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各时期住院康复期间费用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与功能转归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住院费用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237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组(A组)、恢复期组(B组)与后遗症期组(C组),回顾性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与功能转归情况。结果:脑卒中的住院费用中,A、B、C组药比分别占50.65%、18.84%、17.43%;康复治疗费用比例分别占10.39%、53.39%、57.63%;MBI分值平均提高分别为10.1分、6.4分、5.0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间有7个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分析显示,住院日、药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和MBI提高值均对住院总费用产生影响。结论:脑卒中后住院康复患者住院费用结构仍然存在药费比重过高问题,控制患者合并症有助于减少住院费用,在脑卒中急性期即开始介入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并可改善住院费用结构和减少住院日。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蛋白与细胞增殖相关信号分子p-ERK、c-fos、Ki-67蛋白在鼻咽癌及鼻咽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SP法检测30例鼻咽癌、25例鼻咽黏膜上皮细胞中IGF-1R、p-ERK、c-fos、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IGF-1R、p-ERK、c-fos和Ki-67蛋白在鼻咽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28/30)、93.33%(28/30)、83.33%(25/30)、86.67%(26/30),在鼻咽黏膜上皮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0%(9/25)、28.00%(7/25)、20.00%(5/25)、4.00%(1/25),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鼻咽癌中IGF-1R与p-ERK、c-fos、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p-ERK与c-fos、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c-fos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鼻咽癌中IGF-1R蛋白过表达参与调控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3.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随机的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之间收录的治疗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主要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B组主要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然后分析两组在进行抗血小板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总结出主要的危险因素。结果其中分析发现,A组患者的上消化道的出血率要高于B组情况,通过资料分析发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和患者的年龄>65岁以及服用时间>3个月均为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双药(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是造成抗血小板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同时患者的高龄和长时间的服药以及既往的消化道疾病均可以促进上消化道出血的产生。  相似文献   
74.
朱琼  王任昌  罗爱华  邓睿  刘锡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23-1324,1329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40例和利培酮组40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评定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同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阿立哌唑有效率92.5%,利培酮有效率90.0%;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未见明显的体重增加及内分泌改变。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在高血压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发生率约58%,本研究通过观察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病与糖代谢异常关系,旨在探讨糖代谢异常在高血压及心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6.
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灼口综合征(BMS)是以舌部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可有舌麻木、味觉迟钝等不适。同时常常伴有胃肠不适,便秘、抑郁、烦躁失眠。我们认NBMS与心理因素有关,人格和身心健康是灼口综合征的内在反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与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中的分布及其与GABA能阳性神经元的定位关系,研究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的功能。结果KChIP1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大鼠皮层、海马均可见,海马部位KChIP1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锥体细胞层、齿状回颗粒细胞层;KChIP1阳性和GABA能阳性神经元在正常大鼠大脑顶叶皮层和海马部位的共存比例分别为63.94%、63.11%。结论在大鼠脑内,KChIP1主要与抑制性GABA能神经元共存发挥其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ADL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63例)及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每月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减重步行训练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2,3个月时,发现减重步行训练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不仅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能力恢复,而且还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尽早对其实施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心理学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神经科治疗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治疗过程中康复组配合健康教育,个别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价心理障碍;Brunnstrum评价肢体功能;Barthe指数评价ADL。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HAMA有所下降。肢体功能和ADL均有提高,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有很大影响。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血清肥胖抑制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32例,其中46例并发抑郁(抑郁组),86例未发生抑郁(脑卒中组),另选取54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肥胖抑制素、BDNF水平,收集病人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肥胖抑制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并发抑郁的价值。结果抑郁组血清肥胖抑制素水平高于脑卒中组和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血清肥胖抑制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脑卒中组和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病人血清肥胖抑制素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BDNF水平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向型、家庭支持较少、重度神经缺损、极度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血清肥胖抑制素≥3.12 ng/mL、血清BDNF<6.25μg/L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肥胖抑制素、BDNF、肥胖抑制素+BDNF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667,0.921,灵敏度分别为69.57%、63.04%、89.13%,特异度分别为74.42%、68.60%、90.70%。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病人血清肥胖抑制素水平升高,BDNF水平降低,肥胖抑制素、BDNF水平与HAMD评分密切相关,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抑郁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为脑卒中并发抑郁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