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院自2005年2月份以来对门诊室22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用酶免疫分析法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体外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Toll样受体(TLR)主要位于免疫细胞表面,由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区3部分组成,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之一。已发现的TLR家族成员共有12种,参与病原体及其产物等特异性配体的识别与信号转导,这可在病原体入侵机体的早期启动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并诱导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从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此外,TLR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有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TLR的结构、分类、分布、功能以及其与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枯腹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价值。方法对117例常规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病人,行小探头超声内镜险查,部分小探头超声内镜后行内镜下电切、氩气刀、手术切除等,并分析相关结果。结果117例常规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病人行小探头超声检查诊断为壁外压迫22例(占18.8%),95例为消化管壁病变,其中平滑肌瘤58例(占61.1%),平滑肌肉瘤4例(占4.2%),脂肪瘤5例(占5.3%),异位胰腺6例(占6.3%),息肉12例(占12.6%),粗大粘膜皱襞4例(占4.2%),管壁囊肿3例(占3.2%),孤立静脉瘤3例(占3.2%)。其中32例经过高频电切、手术取得足够病理标本者,病检结果平滑肌瘤12例、平滑肌肉瘤4例、异位胰腺4例、息肉12例。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能准确显示消化道各层结构,对判断壁外压迫和粘膜下肿瘤的起源、大小、性质具有很大的价值。EUS是粘膜下肿瘤进一步治疗方法选择的首批方法.但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中使用改良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4例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患者,术中用微型磨锯切断双侧椎板,保留双侧关节突,切断一侧棘上和棘间韧带,临时固定于一端,显微镜下摘除肿瘤,将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选取微型钛板固定。术后采用影像学检查以及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评定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肿瘤成功切除,未出现脑脊液漏,无顽固性下腰痛,钛板固定可靠,回植椎板无塌陷,能有效融合。术后2年 JOA 评分由术前平均(11±2.6)分上升至(24±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达83.3%。结论原发性腰椎管内肿瘤手术中应用改良带蒂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安全、有效,方法简单,重建了脊柱的解剖结构,维持了术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儿童皮肤软组织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有效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发生,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收治的200例皮肤组织感染患儿,通过鼻拭子或感染部位标本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皮肤组织感染患儿中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37株,阳性率为68.5%;137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皮肤组织感染患儿中,儿科病房占72.3%、儿童内科占19.7%、新生儿科占8.0%;感染部位分布以脐部、手指甲沟、颈部、脚趾甲沟、上肢为主,分别占20.44%、14.60%、13.87%、12.41%、10.9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氯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苯唑西林、头孢唑林、万古霉素较敏感,耐药率<14.00%。结论针对皮肤软组织感染患儿临床应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分析结果选取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严格开展日常护理,有效改善患儿临床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陆军汽车驾驶兵下腰痛病因、类型、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五年来,收治的患有下腰痛的陆军某部2000名汽车驾驶兵进行分析,并给予综合的康复治疗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 2000例中,急性腰肌扭伤256例,慢性腰肌劳损505例,腰背肌筋膜炎24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59例,腰椎小关节紊乱320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损伤85例,腰椎退变性滑脱65例,康复理疗及综合保守治疗1966例,手术治疗34例。腰痛治愈1765例,显效112例,有效89例,总有效率98.3%。结论陆军汽车驾驶兵下腰痛与特殊军事训练有关,主要为长时间的坐姿及颠簸所致急慢性腰肌损伤,椎间盘退变为主要病因,其次为椎体间小关节,韧带的退变所致的疼痛。对陆军驾驶兵下腰痛进行及时、准确的治疗,依靠正确的判断及准确的分型,提高了陆军汽车驾驶兵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与手术切口延迟愈合之间的关系,为老年患者临床营养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分和糖尿病筛查,将22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良好+糖尿病组、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糖尿病组。研究各组MNA-SF评分与传统营养指标、血清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术前MNA-SF评分与血清营养学指标所反映的营养评价结果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共64例患者发生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为28.32%,其中营养良好组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3.57%)明显低于营养不良组(33.33%);切口延迟愈合组MNA-SF评分及其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正常愈合组。结论 MNA-SF营养风险评估是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价的可靠方法,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和糖尿病与股骨颈骨折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紧密相关,MNA-SF营养风险评估和血清营养学指标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结合琼脂糖电泳,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直接判定HBV基因型;应用PCR扩增全S基因序列-D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部分样本的亚基因型,并探讨前前S区编码的流行情况。结果在217例可以通过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确定基因型的感染者中,B型83例(38.2%)、C型71例(32.7%),B/C混合型63例(29.0%)。HBeAg阳性患者中感染B基因型占50%,B/C型混合感染占22%;抗-HBe阳性患者中B/C型混合感染36%,B型38%;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以B基因型多见(46%),在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以C(41%和42%)或B/C混合基因型(38%和33%)感染为主;20例患者血清经过D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了亚基因型,其中B2亚型2例,C2亚型18例,其中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判断为B型的4例经过测序分析为C2亚型。B2亚型不编码前前S区,18例C2亚型均编码前前S区。结论本研究提示厦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群的HBV基因型B、C型的感染率大致相同,亚基因型分析提示C2亚基因型占90%,可能是B/C基因型重组的结果。C2亚基因型病毒株均编码前前S区,提示前前S区的编码可能具有亚基因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10.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唯一的医源性腹壁疝,发病率为2%~11%[1]。其发病原因是多样的,手术治疗方式也较多。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和手术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总结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就腹壁切口疝的上述2个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