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经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对123例脊柱结核患者,男71例,女52例;年龄20~86岁,平均39岁。经3~4周正规抗痨治疗后行病变椎体次全切除(或全切除)及周边脓肿、死骨、肉芽组织及干酪样物等结核病灶清除,椎间大块髂骨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123例术后除2例死亡外121例获随访8个月~5年,平均21个月。2例脊柱结核复发。9例植骨未愈合(包括感染、复发、死亡病例),植骨融合率为92.7%,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平均矫正70.1%,脊柱高度较术前增高15~30mm,平均19mm。94例有椎管狭窄者患椎椎管狭窄率较术前减少65.4%。术后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形成慢性窦道、脊柱侧凸、内固定钢板松动各2例,气胸肺不张3例,并发ARDS、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各1例。其中34例多节段脊柱结核和10例既往术后结核复发者全部治愈,除前者1例植骨未愈合外,其余植骨全部融合。26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前FrankA级5例、B级11例、C级10例;术后FrankA级3例、B级3例、C级2例、D级8例、E级10例。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彻底进行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周围皮缘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1月,全膝关节置换382例患者(494膝)中发生切口周围皮缘坏死15例,回顾性分析这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伤口清创后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较正常延长3周以上;9例患者术后伸膝乏力伴前膝痛,6个月后明显好转.术后15例患者经平均2年随访,结果显示平均膝关节活动度92°;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0分提高到86分;无继发感染和畸形发生.结论 发现皮肤坏死应尽早清创,坚持适当功能锻炼,仍可获得良好疗效.掌握微创技术可预防切口周围皮缘坏死.  相似文献   
73.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放引流和放置引流对患肢周径、血红蛋白水平、膝关节功能和伤口愈合情况的影响。 方法:选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因晚期膝关节病变而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50例,男12例,女38例,年龄33~76岁,平均64.2岁。根据置换后是否放置引流将患者分为不放引流组和放置引流组,每组25例,均常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并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前和置换后1周的患肢周径(膝上10 cm/膝下10 cm)、血红蛋白水平、膝关节活动度及伤口愈合情况。 结果:置换前、置换后1周不放引流组患者膝上10 cm和膝下10 cm患肢周径、血红蛋白水平、膝关节活动度与放置引流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不放引流组和放置引流组的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良好愈合,无脂肪液化、伤口感染等。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管较不放引流并无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74.
背景:臀肌挛缩症十分常见,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髋关节功能受限,目前常用的手术矫正方法有两种:传统开放松解和关节镜下松解。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双侧一期松解与传统开放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双侧臀肌挛缩患者,其中应用传统开放松解治疗的患者19例,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的患者21例。收集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髋关节内收活动度、Harris髋关节评分(HHS)等治疗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8个月。与传统开放手术组相比,关节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更长(P<0.05),但手术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臀肌挛缩复发率及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内收活动度、HHS评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安全、有效,相对于传统开放松解手术在保证治疗疗效的基础上在许多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超低磨损聚乙烯人工关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为进一步的人体试验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GB/T-16886/ISO-10993对医疗器械外科置入物的评价要求,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CCK-8比色法)、溶血试验、急性/慢性全身毒性试验、肌肉置入试验。[结果](1)细胞毒性试验的试验组L929细胞在培养24、48、72 h后相对增殖率依次为95.25%、104.96%、102.81%,显示无细胞毒性;(2)血液相容性试验溶血率为0.81%,提示该材料无溶血作用;(3)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试验组小鼠无特殊行为学表现,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体重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肌肉置入试验术后病理切片证实该材料置入大鼠体内后炎性细胞反应逐渐减轻;(5)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术后12周试验动物肝肾均无明显病理表现。[结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胸椎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对20例胸椎管狭窄和胸椎畸形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NASCIS-II方案,所有患者手术减压前开始MP冲击治疗,24h后停药。评价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围手术期MP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后呈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症状加重者。无感染、心血管事件并发症出现,发生消化道反应1例。结论胸椎高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短期应用冲击量MP,具有预防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作用,并发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77.
背景: 测量诊断在骨科应用广泛,涉及更多先天性和后天畸形的各种矫正、治疗过程。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的患膝进行准确的测量评估意义重大。 目的:以国际标准测量器Cybex Norm测量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测量结果为标准,对自行设计的一种使用简便的医用关节角度测量器进行4个维度的临床评估和检验。 设计、时间及地点:分层随机对照试验,于2004-10/2006-03 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 对象:选择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膝骨关节炎患者47例(66膝),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关节角度测量器组24例(33膝),Cybex组23例(33膝)。 方法: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1年随访时,分别应用自行设计的医用关节角度测量器和国际标准测量器Cybex Norm型等速测量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将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在膝关节HSS量表中应用,并填写目测类比疼痛评估量表及 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证实该测量器的适用范围和可重复使用性。将测量结果与主观量表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证实关节角度测量器的评估效能。 主要观察指标: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的符合率,各量表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自制关节角度测量器的测量结果与 Cybex Norm测量结果之间的符合率为 98.3%。2组患者中HSS量表评分随关节活动度增加而升高(P < 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关节活动度与量表结果高度相关,符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结论:测量过程能被患者所接受,并可进行重复测量使用,关节角度测量器测量结果准确;测量结果能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实现测量检查辅助临床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目的:调查肥胖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特点及疗效,并与非肥胖患者进行对比。 方法:选择2004-09/2007-03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80例(80膝),均使用后稳定型固定平台假体。其中体质量指数< 25.0 kg/m2者入非肥胖组,体质量指数≥27.1 kg/m2者入肥胖组,非肥胖组和肥胖组各40例。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置换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最大伸屈度数、HSS评分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入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54个月,平均36.7个月。2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及HSS评分均高于置换前(P < 0.05),最大伸直度低于置换前(P<0.05)。肥胖组置换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最大伸屈度数和HSS评分与非肥胖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非肥胖组只有1例出现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为2.5%;而肥胖组中有4例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1例合并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合并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1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是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肥胖患者可以获得同非肥胖患者相似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围手术期应重视伤口处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比较放置与不放置引流对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08年12月间的30例一期双侧非复杂性TKA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一侧放置引流,另一侧不放置引流,自身比较双侧肢体术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切口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至少1个月的随访.放置引流侧与未放置引流侧主要时间点对比,术后3 d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引流侧平均4.7分,非引流侧平均4.9分)、术后6 d肢体肿胀程度(髌上和髌下周径差值:引流侧平均1.8 cm和0.7 cm,非引流侧平均1.7 cm和1.0 cm)和术后30 d膝关节活动度(屈曲度和伸直度差值:引流侧平均12.5°和4.4°,非引流侧平均11.7°和4.20°)经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经Fisher精确检验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非复杂性TKA,引流并不能达到减轻疼痛与肿胀、减少伤口渗出、防止血肿形成进而预防早期感染以及促进康复等作用,故与非引流相比无明显的优势,相反,增加了手术步骤,还有可能增加术后出血和逆行感染的机会,因此,建议不放置引流.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单纯髌股关节炎的临床意义及中远期疗效.方法 1991年1月至1999年7月,应用自行研制的人工髌股关节假体(Y-L-Q型)行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的单纯髌股关节炎并获得随访患者39例48膝,男6例6膝,女33例42膝;年龄38~68岁,平均54.4岁.常规于术后3个月、半年、1年及之后每年门诊随访,摄膝关节正侧位、负重位及髌骨轴位X线片,检查关节活动度,询问患者症状,根据自行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时间8~16年,平均12.7年.末次随访时髌股关节置换的疗效为优29膝、良12膝、可2膝、差5膝,优良率为85.4%.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或断裂,无髌骨骨折.3例5膝(10.4%)因病情持续进展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两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7~12年,平均9.3年.结论 应用自行设计的人工髌股关节假体(Y-L-Q型)行髌股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单纯髌股关节炎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改善髌前痛症状,推迟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间.提高假体生存率的关键是适应证的准确选择和熟练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