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89篇
  免费   928篇
  国内免费   722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239篇
妇产科学   156篇
基础医学   825篇
口腔科学   97篇
临床医学   2906篇
内科学   1468篇
皮肤病学   169篇
神经病学   386篇
特种医学   5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170篇
综合类   6328篇
预防医学   2752篇
眼科学   183篇
药学   2393篇
  25篇
中国医学   2704篇
肿瘤学   423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56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439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1068篇
  2011年   1143篇
  2010年   1080篇
  2009年   1109篇
  2008年   1179篇
  2007年   1130篇
  2006年   1009篇
  2005年   987篇
  2004年   926篇
  2003年   849篇
  2002年   794篇
  2001年   769篇
  2000年   685篇
  1999年   588篇
  1998年   559篇
  1997年   486篇
  1996年   423篇
  1995年   475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326篇
  1992年   309篇
  1991年   252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212篇
  1987年   191篇
  1986年   146篇
  1985年   151篇
  1984年   84篇
  1983年   99篇
  1982年   98篇
  1981年   73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27篇
  1977年   15篇
  1965年   11篇
  195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董金菊 《中原医刊》2006,33(7):44-44
目的探讨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门诊78例宫颈肥大、糜烂、赘生物、囊肿患者进行LEEP治疗,于术后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术后2个月治愈77例(98.7%),显效1例(1.3%)。结论LEEP对宫颈病变是一种快速、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2.
丹参注射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18只引种繁殖的雄性SHR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只。对照1组育至第8周处死;丹参组从第8周给药,丹参粉针剂1g/(kg.d),腹腔注射,用药10周处死;对照2组从第8周开始用相同容量蒸馏水腹腔注射,第18周处死。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VG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TDM)和面积(CA)、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比例(PVCA)。三组间各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与对照1组比较,对照2组的SBP、LVMI、TDM、CA、CVF、PVCA显著增加;丹参组除SBP升高外,余指标与对照1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93.
高血压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积极地干预性治疗措施,可减少脑卒中的患病率。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农民健康体检发现的1105例高血压患者,实行了4年(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系统性干预治疗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近5年来,医学界对VBI性眩晕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在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有关中医对此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5.
张芃  董菽茜 《临床医学》2006,26(1):83-84
本文回顾性总结厂在我院发生的12例造影剂肾病(CN)的临床资料,以此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全面认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够系统掌握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发生率。方法采用交谈及问卷方式,准确收集高血压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并结合患者需求的共性及个性,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方式。结果2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在健康知识获得、自备血压计、掌握测血压技术并主动监测、服药依从性、遵循合理生活方式、自救知识等7个方面,经采用χ2检验。结论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是全社会高血压病综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7.
运用新理念临床带教实习护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十几年临床带教的感悟,临床实习是护生确立人生信念,学习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规范行为、强化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近几年,为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对临床带教模式进行改革,带教教师运用新理念来完成临床实习这一社会过程,明显提高了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为护生成为新型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现报告如下。1强化现代护理理念,掌握现代护理程序理念是指护理的概念或观念。传统的护理模式中护士只是打针、发药、执行医嘱的角色,现代护理理念使护士成为了护理服务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强调整体护理观念和组织实…  相似文献   
98.
减少护理人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减少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的发生 ,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护理管理不容忽视的课题。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客观分析 ,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和防护措施 ,以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Val34Leu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03例DVT患者与106例正常对照的FⅩⅢVal34Leu基因多态,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103例DVT患者FⅩⅢVa134Leu基因型均为野生型V/V,未见突变类型;106例对照组中发现1例突变杂合子V/L.2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ⅩⅢVal34Leu对中国人群DVT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共同免疫沉淀的方法测定GIT1和ERK1/2相互结合,并且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确定这两种蛋白相互结合的位置;用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感染成骨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磷酸化ERK1/2(p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划痕愈合法检测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结果在成骨细胞内,PDGF刺激导致了GIT1和ERK1/2的相互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发生在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明显抑制了pERK1/2招募至成骨细胞局部粘附内以及PDGF所刺激的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在PDGF刺激下,GIT1招募pERK1/2至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