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23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71篇
外科学   220篇
综合类   513篇
预防医学   172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221篇
  3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9 毫秒
71.
目的探讨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染色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醋酸卡红染色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结果醋酸卡红染色的标本,囊包轮廓清晰,囊内幼虫透明度及清晰度高,体态自然,立体感较强。结论醋酸卡红染色可用于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永久标本的制作。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 采用主动全身过敏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以及血清样本效价测定,综合评价黄芪甲苷注射液对动物的致敏作用,为临床拟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ASA:选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0.4、1.6 mg/kg黄芪甲苷注射液间日致敏5次,末次致敏后11 d,3倍剂量进行激发,观察30 min内动物过敏症状;PCA: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0.5、2.0 mg/kg黄芪甲苷注射液间日致敏5次,制备抗血清;将致敏血清稀释后sc给予另一批大鼠进行被动致敏,约48 h后激发,30 min后麻醉处死,观察皮肤过敏反应;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制备的抗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 ASA:黄芪甲苷注射液在0.4、1.6 mg/kg剂量下各只豚鼠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即过敏反应阴性;PCA:黄芪甲苷注射液0.5、2.0 mg/kg剂量下大鼠被动过敏反应均为阴性,血清样本中不存在针对黄芪甲苷的特异性抗体。结论 黄芪甲苷注射液体内ASA和PCA试验均无过敏反应,动物血清中不存在针对黄芪甲苷药物的特异性抗体,提示临床使用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4.
临床上经常遇到严重黄疸及溶血标本,在用硝酸汞滴定法直接测定血清氯化物时,终点不易观察,误差较大;虽然可以用钨酸法制备无蛋白血滤液除去干  相似文献   
75.
用火箭电泳法检测了120名正常健康男性(其中A,B,O,AB型各30人)的血浆vWF:A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含量,以判断是否存在有A,B,O血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O型男性人群的血浆vWF:Ag含量低于其他男性血型人群,除AB与B型人群外,其他各型人群间血浆vWF:Ag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脊柱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采用脊柱截骨手术治疗的23例合并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6例,女17例;手术时年龄16.9±3.4岁(10~23岁)。腰骶部疼痛8例,其中5例仅表现为腰骶部疼痛,神经功能损害18例。术前冠状位Cobb角95.4°±25.2°(65°~156°)。Ⅰ型脊髓纵裂9例,Ⅱ型脊髓纵裂14例。脊髓圆锥位置均在L3水平以下。对合并Ⅰ型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的患者,采用骨性纵隔切除、一期脊柱截骨矫形;合并Ⅱ型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的患者单纯行一期脊柱截骨矫形(未处理纤维纵隔)。其中行全脊椎截骨13例,经椎弓根截骨10例。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侧凸Cobb角,并按脊柱裂神经功能评分(SBNS)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71.1±136.5min(310~835min);术中失血量4888.3±2482.3ml(500~9600ml)。随访38.9±18.3个月(24~79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33.7°±15.9°(3°~73°),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矫正率平均为(62.3±14.1)%;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37.4°±17.2°(5°~82°),矫正率平均为(58.1±14.7)%,较术后平均丢失4.2°±2.3°,与术后比较无明显矫形丢失(P0.05),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神经损害症状获得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3例术前SBNS神经功能分级为Ⅱ级者术后恢复至Ⅰ级;2例Ⅲ级恢复至Ⅱ级;另外3例神经损害评分提高,SBNS分级维持不变,脊柱侧凸畸形及局部疼痛明显好转。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单侧下肢肌力下降,1例术后2周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另1例于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2年随访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术中发现胸膜破裂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泌尿系感染1例。所有病例术后无伤口感染、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发症。结论:脊柱截骨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伴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安全有效,且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前,有关与人体神经系统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植入类医疗器械越来越多。这些植入类医疗器械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结构和/或功能的不利反应,导致广泛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则被称为医疗器械产品的神经毒性。由于神经系统有限的修复能力,因此增加了临床前评价神经毒性的重要性。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标准或指南来规范医疗器械产品的神经毒性评价要求。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相关标准和参考文献,给出植入类医疗器械神经毒性评价的要点,为相关产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及注册前技术审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基于中药多成分作用特点,探讨黄芪多成分在体内的代谢情况,遴选黄芪质控成分。方法 制备黄芪水提物,ig给予大鼠(生药20 g/kg),每天3次,连续给药3 d,腹主动脉采血、代谢笼收集尿液,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黄芪水提物主要成分、入血成分和尿液排泄成分进行鉴别,并分析主要的代谢途径,遴选黄芪质控成分。结果 黄芪水提物主成分共鉴别出包括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calycosin-7-O-glc-6"-O-malonate、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在内的15个化合物;血浆样品中指认出11个成分,包括7个代谢成分和4个原型成分;尿液样品中指认出14个成分,9个代谢成分及5个原型成分。结论 根据质谱数据分析结果,遴选出黄芪中以原型入血的成分和参与体内代谢的成分,包括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大豆苷元、3-hydro-9,10-diMP、isomer of 3-hydro-9,10-diMP、calycosin-7-O-glc-6"-O-acetate和formononetin-7-O-glc-6"-O-acetate,作为黄芪的质控成分。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静脉给予高渗溶液,控制脱水速度,提高透析液钠浓度等预防透析中的失衡综合征。结果75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6例次(0.8%)。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用药、及时处理是预肪透析中失衡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80.
背景:神经组织再生的特殊性导致始终没有一种成熟和完整的系统来解决神经组织节段性损伤后的修复问题。利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去实现这个目标具有极大的难度与挑战性。目的:研制一种可用于临床神经损伤修复的人工神经桥接物,并对其进行微观空间结构的研究。设计:开放性实验研究。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11/2003-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完成。Ⅰ型胶原蛋白、Ⅳ型胶原蛋白、明胶购于美国Sigma-aldrich公司。方法:制备桥接材料:分别将Ⅰ型胶原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放入0.05 mol/L醋酸溶液中高速搅拌制成悬浊液,混合两种悬浊液保持4℃恒温搅拌,制成胶原蛋白和硫酸类肝素的悬浊液,抽真空静置后注入内径为3 mm的硅胶管中密封两端,分别以5种不同速度(10×10-5 m/s,5×10-5 m/s,2.5×10-5 m/s,1.0×10-5 m/s,1.0×10-6 m/s)进行冷淋、赋型。行大体观察。并将以不同速度制成的各组材料切成横截面、纵截面以及45°斜截面以备光学显微镜观察。同时在扫描电镜下进行内部微管结构的观察,并进行材料内部的微管直径的计算,实际孔径=(放大率×微管面积)÷(标尺长度×孔周长)。主要观察指标:①桥接材料的大体观察结果。②桥接材料的显微镜观察结果。③桥接材料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以及材料内部的微管直径。结果:①大体观察:制备出的材料均为规则的圆柱体,且外型均匀。柔韧性较好,质地均匀,弹性较强。②光学显微镜结果:材料外表面为全封闭结构,无孔裂;表面光滑平整,连续性好。③电镜观察结果:材料的外表面为叠瓦状,内部的微管结构均匀,走行一致,且基本相互平行;纵向走行的微管之间相互独立,且呈封闭状态,无互通的桥连管道相连接,与生物体神经的纤维束的走行特点完全相同。材料内部微管的横截面基本为圆型,形状较为规则,直径大小较为均匀。材料内部的微管连续性好,无中断或横隔,且微管的小梁壁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褶皱。材料内部的微管直径为197.3~258.8μm。结论:利用生物相容性较好且可降解的胶原和明胶经混合溶解及冷淋后形成具有单一纵向微管的神经桥接物,具有与正常神经高度仿生的微结构,可用作基础研究与临床神经损伤修复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