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正>自从1956年毛主席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我国的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以来,"中西医结合"的概念逐步在我国医学界出现并不断深化。"结合"即融合、合并、合一、统一之义~([1])。《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中西医相互融合,绝不仅仅是技术方法上的,更主要的应当是中医的整体思维与西医的分析思维的逐步融合"~([1])。吴咸中院士也明确指出:"兼容中西医两种医学的思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茄根煎液不同给药途径对Ⅱ度冻疮SD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组、外涂组、冻疮膏组5组,利用液氮建立Ⅱ度冻疮模型,连续给药10 d后观察皮损计分、肿胀率、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茄根煎液外涂组、灌胃组、冻疮膏组皮损计分、肿胀率、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凝血因子Ⅰ较模型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灌胃组比较,外涂组皮损计分在第8、10天明显降低(P<0.01),肿胀率在第2、4、6、8、10天明显降低(P<0.01);与冻疮膏组和灌胃组比较,外涂组全血黏度值、细胞比容值、血浆黏度值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冻疮模型大鼠局部有血液微循环障碍,茄根煎液不同给药途径均可降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从而改善微循环障碍,以外涂给药优于灌胃给药.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疾病,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哮喘的重要诱因。2005年1月-2006年2月,笔者观察了咳喘宁口服液治疗病毒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了性别、年龄、病程等与疗效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鑫  王孟清  罗银河  江智豪 《中草药》2021,52(3):718-726
目的探讨五虎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树突细胞自噬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细胞介素-17F(interleukin-17F,IL-17F)的影响。方法采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五虎汤低、中、高剂量(1.6、3.2、6.4g/kg)组和地塞米松(1.82mg/kg)组、雷帕霉素(1mg/kg)组,连续给药14d后采用苏木-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肺组织自噬小体变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树突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c hain 3I,LC3I)和LC3II表达,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17A、IL-17F的水平。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五虎汤低、中、高(1.1、2.2、4.4 g/kg)组,各给药组ig相应药物,2次/d,连续给药7 d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灭活后滤过。将分离的树突细胞与CD4+T细胞共培养,采用RSV联合OVA-17肽建立RSV诱导的树突细胞自噬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五虎汤含药血清对CD4+T细胞增殖与T细胞活化标志物CD69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气道狭窄,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自噬小体增加,自噬蛋白LC3II/LC3I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7A和IL-17F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虎汤组肺组织炎症表现减轻,肺组织自噬小体增加,LC3II/LC3I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L-17A和IL-17F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RSV联合OVA-17肽诱导的树突细胞自噬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4+T细胞增殖与CD69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虎汤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CD4+T细胞增殖与CD69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RSV可诱导小鼠肺组织树突细胞自噬水平升高,上调IL-17A和IL-17F水平,从而介导炎症反应;五虎汤可通过上调RSV诱导的哮喘小鼠肺组织树突细胞自噬水平,下调IL-17A和IL-17F水平,从而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5.
以"治未病"为纲,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体质及防治思路。本文从治未病与复感儿体质、应用"治未病"学说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的体质干预及临床应用体会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治未病"可有效改善患儿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中药对与药组配伍关系,归纳其内在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组方配伍依据。方法收集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其基本证型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药对和药组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药物使用情况:(1)按药物分类:清热凉血类30%,其他清热类13.96%,止血类12.45%,解表类11.13%,补益类10.57%,活血化瘀类9.43%等;(2)基本证型中:1高频药物:生地黄74.51%,牡丹皮70.59%,紫草66.67%,赤芍62.75%,甘草39.22%等;2核心药对:生地黄-赤芍74.51%,生地黄-紫草74.51%,生地黄-牡丹皮74.51%,牡丹皮-赤芍70.59%,牡丹皮-紫草70.59%等;3核心药组:赤芍-牡丹皮-生地黄58.82%,紫草-牡丹皮-生地黄58.82%,赤芍-紫草-牡丹皮-生地黄47.06%,连翘-紫草-牡丹皮-生地黄47.06%等。结论 (1)中医药治疗原则为清热凉血,兼顾止血,并将活血化瘀贯穿其中,兼顾补益正气。(2)临床常用治疗药物、药对和药组为:生地黄、牡丹皮、紫草、赤芍、甘草等;生地黄-赤芍、生地黄-紫草、生地黄-牡丹皮等;赤芍-牡丹皮-生地黄、赤芍-紫草-牡丹皮-生地黄等。  相似文献   
17.
咳喘宁治疗病毒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咳喘宁治疗病毒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毒诱发哮喘惠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以咳喘宁(主要由炙麻黄、苦杏仁、桃仁、大青叶、黄芪、生石膏、细茶、甘草等组成)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临床控制率为35.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6.67%,1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咳喘宁治疗病毒诱发小儿哮喘具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管缩窄而发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痰饮留伏,触遇诱因而发,痰阻气道,宣降失常而为病。中医药治疗能达到祛痰、降气、平喘作用,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近年来中医药在小儿支气管哮喘防治方面有较大进展,本文拟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含药血浆对缺氧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分泌NO、v WF、6-ketoPGF1α的水平与体内实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为半体内实验选择含药血浆还是含药血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氧剥夺BMECs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浆和含药血清对BMECs条件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并与补阳还五汤干预的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血浆上述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结果发现:与空白血浆组合空白血清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浆和含药血清均能明显降低氧剥夺BMECs条件培养液中v WF的含量,升高NO、6-keto-PGF1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含药血浆组v WF、6-keto-PGF1α水平与体内实验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8和0.933,明显高于含药血清组(r=0.715、0.770,P0.05),而含药血浆组和含药血清组NO含量与体内实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702、0.7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半体内实验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血浆药理学方法比血清药理学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医辨体论治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体质干预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探讨 "治未病"对小儿异常体质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复感发作期均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复感间隙期根据体质不同分为治疗1至4组,辨体论治,给予服用中药进行体质调理,疗程3个月,对照组不采取任何药物干预.疗程结束后1年内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次数、病程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治疗各组在总体疗效及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与治疗天数和血清IgG,IgA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治未病",辨体论治可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