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第12届亚太骨科学会脊柱手术演示和脊柱疾病研讨会(12th Asia Pacific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pine Operative Course)暨国内首次脊柱互动式手术演示及脊柱疾病研讨会于2005年4月7—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亚太骨科学会(Asia Pacific Orthopaedic Association,APOA)主办,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承办。  相似文献   
102.
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构建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消减文库,可进一步大批量筛选、克隆特发性脊柱侧弯表达的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03.
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改善对颈椎病手术结果的预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诱发电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脊柱外科手术中 ,用来判断术中急性脊髓、神经损伤。临床使用的诱发电位监护方法包括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皮层运动诱发电位、脊髓诱发电位等 ,但最常使用的是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SEP)监护技术。SEP脊髓功能监护操作较为简单 ,结果较为可靠 ,是目前较常采用的术中脊髓监护方法。我们在应用SEP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术中监护时发现 ,有部分患者在椎管减压后立即出现SEP波形的明显改善。根据上述现象 ,本文对术中SEP改善与术后临床效果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104.
Objective. To introduce a new spinal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TSRH), and to investigate its early clinical outcomes.Methods. The preliminary clinical outcomes of 15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or lumbar scoliosis treated by anterior spinal fusion with TSRH instrumentation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Fourteen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idiopathic scoliosis and 1 as neuromuscular scoliosis.Results. Preoperatively, the Cobb's angle on the coronal plane was 55. 8° (range 35° - 78°), and 14° postoperatively, with an average correction of 74. 8 %. The average unfused thoracical curve was 35. 9 ° preoperatively (range 26° - 51°) and 21. 8° (10°-42° ) postoperatively, with 40% correction. The sagittal curve of lumbar was kept physiologically, preoperative 27. 9° and postoperative 25. 7° respectively. The trunk shift was 13.4 mm (5 - 28mm) preoperatively and 3. 5 mm (0-7 mm) postoperatively. The averaged apic vertebra derivation was 47. 8 mm (21 - 69 mm) before operat  相似文献   
105.
106.
背景:Cybex NORM^TM型等速测试仪测量结果精确度较高,但其操作方法复杂,检查费用昂贵,不适用于常规临床检查。 目的:比较OTMA和Cybex NORM^TM型等速测试仪测量肩、髋、膝关节疾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验证科技专利成果关节角度测量器(Orthopedics Tool Measurement Apparatus,OTMA)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004—10/2005—03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人工关节中心。 对象:将121例患者随机分成①OTMA组:肩周炎患者22例22肩;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5例21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4例33膝。②Cybex组:肩周炎患者21例21肩;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6例21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3例33膝。 方法:分别应用OTMA和Cybex NORM^TM型等速测试仪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1年随访时关节活动度测量;将测量数据分别在(膝关节)HSS评估量表,(肩关节)Karlsson疗效标准评估量表和(髋关节)Harris疗效标准评估量表中应用,填写VAS疼痛量表和SF-36等评估量表。 主要观察指标:肩、髋和膝关节的活动度值;Karlsson、Harris和HSS评分;VAS和SF-36评分。结果:OTMA的测量结果与Cybex NORM^TM测量结果之间的符合率为98-3%;测量过程能够被所有患者接受,测量操作方法的完成率100%。关节活动度与HSS、Kaflsson、Harris的评分值有相关性(P=0.002)。 结论:在三维空间测量原理指导下设计的数字化OTMA,获取结果与Cybex NORM^TM型等速测试仪相近,在测量过程中能够获得更接近于真实角度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107.
背景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功能监护操作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可靠,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术中脊髓监护方法.目的评估术中脊髓功能监护时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改善对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的预测价值.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协和医院骨科.对象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01-01/10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34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24例,后路单开门手术3例,双开门手术7例.根据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将患者分为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12例,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22例.方法对所有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3,6个月进行评分.每例患者在术中均接受体感诱发电位脊髓监护,并将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变化分为改善(波幅增加50%以上或潜伏期减少10%以上),减弱(波幅降低50%以上或潜伏期延长10%以上)和无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各时间点JOA评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1,2周检查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较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明显提高[(14.08±1.44)分,(14.17±1.11)分,(12.73±1.42)分,(12.86±1.28)分,P<0.05],术后4周及3个月和6个月随访检查,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与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基本相似[(14.00±1.04)分,(13.58±1.08)分,(13.68±1.61)分,(13.82±1.01)分,(13.41±1.22)分,(13.41±1.47)分,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术中SEP监护信号的改善可以预示术后早期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8.
背景腰椎滑脱症患者多有下腰痛和下肢行走障碍的症状表现,目前手术治疗以应用内固定器较多.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对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下腰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的干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前后对照疗效分析.单位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对象2001-09/12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共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58.5岁(42~72岁).有下腰痛症状者16例,有下肢跛行症状者15例;术前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6例.方法对16例患者均采用脊柱后路椎管减压及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复位滑脱椎体、内固定和脊柱融合手术.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1,3,6,12,18,24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采用Yuan的评价标准评估下腰疼痛症状及下肢活动情况.术中及术后末次随访均以X射线片评估椎体滑脱复位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下腰及下肢功能活动情况.②滑脱椎体复位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2个月(18~24个月).①下腰疼痛症状消失15例,无变化为1例.间歇性跛行症状消失、步态正常15例.②术中及末次随访时X射线结果显示滑脱椎体均完全复位,滑脱复位率为100%(16/16).结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用于腰椎滑脱患者可获得满意的腰椎复位效果,改善患者腰背痛及下肢跛行症状.  相似文献   
109.
背景:踝关节是血友病最常侵犯的关节之一,对于双侧出现严重关节面破坏的血友病性踝关节病患者,一直未能有很好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行一期双侧胫距跟融合术治疗双侧终末期血友病性踝关节病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方法及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例双侧终末期血友病性踝关节病患者,甲型血友病3例,乙型血友病2例,均为男性;年龄为22~42岁,平均27.6岁。术前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为19~31分,平均25分。入院后由血液内科会诊,通过凝血因子预实验确定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行一期双侧胫距跟融合术。结果:单侧融合术用时为60~90 min,平均73 min;术中出血量为10~60 ml,平均24 ml。术后双足完全负重时间为3.5~6.0个月,平均4.2个月。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0~61个月,平均37个月。术后1年随访时X线片示踝关节完全融合,AOFAS评分为83~92分,平均87分。1例术中发生双侧胫骨下段骨折,1足踝前正中切口皮缘愈合不良,1足因1枚交锁螺钉刺激皮肤于术后5周时局部麻醉下取出。结论:在良好的围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下,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行一期双侧胫距跟融合术治疗双侧终末期血友病性踝关节病变安全有效、医疗费用低、康复周期短。  相似文献   
110.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真核细胞中一类长度超过200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与人类众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然而,lncRNAs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筛选AIS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分析lncRNAs在AI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20例AIS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利用Agilent human lncRNA+mRNAArray V3.0微阵列芯片检测4例AIS患者和4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的lncRNAs和mRNAs表达,对差异表达的mRNAs进行GO、Pathway分析,构建lncRNAs和mRNAs的共表达网络,预测lncRNAs的可能调控靶点。结果:AIS患者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有139条,差异表达的mRNAs有546条。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s产物主要参与蛋白结合、金属离子结合、核苷酸结合、调节转录、RNA剪切等。差异表达的mRNAs主要参与细胞黏附分子、Wnt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MAPK通路等。靶基因预测,7条lncRNAs可能通过调节mRNAs的表达参与了AIS的发病。结论:本研究发现了AIS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lncRNAs可能通过调控mRNA的表达参与AIS的发病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