎(14例)。所有患者均获得18~36个月(平均24.5个月)随访,AOFAS评分术前为(70.3±8.2)分,末次随访时(92.0±5.3)分,t=11.3,P<0.01;采用Meislin评分:优10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0.8%。结论三入路关节镜技术能够到达前外侧沟的任何部位,可以明确诊断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的病因,同时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疗效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应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13例,包括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2~ 63岁,平均46.2岁.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应用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以及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尺骨截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或骨不连.X线检查测得尺骨变异值术前(3.1±1.5)mm,术后(-0.3±0.6)mnm.患者术后疼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VAS评分术前(7.6±1.2)分,术后(3.1±1.6)分.3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3例有缓解,但不明显.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前(61.2±16.3)分,术后(86.5±9.8)分.13例患者优3例、良7例、可3例、差0例.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术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首推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治疗彻底以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软骨非全层损伤模型的制备及术后细胞变化及细胞活化与整合素β_1表达的关系。方法 10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体质量300~400 g,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手术组采用划痕法制造软骨非全层损伤模型;假手术组打开膝关节囊后直接缝合;对照组不行手术。术后1、7、14 d各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取材行大体观察;并行HE、番红O组织学染色,评估并比较各组HE染色改良组织学评分及番红O染色灰度值;行Brd U、CD105免疫荧光染色和CD105/整合素β_1双标记染色,采用标准双盲法计数并比较各组各时间点CD105阳性细胞数。结果大体观察示手术组划痕周围软骨欠光滑,非透明,有软骨软化、纤维化改变,且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软骨呈白色透明状,无软化、纤维化改变。HE染色示手术组在划痕周围细胞数增多,大小不等,排列分布不均;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细胞大小均一,染色均匀,排列有序。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HE染色改良组织学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番红O染色示手术组各时间点染色欠均匀,划痕周围区域着色较浅;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染色均匀,无失染。术后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以及各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番红O染色灰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d U免疫荧光染色示手术组划痕周围细胞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细胞排列分布均匀,无聚集现象。CD105免疫荧光染色示手术组划痕周围有较多阳性细胞聚集,细胞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软骨层见少数阳性细胞,分布均匀。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CD105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P0.05);手术组内随时间延长CD105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5/整合素β_1双荧光标记染色示手术组划痕周围有双标阳性细胞聚集,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未观察到双标阳性细胞。结论通过划痕能够建立大鼠软骨非全层损伤模型,且损伤无法完全修复。划痕造成的软骨损伤周围存在活化细胞聚集现象,细胞的活化与软骨基质改变关系不大;这些活化细胞处于增殖活跃状态,可同时表达CD105和整合素β_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改良Silver手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老年人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6年9月~2009年10月,共治疗老年人拇外翻64例﹙平均73.4岁﹚。取第一跖趾关节背内侧纵切口,切除内侧骨赘,松解外侧关节囊、拇内收肌斜头和跖籽骨间韧带。然后,在近节趾骨基底作Akin截骨,以骑缝钉或克氏针行内固定,紧缩缝合内侧关节囊。术后不采用任何外固定,尽快下床活动和恢复全足负重行走。术后均抗凝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内科合并症,需要同时进行治疗。所有患者获得15~42个月﹙平均25.1个月﹚的随访,满意率达到81.3%。HVA由术前29.8±4.9矫正到10.1±3.1﹙=27.2,<0.01﹚,IMA由术前9.5±2.2矫正到8.3±2.0﹙=3.22,<0.01﹚。AOFAS评分由术前28.1±5.9提高到83.6±11.0﹙=35.6,<0.01﹚。1例畸形复发,7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及足背肿胀严重,在3~12个月治疗后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1例患者出现下肢交感神经功能不全,经治疗后恢复。结论老年人拇外翻的手术治疗具有特殊性,而改良Silver手术联合Akin截骨术是治疗老年人轻中度拇外翻畸形的较好手术方法,具有矫正力强、复发率低的优点,同时不需外固定,允许早期负重,可以降低老年人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采用改良Silver手术联合Akin截骨术共治疗老年人拇外翻64例。术后不采用任何外固定,尽快下床活动和恢复全足负重行走。所有患者获得15~42﹙平均25.1﹚个月的随访,满意率达81.3%。拇外翻角(HVA)由术前29.8±4.9矫正到10.1±3.1﹙t=27.2,P<0.01﹚,跖间角(IMA)由术前9.5±2.2矫正到8.3±2.0﹙t=3.22,P<0.01﹚。AOFAS评分由术前28.1±5.9提高到83.6±11.0﹙t=35.6,P<0.01﹚。1例畸形复发,7例术后出现小腿及足背肿胀严重,在3~12个月治疗后肿胀明显缓解或消失。1例患者出现下肢交感神经功能不全,经治疗后恢复。老年人拇外翻的手术治疗具有特殊性,而改良Silver手术联合Akin截骨术较好手术方法,具有矫正力强、复发率低的优点,同时不需外固定,允许早期负重,可以降低老年人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营养学指标与全髋关节置换隐性失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和输血量,计算患者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原血量和总失血量的比例,按照平均隐性失血量占总失血量的比,分低隐失血组和高隐失血组,分析高隐失血与术前血清营养学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A)、淋巴细胞计数(TLC)、淋巴细胞百分比(TLP)、血红蛋白(HB)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失血量平均为1298.47 mL,占原血量的30.13%;隐性失血总量平均517.03 mL,占总失血量的39.82%;101例患者发生高隐性失血,高隐性失血量组术前ALB、PA、TRA和TLP的平均数值明显低于低隐失血量组(P<0.05),高隐性失血量组术前ALB、PA、TRA、TLC、TLP和HB评估的隐性失血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隐失血量组( P<0.05),高隐失血与ALB、PA、TRA、TLP和HB相关性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0.517、0.687、0.395和0.387,均P<0.05)。结论血清营养学指标( ALB、PA、TRA、TLP和HB)与关节置换术后高隐性失血紧密相关,判断高隐性失血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关节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髋关节疾病的诊治中。对于髋关节镜技术而言,前方关节腔较为重要,通常术者多使用前方入路,经过前方髋关节囊进入前方关节腔。考虑到髋关节下方关节囊的强度较前方关节囊差,文中设计了髋关节镜前下入路通过解剖学研究对髋关节镜前下入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方法在25具防腐成人平脐以下的下肢标本上,以腰穿针建立髋关节镜前下入路,记录腰穿针穿过的结构,穿刺方向以及与周围血管神经的距离。结果髋关节镜前下入路首先于缝匠肌外侧穿过股直肌,在更深层从股中间肌与髂腰肌之间穿入前方关节囊。前下入路的穿刺角度为向头侧倾斜(42.9±5.34)°,向后方倾斜(29.6±2.67)°。与其距离最近的重要结构是旋股外侧动脉升支,为8~20 mm(平均14.2 mm)。结论在解剖学上,髋关节镜前下入路易于进入髋关节,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