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2004-2005年湖北省疟疾防制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湖北省疟疾防制对策,评价防制效果。方法收集2004-2005全省疟疾疫情,分析疟疾流行现状和变化规律。结果湖北省疟疾发病率连续2年大幅度下降,发病率由2003年的0.45/万降至2005年的0.25/万,达历史最低水平,疟疾高发区逐步缩小,低疟区逐步扩大;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率亦大幅度下降,发病率由2004年的1.37/万降至2005年的0.78/万,局部暴发点得到有效控制;中华按蚊区疟疾发病率稳中有降。结论湖北省所采取的疟疾防制措施行之有效,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确定湖北省间日疟原虫虫株环子孢子蛋白 ( CSP)的分型和探讨 CSP多态性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采用常规的克隆和 Sanger链终止法 ,首次对湖北省间日疟原虫的环子孢子蛋白 ( CSP)基因测序。结果 :HB2株 CSP基因的 N- C-端非重复区包括重复区后可变区核苷酸序列与北朝鲜 ( NK)株和中国株 ( CH2 - CH7)相同 ,而中央前后重复区则有较大变异。在 HB2 CSP中央前后重复区 ,有 8种变异型。与其它已发表的间日疟原虫 CSP核苷酸序列相比 ,重复体 GNGAG-GQP/AA和重复后可变区有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此外同一份 HB2 CSP基因 PCR产物克隆后获得含两个大小不等插入片段的阳性克隆 ,分别为 0 .75kb和 1.1kb。两者非重复区的核苷酸序列相同 ,在中央前后重复区除了重复数次不同外 ,仅有 3处隐性核苷酸变异和 1处显性核苷酸变异。结论 :CSP基因变异 ,尤其是重复区的变异不仅与 DNA聚合酶的自身作用有关 ,而且还可能牵涉到间日疟原虫潜伏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湖北省2009-2013年的疟原虫镜检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参加培训的所有学员按照年龄、性别、单位级别、职称进行分类统计,对2012年学员的培训成绩进行分析。结果共累计培训学员478人次,学员年龄主要在20~40岁,占76.27%;而男性学员(49.37%)和女性学员(50.63%)基本各占一半;培训学员主要来自县级疾控中心和综合医院,分别占35.53%和41.00%;初级(50.42%)和中级职称(45.82%)学员最多。2012年的培训成绩显示,10.38%的学员经过培训后成绩不合格,原因是读片成绩不理想。结论湖北省2009-2013年的疟疾镜检技术培训覆盖面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虫媒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Arthropod—borne virus)传染病是指能在敏感的节肢动物,包括蚊、蜱、白蛉、蠓等吸血昆虫体内繁殖但不致病,而通过吸血昆虫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畜,引起人畜疾病流行的一组病毒性传染病,虫媒病毒在自然界的传播是靠媒介昆虫来维持,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Disease of natural focu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掌握桐柏山及大别山区疟疾流行态势,分析流行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收集桐柏山及大别山区1990-2007年各县(市)疟疾疫情、气象资料及调查资料,分析流行态势及因素.结果 桐柏山区系中度不稳定疟疾流行区,疟疾回升间隔为8-9年,流行年发病率最高为28.35/10万,非流行年发病率最低为6.55/10万,传染源的积累是造成当地疟疾流行的主要因素,流行年疟疾发病与温度、降雨量密切相关,其高峰在降雨后1个月;大别山区系低度稳定疟疾流行区,年发病率在1/1O万以下,连续10年以上无回升.结论 桐柏山及大别山区疟疾现已降至1/万以下.大部分地区仅属残存病例,控制传染源是遏制疟疾回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1994至2003年疟疾发病与媒介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传疟媒介在湖北省的分布规律及范围以及与疟疾发病的关系。方法调查各县(市)疟疾发病情况及当地传播媒介种类和分布规律。结果湖北省疟疾流行的媒介有单纯中华按蚊疟区以及兼有嗜人按蚊疟区,通过人血指数调查,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平均高出中华按蚊的44.47倍。嗜人按蚊区疟疾发病数占全省发病数的81.38%~93.84%。结论湖北省疟疾近10年流行主要是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波动大,有些已形成顽固的疫点,目前防制重点应放在有嗜人按蚊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三年来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省全球基金疟疾项目防治对策,评价防治效果。方法采取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重点加强疟疾病人的管理及预防服药,加强疫情管理,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规范发热门诊,强化乡村医生的培训和健康教育的力度。结果项目地区疟疾发病率连续2年大幅度下降,2004年比2003年和2005年比2004年疟疾发病率分别下降66.49%和2.40%。疟疾高发区逐步缩小,疫情漏报率显著下降,现症病人治疗、疟史休治等抗疟措施落实程度有很大提高,居民和小学生对疟防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群众对疟防工作的依从性已有了明显改进。结论项目地区目前所采取的疟疾防治措施行之有效,疟疾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今后应继续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醋,古时称为苦酒,又名酢、醯。其味酸苦,性微温。在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中,是一种常用的液体辅料。药物的炮制可以影响药物的归经,通过加入辅料能对人体产生选择作用。醋,味酸入肝经属木。常用于炮制收敛止痛类药物。醋,也是很好的溶媒,能提高某些药物有效成分的溶解和煎出,有矫臭矫味的功能,并可减轻药物毒性。中药炮制用醋,主要有醋炒、醋煮、醋淬、醋拌蒸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氟氯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抗药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区分剂量标准和方法,观察首只蚊虫击倒时间、击倒率和死亡率,根据校正死亡率判定抗性级别。结果襄州区、广水市、京山县中华按蚊对DDT、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首只蚊虫击倒时间依次为4~42 min、4~20 min和5~18 min,击倒率依次为2.06%~6.60%、4.9%~11.43%和3.23%~23.47%,校正死亡率均小于50%,均为抗性群体;对马拉硫磷首只蚊虫击倒时间10~13 min,击倒率17.76%~35.05%,校正死亡率广水市小于80%为抗性群体、襄州区和京山县在82.6%~88.78%,为初步抗性群体。结论湖北省部分地区中华按蚊对DDT仍具有很高的抗药性,对溴氰菊酯和氟氯氰菊酯也具有很强的抗药性和抗击倒力。应加强监测,现场防制宜适当加大使用剂量,确保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