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1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95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527篇
内科学   279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03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89篇
综合类   953篇
预防医学   368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369篇
  5篇
中国医学   357篇
肿瘤学   12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龄 (70岁以上 )病人开胸手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高龄病人开胸手术危险性明显高于中青年 ,开胸手术对病人的肺功能影响较大 ,高龄病人尤为严重 ,直接关系到术后效果及生存质量 ,因此对于高龄病人开胸术前肺功能估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院 1989年 1月~ 1998年 12月对 2 6例高龄病人术前肺功能测定分析与术后效果及生存质量对照 ,总结几点经验 ,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989~ 1998行高龄病人手术 2 6例 ,其中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70~ 75岁 ,平均 72 .2岁 ,肺段切除 10例 ,肺大疱切除肺修补术 12例 ,食管…  相似文献   
992.
将HRP注入8只家兔肠系膜下节内,观察脊髓内标记的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位置和分布节段。结果如下:1.标记细胞位于四个核团。中间外侧核本部(ILp)占63.19%,中介核(IC)占19.07%,中介核旁室管膜部(ICpe)占17.57%,中间外侧核侧索部(ILf)占0.17%。2.标记细胞分布在T_(11)—L_6八个节段内。其中80.57%集中于L_(2-4),高峰在L_4节。3.不同核团标记细胞的节段分布有一定差别。ICpe标记细胞多数集中于L_(1-2)节,高峰在L_2节;IC标记细胞多数集中于L_(2-4)节,高峰在L_3节;ILp标记细胞多数集中于L_(3-5)节,高峰在L_4节;ILf标记细胞全部分布于L_(3-5)节,高峰在L_5节。4.各核团的标记细胞越向依侧,ICpe标记细胞比例越大,L_1节以上,大部分标记细胞位于ICpe。越向尾侧,ILp标记细胞比例越大。在L_3节以下,大部分标记细胞位于ILp。在L_2节,IC标记细胞比例最大,向颅侧和尾侧,IC标记细胞比例渐小。5.标记细胞在脊髓内呈双侧分布,两侧分布模式和数量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报道新发现4例伴t(8;21)(q22;q22)易位的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BAL),分析其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分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将4例伴t(8;21)(q22;q22)易位的BAL(A组),与随机挑选同期发现的伴其他克隆性染色体改变的BAL(B组)和伴t(8;21)(q22;q22)的M2b(C组)病例对照,对染色体核型分型及临床特点比较分析。结果:伴t(8;21)(q22;q22)易位的BAL特点如下:①无显著男女性别差异;②发病年龄较轻;③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增高;④骨髓细胞形态学显示为粒细胞白血病,且原始细胞显著增多;⑤免疫表型均为B淋巴系和髓系共表达的BAL,CD34表达阳性,且为高表达;⑥染色体改变除t(8;21)(q22;q22)易位外,亦常见性染色体缺失,与(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AML-M2b的特点相符;亦出现复杂染色体改变,符合BAL的特点。⑦对兼顾髓系和淋巴系的联合治疗方案反应较好,与B组的BAL类似,1例单用AML方案(MA)治疗者NR,后死亡。结论:报道新发现的一组伴t(8;21)(q22;q22)易位的BAL,提示此类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克隆起源可能较早。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考察芦荟苦素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及对白血病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同时 ,初步分析其抗肿瘤机理。方法 :以S180 、H2 2 瘤株及T615白血病瘤株造模 ,设空白、对照、给药 (高、低剂量 ) 4组 ,分别考察芦荟苦素对各组小鼠抑瘤率和生存期的影响 ,并比较其显著性。结果 :芦荟苦素对S180 及H2 2 小鼠均有极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 (P <0 .0 1) ,抑瘤率分别达到 5 0 .6 9%及4 1.4 6 %以上 ;对L615白血病小鼠生命延长率达到 5 3.2 4 %以上。结论 :芦荟苦素是芦荟抗肿瘤、抗白血病的有效成分之一。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为促进分裂中期微管聚集 ,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95.
专病笔谈--中风病(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我们结束了持续12年的"专病治验"栏目,开始了"专病笔谈".本栏目旨在对针灸最佳适应病种进行深入细致地讨论,首先提出的是"中风病".针灸治疗中风,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但针灸治疗何时介入合适?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治疗有何区别?中风的各种并发症、后遗症如何治疗取效迅速等问题仍说法不一.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临床工作者,令大家无所适从,以致于为了安全,只在中风的后遗症期才考虑用针灸治疗.但是,这样会耽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可能会造成无法逆转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因延误治疗而失去生命.为此,就中风的治疗时机、最佳方法、疗效评价、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讨论,欢迎高年资的临床医生发表真知灼见.本栏目不收发表费.  相似文献   
996.
心包间皮囊肿是较少见的先天性原发性纵隔囊肿。我院1995年~2001年收治5例心包间皮囊肿,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24~65岁。临床症状为咳嗽2例,胸闷或隐痛3例,心悸1例,气短1例,肺癌体检发现1例。胸部X线片和CT检查显示心隔角前纵隔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浅淡,边缘光滑清晰的囊性肿块影,均位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非骨髓清除性(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NST)治疗血液病疗效及毒性。方法 16例血液病患者,供体为其HLA配型完全相合的同胞,供体动员方案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12h×5天。预处理方案为氟拉达宾(Fludara)30mg·m-2·d-1×6天,马利兰(Bu)4mg·kg-1·d-1×2天;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12~15mg·m-1·kg-1×4天,阿糖胞苷(Ara-C)500mg/d×4天或环磷酰胺(CTX)50mg·kg-1·d-1×2天)。单用环孢菌素A(CSA)3mg·kg-1·d-1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常规不用造血生长因子。结果 均顺利完成预处理及移植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程度较轻,移植后+12天(中位时间)造血重建,14例已达供体完全或接近完全嵌合。随访120~485天,总存活率为87.5%。结论 NST能有效治疗多种血液病(包括恶性血液病),为血液病治疗提供又一安全有效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98.
毛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2岁内的婴幼儿。因喘憋、缺氧容易并发心力衰竭。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间,我们对20例喘憋症状明显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小剂量、短疗程甲强龙[Solu-MedrolTM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法玛西亚-普强公司生产]、吸氧、镇静等综合治疗,以地塞米松磷酸钠综合治疗组为对照,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200眼术后进行随访检查。结果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术后36只眼继发青光眼(18%)。结论 继发青光眼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充填术后常见并发症,与硅油在眼内时间、硅油乳化、硅油进入前房有关;药物和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000.
嘌呤霉素肾病鼠足突形态改变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定量研究嘌呤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从建立到恢复过程中,足突的形态变化规律。方法:用透射电镜摄片,图像分析仪分析并应用形态计量学的方法,研究了33例大鼠(嘌呤霉素注射实验组及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足突形态变化。结果:注射嘌呤霉素后,足突表现出由变宽到融合又逐渐恢复的形态变化,形态计量学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各时间点实验组足突宽度,体积密度,比表面与对照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面积密度在2--15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实验组内相邻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 足突宽度、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 比表面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形态计量学对嘌呤霉素肾病足突形态研究,定量表现出足突由变宽到融合以后逐渐恢复的动态过程,为今后对功能与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早期准确的实验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